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显然还没有结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
金融风险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是金融风险在不同的领域间游走却值得关注。现在金融风险已经不是局部、单个领域的问题,可能有系统性的根源。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使得很多问题在发展中得到化解;同时,政府的隐性担保把一些问题掩盖起来,或者借助时间慢慢消化,得益于这些因素,金融保持稳定局面。
目前这些因素在发生改变,系统性风险现象的形成可能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导致:
一,过去政府的隐性担保正变得越来越难。
金融干预程度高支持了金融稳定,但也会带来效率损失。如今这个现象在改变,因为持续的隐性担保会引发很多问题,如道德风险。包括现在的利率市场化,释放金融风险,其实就是隐性担保很难像过去那样持续。
经济增速在放慢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过去低成本基础上建立的很多产业,很难再持续,需要培养和发展在高成本基础上有竞争力的产业。经济能不能探底、回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旧动能转换能不能完成。现在经济还面临下行压力,增长持续减速,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微观层面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最后导致一些新的金融风险。
这样会有三个方面的后果:一是金融支持实体的效率确实在下降;二是要持续保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三是金融风险会上升,甚至是投资回报率会下降。
二,要注重高杠桿带来的风险。
从2009年开始,非金融的杠杆对GDP的比例大概上升了100个百分点,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杠杆率太高一方面说明国家流动性很充裕,但另一个方面,说明可投资的金融资产相对有限,这也是引发金融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杠杆率分析来看,高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企业,企业的杠杆率主要在国企。
三,要关注僵尸企业。
国企里面我们担心的主要就是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76%,正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51%。出清僵尸企业,对去杠杆、控制金融风险、新旧动能转换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要注意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领域也存有风险。互联网金融可能还没有构成系统性风险,但潜在的风险值得关注,尤其是平台特性、长尾效应等。
五,监管问题。
监管方面,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是特别好。把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适当地做一些区分,可能对于支持金融稳定是有益的。
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显然还没有结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过去对金融风险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很多似乎都是各自为政,更需要从宏观、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对此有五个相关建议:第一,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涉及定价和配置两方面。要强化市场机制、打破刚性兑付、消除政策扭曲、出清僵尸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第二,强化政策统筹。第三,建议监管框架本身可以考虑“双峰”模式。第四,设立日常风险监测和分析机制,尤其是完善中央已经提出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五,要平衡创新和稳定的关系。
(本文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上所作的发言。有删节)
金融风险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是金融风险在不同的领域间游走却值得关注。现在金融风险已经不是局部、单个领域的问题,可能有系统性的根源。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使得很多问题在发展中得到化解;同时,政府的隐性担保把一些问题掩盖起来,或者借助时间慢慢消化,得益于这些因素,金融保持稳定局面。
目前这些因素在发生改变,系统性风险现象的形成可能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导致:
一,过去政府的隐性担保正变得越来越难。
金融干预程度高支持了金融稳定,但也会带来效率损失。如今这个现象在改变,因为持续的隐性担保会引发很多问题,如道德风险。包括现在的利率市场化,释放金融风险,其实就是隐性担保很难像过去那样持续。
经济增速在放慢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过去低成本基础上建立的很多产业,很难再持续,需要培养和发展在高成本基础上有竞争力的产业。经济能不能探底、回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旧动能转换能不能完成。现在经济还面临下行压力,增长持续减速,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微观层面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最后导致一些新的金融风险。
这样会有三个方面的后果:一是金融支持实体的效率确实在下降;二是要持续保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三是金融风险会上升,甚至是投资回报率会下降。
二,要注重高杠桿带来的风险。
从2009年开始,非金融的杠杆对GDP的比例大概上升了100个百分点,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杠杆率太高一方面说明国家流动性很充裕,但另一个方面,说明可投资的金融资产相对有限,这也是引发金融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杠杆率分析来看,高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企业,企业的杠杆率主要在国企。
三,要关注僵尸企业。
国企里面我们担心的主要就是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76%,正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51%。出清僵尸企业,对去杠杆、控制金融风险、新旧动能转换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要注意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领域也存有风险。互联网金融可能还没有构成系统性风险,但潜在的风险值得关注,尤其是平台特性、长尾效应等。
五,监管问题。
监管方面,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是特别好。把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适当地做一些区分,可能对于支持金融稳定是有益的。
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显然还没有结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过去对金融风险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很多似乎都是各自为政,更需要从宏观、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对此有五个相关建议:第一,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涉及定价和配置两方面。要强化市场机制、打破刚性兑付、消除政策扭曲、出清僵尸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第二,强化政策统筹。第三,建议监管框架本身可以考虑“双峰”模式。第四,设立日常风险监测和分析机制,尤其是完善中央已经提出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五,要平衡创新和稳定的关系。
(本文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上所作的发言。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