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习作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读过哈伯德笔下的一段故事:在赤道地区,一位小学老师正努力地告诉儿童们什么是“雪”。老师说:“雪是一种纯白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粉末状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沙子一样。”教后,老师问:“雪的形态怎样?”学生的答案是:“雪,是又冷又咸的沙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知道真正的雪,只有自己到雪的国度,正如要知道夜来香的清香,就要来到有花的庭院,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去品尝一样。身临其境,参与体验,一切自会不言而喻。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它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一种引导,更是一种亲历、一种体验。
  
  一、让动手的乐趣在笔下跳跃
  
  “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活泼好动、喜欢活动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动手操作充满动感,能触发学生习作的兴奋点,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体验真切,动手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得,无不历历在目、涌上心头,更有利于学生习作的表达。
  教学故事1:
  在教《捏橡皮泥》习作课上,教师首先捏了一只可爱的海宝,学生观察后,个个兴趣浓厚、喜形于色。于是,教师提供足够的动手活动空间,鼓励学生成为“设计师”,张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动手捏橡皮泥。学生在动手中尝试,在动手中思维,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诞生了。于是,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捏橡皮泥的过程说出来,让别人也知道你动手的艰辛,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动手的体验,打开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闸门,有的学生不但讲述了自己捏橡皮泥的过程,还讲述了自己为捏好某个部位而如何绞尽脑汁;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捏橡皮泥失败的尴尬和后来成功的喜悦;还有的讲述了自己和同桌合作捏橡皮泥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悟……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把动作说准确、把过程说具体、把语言说生动,一节课生动活泼有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动手的余地,多给学生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
  
  二、让观察的美景在笔下生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他们往往视而不见,对周围的环境、身边的生活缺乏观察,写起习作来缺乏材料,实在让他写,只好从《作文选》中“借”,导致假话、空话连篇。要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必须引导他们亲历生活、善于观察。
  教学故事2: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让学生观察的好季节。抓住这一时机,我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像朋友一样和自己喜欢的花草交往,并时时关注它们的变化。几天后,孩子们异常兴奋。有的说:“我的朋友冒出了许多青翠欲滴的嫩芽。”有的说:“我的朋友换了新衣服迎接我……”于是,我宣布:“这节课,我们再去看望你们的‘朋友’,寻找更多的新发现!”在观察中,有的孩子发现了迎春花是对生的,就像一对双胞胎姐妹,花瓣后面还略有一点紫色;有的发现含苞待放的杜鹃花是嫩粉的,初露芳华时是桃红的,盛开怒放时又呈现出玫瑰色,就像个魔术师;有的发现杜鹃花的冠里藏着好几根细长的花蕊,花蕊的顶端都有一颗小圆珠,就像孔雀头上的翎毛一样美丽;还有的不仅观察了自己的“朋友”,而且还留心到了一些不知名的、躲在草丛中的小花……回到课堂,学生轻松地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习作。
  
  三、让亲身的体验在笔下流淌
  
  习作不是静止地等待学生去机械书写的语言文字,而是学生描写生活的过程。大作家写一篇文章,有时还需要几年的体验,更何况是我们孩子呢!体验是习作的前提,习作是体验的升华,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文章才会文情并茂。
  教学故事3:
  一次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习作,教师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好好调查身边的环境状况。有的学生走进纸业工厂去考察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情况;有的学生来到学校操场,发现同学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到小区或街道两旁了解居民垃圾分类以及乱倒垃圾的情况……回到学校,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随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网查找、调查访问,思考自己可以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并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于是,有的学生动手制作了保护环境的标语并上街宣传;有的组建了“绿色天使”护树小组,督促周围同学保护环境的行为;有的主动去小区清扫垃圾,给垃圾分类,进行废品回收……由于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生活的积累,学生写作的时候思维开阔,下笔千言,情真意切。
  “情动于衷而发于外”,作文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真实的表达首先需要有真实的实践和体验。亲身体验能够激发孩子强烈的表达欲望,使表达成为学生真实的需要,从而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只有亲历,才有真实;只有体验,才有个性。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体验”、“他人的体验”,那就让学生去亲历过程,在体验中习作吧!
其他文献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语文学科必须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来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怎样将多媒体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呢?现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简单地将我个人的观点陈述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
期刊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精选生活素材,让学生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实践中,如能努力拓展小朋友们认识数学的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寻找规律。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
期刊
眼下有一些语文课,上得是越来越闹猛,唱歌、跳舞、演戏,十八般武艺轮番登场,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课堂上可谓热闹非凡,令人眼花缭乱。可是,听得多了,总给人这样的感觉:兴趣“浓”了,味道“淡”了;形式“厚”了,内涵“薄”了;气氛“活”了,心灵“滞”了。这样的语文课堂,就像一只飘飘悠悠的“风筝”,几乎失去了赖以维系的“绳索”一样。这种语文教学,盲目追求所谓的“出彩”、“出新”,在舍弃学科特征的路上越走越远,
期刊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例如:日常生活中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进的。摩擦通常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几种。我们知道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匠在把木板磨光滑的工作中,是用砂纸在木板上靠砂纸和木板产生的摩擦力将木板打磨平滑的;汽车发动机靠与皮带的摩擦力将动能
期刊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的研究逐渐深入,更多的地理教师潜心于课堂教学艺术的钻研,孜孜以求地探索出了种种“有效、高效”的途径。  在此笔者亦谈点浅见:地理是一门科学,地理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地理课堂的开头导入和最后小结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两大环节均不可忽视、不可偏倚、不可或缺。“浓妆淡抹皆出彩,首尾兼顾更见效”,让课堂导入浓妆登场,以达到激趣启智的
期刊
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现象少了,而教师通过简单提问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现象却仍较为普遍。教师的启发引导,多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设的轨道;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这种封闭的、僵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发挥。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及教学活动三方面予以开放,才能促进
期刊
“现在的课堂呀,学生出了错误也不敢指出,一节课下来就是掌声不断,‘真棒’泛滥。”“课改,课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变差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好生更好,差生更差了!”课改初期,在办公室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可这次,参加完三明市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管是教材的处理,还是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选择及课堂评价的语言,都没有丢失宝贵的东西——“实效”。   
期刊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是我长久以来的困惑。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有没有经过阅读训练会有多大的差别?思考再三,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有下面这些内容:    一、教经典     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所谓的经典,应该是
期刊
国外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克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法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是这样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也是使学生持之以恒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  心理学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