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角色,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真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践与思考 以学论教 以人为本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进,教师对教材、学生及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重视学生的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及至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呈现出喜人的局面。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在高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将如何变化?
一、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引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教学活动,“引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课,相当于一台戏的序幕或一部小说的引子。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引课”,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也有助于破除教师的“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1.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实例以及他们已有的化学知识引课,调低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动力。引课所举的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但又说不清其道理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课时的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收获”的喜悦。
2.以趣味实验引入课题。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兴致勃勃地、深入地学习,否则其学习就可能只是形式地、被动地、勉强地进行。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欲望的源泉,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用实验引入新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设疑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解疑的心态。
二、如何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以学论教”
化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联系、运用等阶段,其中理解阶段是中心环节。理解实质上是一种对知识寻求解释说明,为自己所接受的过程,通过理解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知识抽象、繁多,更要注重理解,形成自己良好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不应是机械地接受与死记硬背,而是重在理解。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让学生只记住结论,要知道为什么。这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中“过程与方法”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教师往往对结论和总结的一些规律较为重视,然后套用结论和规律去做练习。再通过大量的做题来发现问题,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事倍功半。这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如何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
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1.要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重视开展探究式教学就一定需要每节课都探究吗?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动手做就是探究吗?如果不能分组做实验就一定不能进行探究吗?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老师对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认识的误区,认为学生动手、讨论、热热闹闹就是探究,太表面化,太注重形式。
2.要重视“问题”的作用。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对讨论的认识。现在大多数教师都重视讨论,特别是在优质课评选中,但是对于讨论,大都还是一种形式,教师只注重正确答案的回答,而对不合乎要求的回答往往一带而过,当一出现冷场或分歧时,教师就迫不急待地讲出正确答案而鸣金收兵。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按照教师本人预先设定的思路来进行,不能充分暴露学生思维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在讨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发思考,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努力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总之,实施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成功的化学教师必须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刘恩山 汪忠 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磊 胡久华 主编 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教与学》.《化学选修教与学》 北京出版社。
3.《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磊 主编《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践与思考 以学论教 以人为本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进,教师对教材、学生及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重视学生的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及至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呈现出喜人的局面。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在高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将如何变化?
一、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引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教学活动,“引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课,相当于一台戏的序幕或一部小说的引子。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引课”,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也有助于破除教师的“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1.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实例以及他们已有的化学知识引课,调低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动力。引课所举的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但又说不清其道理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课时的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收获”的喜悦。
2.以趣味实验引入课题。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兴致勃勃地、深入地学习,否则其学习就可能只是形式地、被动地、勉强地进行。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欲望的源泉,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用实验引入新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设疑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解疑的心态。
二、如何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以学论教”
化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联系、运用等阶段,其中理解阶段是中心环节。理解实质上是一种对知识寻求解释说明,为自己所接受的过程,通过理解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知识抽象、繁多,更要注重理解,形成自己良好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不应是机械地接受与死记硬背,而是重在理解。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让学生只记住结论,要知道为什么。这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中“过程与方法”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教师往往对结论和总结的一些规律较为重视,然后套用结论和规律去做练习。再通过大量的做题来发现问题,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事倍功半。这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如何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
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1.要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重视开展探究式教学就一定需要每节课都探究吗?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动手做就是探究吗?如果不能分组做实验就一定不能进行探究吗?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老师对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认识的误区,认为学生动手、讨论、热热闹闹就是探究,太表面化,太注重形式。
2.要重视“问题”的作用。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对讨论的认识。现在大多数教师都重视讨论,特别是在优质课评选中,但是对于讨论,大都还是一种形式,教师只注重正确答案的回答,而对不合乎要求的回答往往一带而过,当一出现冷场或分歧时,教师就迫不急待地讲出正确答案而鸣金收兵。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按照教师本人预先设定的思路来进行,不能充分暴露学生思维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在讨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发思考,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努力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总之,实施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成功的化学教师必须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刘恩山 汪忠 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磊 胡久华 主编 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教与学》.《化学选修教与学》 北京出版社。
3.《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磊 主编《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