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迸发情感的火花之我见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务必贯穿情感教育的内容。首先,教师要有课前的情感体验,为情感教育作必要的准备;其次,要让学生學会欣赏教材,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再次,教师可以也很有必要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多媒体课件的音、声、形的诵读、音乐、美术、表演等进行情感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苏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是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再者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于课本之中,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中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呢?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课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
  法国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语文教材中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要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如上朱自清《背影》一课,在反复指导学生阅读,弄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后,可启发学生联想:朱自清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相似之处及区别在哪里?通过联想、比较,可增强学生对父辈的尊重之情。进而启发学生联想现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将唤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产生特定的感受。然后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父爱,体会这一人间至情,从而引起共鸣。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沿着这个情感轨道走进课文。
  2 结合动作表情,加深文章理解
  表情动作又叫体态语言。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面部表情、衣着打扮乃至每一种眼神,都可以表现、传达丰富的情感,这种表情达意的作用是口语所不能取代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需要借助教师的体态语言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个动作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在此,作者完成了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塑造,使一个爱国仁人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能够辅以传神的动作,将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理解。
  3 融入课文之中,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早有的说法。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声音本身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说过:“没有任何人能像孩子的眼睛那样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文中的多种风格,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是高亢或是沉缓,或是激越或是悲伤。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激情重新释放出来。充沛浓郁的氛围、恰到好处的音量、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出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学生更快地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共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学习《沁园春·雪》时,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方能体现出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4 体验艺术境界,激起深层感悟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之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生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行生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先生的师生情。
  5 创设媒体氛围,呼唤学生情感
  德国第斯多惠先生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时光靠教师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就需要运用到媒体的力量。如在教读《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可以配乐《二泉映月》,乐曲中那悲怆的曲调正好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在配乐朗诵的氛围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去感受诗歌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唤起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思念的深情,收到良好的诗歌教学的效果。
  借助观赏图片可以再现文章情境,可以把文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文字(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0页)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如教读《桂林山水》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桂林山水风景画,让学生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走进诗的意境中,把平淡的诗歌语言转化成直观的形象。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染下,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6 拓宽合适渠道,释放内心情感
  在学生内心情感日趋加剧之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时机,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进一步深化。表演、游戏、模仿等正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对情感的体验,充实“自我”的绝好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根据内容让学生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某个角色或某种形象,你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入情入境,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那么,学生对文中的角色(或形象)必然产生一种亲切感,自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与文中的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在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学生们兴致勃勃,很投入地练习了一段时间,表演起来绘声绘色,极其精彩。这样的表演,不仅有感知、记忆,也包含着想象与思维的活动,甚至还有创造,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情感的表达,不但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可用写作的方法倾诉在文中。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创造的渴望和思想的快乐。如在教学《背影》后,布置续写题目《当列车开动之后》,再现形象,加深印象。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当今社会各界呼唤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情感,充分重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引导作用,切实把它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滋润心灵,愉悦性情,健全人格。这才不负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重托!
  
  参考文献
  [1]于漪.以情激情,体验感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4]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8.
  [5]扬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现代外语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语言理论为依据,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向性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阐述了实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字教改英语教学交际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英语是当代最通用的国际交际语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十多年
摘要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正是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提出了教学中通过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创新愿望等措施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三大课程新理念: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进
摘要电脑信息技术在学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受到广泛重视,各种辅助教学软件层出不穷。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电脑信息技术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电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脑步入了寻常百姓家。而电脑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与普及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发展历程。众所周知,电脑作为代表高科技时代发展的应
摘要綦江县教委在全县掀起了一场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浪潮。打通中学的领导提出了“五步教学法”方案,即“学、练、讲、测、评”。学校领导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去古南中学、綦江中学学习并加以总结,在思想上做好了准备;然后根据该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意见,从而在理论上作好了准备;接下来是在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摸索、提炼、改进初步领悟了“五步教学法”的真正内涵,从而在行动上做好了迎接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