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挖掘心理教育素材、营造良好心理氛围、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加强学生文本阅读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思品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品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44-1
现代社会对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思品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学生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一、挖掘心理教育素材
心理教育素材是丰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学生身边、社会现实中有许多典型事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
例如,在学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一课时,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从众心理,帮助学生形成克服盲目从众,实现科学从众的思想意识。
首先,走进教室后,教师盯着后面的黑板一动不动,激发学生的从众心理,导入课题。学生很好奇,部分学生产生了从众心理。
其次,演示情境:《购盐风波》(利用媒体展示)。1.设疑导思:老百姓为什么会抢购食盐?镇江老百姓为什么在没有买到盐的情况下排队买酱油?我们的家长有没有多买几包盐?2.教师谈自己当时的经历、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认识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多买几斤盐,多打几斤酱油。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阅读“福尔顿的故事”。问:1.福尔顿为什么会后悔?那位青年科学家为什么能一举成名?2.思考《抢盐风波》及书中福尔顿的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认识从众心理消极的一面。
二、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们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宜人的教学环境。如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等课堂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创设了情景小品“盲目攀比要不得”,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品的最终结局是攀比者损了钞票,丢了学业。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讨论中感悟,素质得到了提升。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
例如,在《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性,获得友谊的方法,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四、加强学生文本阅读
阅读可以让人获得心灵滋养和精神成长,青少年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所以更有必要通过这些作品去了解“社会经历”,而阅读这些引人趋善向上的书籍,可以使青少年获得对生命和人生的丰富感悟,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
思想品德教材选取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及融合中外优秀文化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的故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其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心育课堂教学中来,铸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情绪》时,教师引用了一则事例:是讲述一则生活智慧故事——相传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的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搞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犯愁。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有一智者劝说老太太:“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您这么转个个看,就没愁发喽!”老太太听后,豁然开朗,于是心宽体健起来。通过上述哲理故事,学生很快明白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意识到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当然,我们运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时,要注意采用真实、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故事,从而会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中悟出道理,受到启迪,达到增强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效果。
关键词:思品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44-1
现代社会对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思品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学生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一、挖掘心理教育素材
心理教育素材是丰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学生身边、社会现实中有许多典型事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
例如,在学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一课时,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从众心理,帮助学生形成克服盲目从众,实现科学从众的思想意识。
首先,走进教室后,教师盯着后面的黑板一动不动,激发学生的从众心理,导入课题。学生很好奇,部分学生产生了从众心理。
其次,演示情境:《购盐风波》(利用媒体展示)。1.设疑导思:老百姓为什么会抢购食盐?镇江老百姓为什么在没有买到盐的情况下排队买酱油?我们的家长有没有多买几包盐?2.教师谈自己当时的经历、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认识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多买几斤盐,多打几斤酱油。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阅读“福尔顿的故事”。问:1.福尔顿为什么会后悔?那位青年科学家为什么能一举成名?2.思考《抢盐风波》及书中福尔顿的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认识从众心理消极的一面。
二、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们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宜人的教学环境。如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等课堂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创设了情景小品“盲目攀比要不得”,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品的最终结局是攀比者损了钞票,丢了学业。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讨论中感悟,素质得到了提升。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
例如,在《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性,获得友谊的方法,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四、加强学生文本阅读
阅读可以让人获得心灵滋养和精神成长,青少年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所以更有必要通过这些作品去了解“社会经历”,而阅读这些引人趋善向上的书籍,可以使青少年获得对生命和人生的丰富感悟,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
思想品德教材选取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及融合中外优秀文化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的故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其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心育课堂教学中来,铸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情绪》时,教师引用了一则事例:是讲述一则生活智慧故事——相传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的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搞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犯愁。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有一智者劝说老太太:“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您这么转个个看,就没愁发喽!”老太太听后,豁然开朗,于是心宽体健起来。通过上述哲理故事,学生很快明白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意识到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当然,我们运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时,要注意采用真实、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故事,从而会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中悟出道理,受到启迪,达到增强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