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重庆实际,分析了重庆高职院校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不足,如政府经费投入不够,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业心理普遍准备不足,就业观念落后,缺乏适合育的创业教材,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认识,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82-02
一、知识经济下重庆高职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现状
重庆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趋势下发展的。很多高职院校直接由职高转变而成,有些是直接从专科转变而来。因此,在教育观念上要么继续走学术路子,要么继续走职高的低层次路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经费投入不够,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高职创新教育,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处于初级阶段。在笔者对重庆大学城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发现,竟有31.23%的学校的实验工厂和实习基地设施不全和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思维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模式,缺乏创业教育思考。在访问中,笔者还发现,很多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较差,能有份基本工作就不错了,许多重点本科毕业的学生都不敢自主创业,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很难创业成功,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重庆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树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思想,为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条件。
(二)重庆高职学生创业心理普遍准备不足,就业观念落后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职业人才的重任。重庆作为西部的产业高地,引领西部产业发展趋势,这要求重庆高职教育必须走在西部的前列,要求重庆高职学生站在西部职业技术的领先制高点,具备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发达的就业观就成为重庆高职学生的必备要素。通过笔者的了解,认为,目前重庆高职学生普遍出现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束缚,阻碍了学生的创业认识。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被认为是社会底层孩子才能就读的教育,受人歧视;其次是传统家庭教育观的影响,是孩子不喜欢职业教育,害怕吃苦,不愿从事技术劳动。最后是高职院校学生认识的落后,害怕创业,害怕竞争,产生了竞争恐惧症。
(三)缺乏专业的适合高职教育的创业教材,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认识
笔者在对重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所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适合高职院校的专业教材。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专业教育课程,有些是纳入公选课或者选修课,没有一个学校纳入了教学系统单独开课。通过了解,无论的学生,还是教师,他们认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在高校加开一门诸如《创业学》或《创业指导概论》、或《创新与创业》、甚至是《职业指导课程》等课程。如此落后的创业教育观,是无法适应变革后的生产力发展趋势的。
(四)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高素质教师数量不够。尤其是高职教师,从统计上看,高职教师高学历比例是最低的,有些院校在目前招聘中依然选择本科,可见高职院校在教师质量的培养上远远不够。其次,缺少具有创业经历的专业指导教师,大多数教师要么只专研学术,要么只负责上课,本身就缺乏创业素质。要培养出具有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应该有一些具有亲身经历创业过程和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最后,缺乏创业成功者在高职院校的兼职。重庆高职院校应该借重庆产业转移的机会,大量聘请高端管理和创业人才,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总之,从目前情况看,重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思考,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与重庆的建设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重庆高职院校的重点课题。
二、对重庆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重庆目前正处于国家西部开发的前沿,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进入重庆,如富士康、惠普、北大方正等既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又有技术密集型特点的企业进驻。重庆高职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给予加强: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创业为先”的新教育理念。
重庆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创业为先”的新教育理念,体现个体发展,总体引导,分类培养的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突破传统偏见,发挥高职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在创业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综合培养,突出主动实践,强化创新创业”的思想,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学会创业。
(二)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应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在结合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实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就业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重庆高职院校可以从以文科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意识教育,以理工科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以职业技能训练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教育,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融入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品质。
(三)完善和建设实践基地,强化实战技能培养
面对重庆高科技企业的涌入,重庆高职院校应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办学特色,强化与大学城微电园的合作关系,主张将实践基地建在一线,提倡学习——实践——学习的技能培养模式。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较快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增强创业竞争力。同时,要求学校在内部建立孵化基地,如:如成立学生创业园,开展校内创业大赛,组建校内创业团体,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担任创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明确创业目标、撰写创业计划书,启动创业步伐。通过开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活动,发现创业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推进创业教育革新
1、完善服务体系。各高职院校要做好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强化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学生创办企业需要的工商、税务等方面提供咨询及资金担保服务和必要的资金保障;积极与政府、社会团体等各方联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信息、技术咨询、市场指导、创业人才服务等内容;与企业联合成立如“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撑,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出台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通过企业家捐赠、学校划拨、校友馈赠等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具有良好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利用政府政策,与地方政府及金融、企业等各方联手,为学生创业提供税收、融资、房租的优惠,鼓励学生创业实践,对在创业过程中作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可以极大的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总之,重庆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机会,革新高职教育的落后现状,积极探索一条符合知识经济下的高职教育之路,才能为重庆经济腾飞提供智力支持,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谭界忠.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
[2]周秀娥.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0).
[3]刘新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4]曾宪达.刍议高职教育创业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
[5]徐继燕,李慧,冯静.重庆市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6]刘素婷.构建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82-02
一、知识经济下重庆高职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现状
重庆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趋势下发展的。很多高职院校直接由职高转变而成,有些是直接从专科转变而来。因此,在教育观念上要么继续走学术路子,要么继续走职高的低层次路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经费投入不够,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高职创新教育,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处于初级阶段。在笔者对重庆大学城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发现,竟有31.23%的学校的实验工厂和实习基地设施不全和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思维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模式,缺乏创业教育思考。在访问中,笔者还发现,很多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较差,能有份基本工作就不错了,许多重点本科毕业的学生都不敢自主创业,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很难创业成功,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重庆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树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思想,为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条件。
(二)重庆高职学生创业心理普遍准备不足,就业观念落后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职业人才的重任。重庆作为西部的产业高地,引领西部产业发展趋势,这要求重庆高职教育必须走在西部的前列,要求重庆高职学生站在西部职业技术的领先制高点,具备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发达的就业观就成为重庆高职学生的必备要素。通过笔者的了解,认为,目前重庆高职学生普遍出现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束缚,阻碍了学生的创业认识。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被认为是社会底层孩子才能就读的教育,受人歧视;其次是传统家庭教育观的影响,是孩子不喜欢职业教育,害怕吃苦,不愿从事技术劳动。最后是高职院校学生认识的落后,害怕创业,害怕竞争,产生了竞争恐惧症。
(三)缺乏专业的适合高职教育的创业教材,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认识
笔者在对重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所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适合高职院校的专业教材。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专业教育课程,有些是纳入公选课或者选修课,没有一个学校纳入了教学系统单独开课。通过了解,无论的学生,还是教师,他们认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在高校加开一门诸如《创业学》或《创业指导概论》、或《创新与创业》、甚至是《职业指导课程》等课程。如此落后的创业教育观,是无法适应变革后的生产力发展趋势的。
(四)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高素质教师数量不够。尤其是高职教师,从统计上看,高职教师高学历比例是最低的,有些院校在目前招聘中依然选择本科,可见高职院校在教师质量的培养上远远不够。其次,缺少具有创业经历的专业指导教师,大多数教师要么只专研学术,要么只负责上课,本身就缺乏创业素质。要培养出具有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应该有一些具有亲身经历创业过程和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最后,缺乏创业成功者在高职院校的兼职。重庆高职院校应该借重庆产业转移的机会,大量聘请高端管理和创业人才,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总之,从目前情况看,重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思考,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与重庆的建设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重庆高职院校的重点课题。
二、对重庆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重庆目前正处于国家西部开发的前沿,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进入重庆,如富士康、惠普、北大方正等既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又有技术密集型特点的企业进驻。重庆高职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给予加强: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创业为先”的新教育理念。
重庆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创业为先”的新教育理念,体现个体发展,总体引导,分类培养的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突破传统偏见,发挥高职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在创业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综合培养,突出主动实践,强化创新创业”的思想,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学会创业。
(二)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应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在结合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实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就业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重庆高职院校可以从以文科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意识教育,以理工科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以职业技能训练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教育,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融入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品质。
(三)完善和建设实践基地,强化实战技能培养
面对重庆高科技企业的涌入,重庆高职院校应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办学特色,强化与大学城微电园的合作关系,主张将实践基地建在一线,提倡学习——实践——学习的技能培养模式。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较快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增强创业竞争力。同时,要求学校在内部建立孵化基地,如:如成立学生创业园,开展校内创业大赛,组建校内创业团体,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担任创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明确创业目标、撰写创业计划书,启动创业步伐。通过开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活动,发现创业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推进创业教育革新
1、完善服务体系。各高职院校要做好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强化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学生创办企业需要的工商、税务等方面提供咨询及资金担保服务和必要的资金保障;积极与政府、社会团体等各方联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信息、技术咨询、市场指导、创业人才服务等内容;与企业联合成立如“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撑,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出台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通过企业家捐赠、学校划拨、校友馈赠等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具有良好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利用政府政策,与地方政府及金融、企业等各方联手,为学生创业提供税收、融资、房租的优惠,鼓励学生创业实践,对在创业过程中作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可以极大的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总之,重庆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机会,革新高职教育的落后现状,积极探索一条符合知识经济下的高职教育之路,才能为重庆经济腾飞提供智力支持,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谭界忠.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
[2]周秀娥.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0).
[3]刘新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4]曾宪达.刍议高职教育创业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
[5]徐继燕,李慧,冯静.重庆市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6]刘素婷.构建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