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后,久未谋面的博士生导师来香港出差。席间他谈及比我低一届的博士生麦琪(化名),我才知道麦琪博士毕业后去了英国一家高校做教职工作。
这颇令我惊讶。
麦琪是香港人,年龄挺大,入学时她女儿都已经大学毕业。走在校园里,她比很多博导看上去还老成一些。我们这些早几年入学的“师兄”“师姐”实际上有不少人年龄跟她女儿差不多大,因此我们都很惊讶于她对于学术的追求。
很多内地过来的同学都不理解,到她这个应该是快做姥姥的年龄,怎么还要来读书。她回应说,自己是真心喜欢做学术,但是年輕时却因为照顾家庭及个人工作原因,一直无法圆博士的梦想。
追求学术,在颇为拜金的香港这个大都市里,绝对是一种比较另类的追求。在香港,如果是想赚钱或是赚名声的,通常是直接大学毕业就去大公司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而不是去高校镀金,然后再想着回业界去工作。
香港公司的招聘要求中,极少指定必须要硕士或博士学位,大部分工作岗位,只需要本科学位已足以应付。一些金融行业的岗位甚至仅需要高中文凭都可以跨过门槛。另一方面,香港公司比较注重行业经验,因此在同一个岗位上做个五六年,通常都能有较大的晋升机会——如果这五六年时间读个博士,毕业后还要面临再就业的问题,对于香港本地人来说,是非常不经济的一种策略。如果工作中需要镀金才能晋升,香港人往往会选择兼职的硕士课程或是MBA课程,而不会辞职后去读一个纯学术的博士学位。
像麦琪这样追求学术的香港人并不多。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申请读博士的香港学生中,大部分倒真的是因为喜欢学术研究,或是准备奉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来读博士。
导师介绍,麦琪后来经历了相当多的艰难,才获得博士学位。她本科是文科出身,而香港的金融学博士需要有大量的高等数学及计量统计知识作基础,所以她读起来很吃力,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她的“拦路虎”,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候她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向导师申请休学一年,去报读了一门统计学。导师说,她的进步非常明显。在认真读了一年的统计课程后,她像是变了一个人,经常能向导师提出一些颇有深度的问题出来。
麦琪的博士论文也相当有水平。据导师评价,她的论文水准已经完全达到国际较好的学术期刊的要求,只是她要求很高,不断地改进,因此一直没有拿去发表。由于有关选题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最后文章迟迟没有发出。后来导师也离开香港,也不知她是否最终把博士论文发表出来。
不过,从她被英国的高校聘用来看,不发论文似乎并不妨碍她的求职。
从香港人麦琪的曲折求学故事来看,在香港,博士并不代表学霸,而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一种对信念的坚持。
最近看到内地沸沸扬扬的新闻,才知道原来“博士”和“博士后”在内地俨然是学霸的人设;也才发现,国人对于博士和博士后头衔仍然有着一种莫明的孜孜不倦追求。
当然,人各有志,如果是真心喜欢,又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去追求,那么即便只是追求一个头衔虚名,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人生。若非如此,而只是通过各种手段与交际去获取他人必须数倍辛劳才能获得的头衔,那么也可能终将被头衔所累。
相比之下,香港人麦琪对于博士的追求更为务实,也更朴实。
这颇令我惊讶。
麦琪是香港人,年龄挺大,入学时她女儿都已经大学毕业。走在校园里,她比很多博导看上去还老成一些。我们这些早几年入学的“师兄”“师姐”实际上有不少人年龄跟她女儿差不多大,因此我们都很惊讶于她对于学术的追求。
很多内地过来的同学都不理解,到她这个应该是快做姥姥的年龄,怎么还要来读书。她回应说,自己是真心喜欢做学术,但是年輕时却因为照顾家庭及个人工作原因,一直无法圆博士的梦想。
追求学术,在颇为拜金的香港这个大都市里,绝对是一种比较另类的追求。在香港,如果是想赚钱或是赚名声的,通常是直接大学毕业就去大公司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而不是去高校镀金,然后再想着回业界去工作。
香港公司的招聘要求中,极少指定必须要硕士或博士学位,大部分工作岗位,只需要本科学位已足以应付。一些金融行业的岗位甚至仅需要高中文凭都可以跨过门槛。另一方面,香港公司比较注重行业经验,因此在同一个岗位上做个五六年,通常都能有较大的晋升机会——如果这五六年时间读个博士,毕业后还要面临再就业的问题,对于香港本地人来说,是非常不经济的一种策略。如果工作中需要镀金才能晋升,香港人往往会选择兼职的硕士课程或是MBA课程,而不会辞职后去读一个纯学术的博士学位。
像麦琪这样追求学术的香港人并不多。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申请读博士的香港学生中,大部分倒真的是因为喜欢学术研究,或是准备奉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来读博士。
导师介绍,麦琪后来经历了相当多的艰难,才获得博士学位。她本科是文科出身,而香港的金融学博士需要有大量的高等数学及计量统计知识作基础,所以她读起来很吃力,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她的“拦路虎”,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候她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向导师申请休学一年,去报读了一门统计学。导师说,她的进步非常明显。在认真读了一年的统计课程后,她像是变了一个人,经常能向导师提出一些颇有深度的问题出来。
麦琪的博士论文也相当有水平。据导师评价,她的论文水准已经完全达到国际较好的学术期刊的要求,只是她要求很高,不断地改进,因此一直没有拿去发表。由于有关选题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最后文章迟迟没有发出。后来导师也离开香港,也不知她是否最终把博士论文发表出来。
不过,从她被英国的高校聘用来看,不发论文似乎并不妨碍她的求职。
从香港人麦琪的曲折求学故事来看,在香港,博士并不代表学霸,而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一种对信念的坚持。
最近看到内地沸沸扬扬的新闻,才知道原来“博士”和“博士后”在内地俨然是学霸的人设;也才发现,国人对于博士和博士后头衔仍然有着一种莫明的孜孜不倦追求。
当然,人各有志,如果是真心喜欢,又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去追求,那么即便只是追求一个头衔虚名,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人生。若非如此,而只是通过各种手段与交际去获取他人必须数倍辛劳才能获得的头衔,那么也可能终将被头衔所累。
相比之下,香港人麦琪对于博士的追求更为务实,也更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