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职校生不可能经常到社会中去亲身体验生活,所以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校或课堂上体验现实社会生活。比如拓展训练、情境模拟、学生听证会等,各种方式无不体现了自主、参与、体验、提升的教育新理念。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提出要使学习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与地点多样化。报告所强调的原则是学习的四大支柱,其中强调“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与平等的价值观,特别是要增进不同种族、名族、文化传统与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理解”。报告还强调“学会做人,以便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与个人责任感”等。由此可见,体验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只重感知的低级教育活动。
道德体验分为三种,一是特定主题活动体验,如灾难、战争、联合国活动等;二是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生成不同道德体验;三是情境体验,同样的角色在不同的自然情境之下会产生不同的道德体验。
一、为学生设定角色,唤醒角色体验
一名学生在班级内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不同体验基础上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通过换位思考学会包容和理解,依靠不同的角色体验唤醒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在设定角色时,应尽量避免负面的角色体验。越接近真实,越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生命感动,反之则起不到应有的
效果。
二、创设情境,用心体验
情境创设包括地点的选择、教室环境的布置和活动背景。首先是地点的选择。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与学生谈心或开班会,都会选择办公室、教室以外的地点。其次是环境,环境要素只是所创设情境的一部分。不同的活动可以有不同的环境布置,比如在不同的节日和学校大型活动期间,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中刻意营造特色的班级文化和强烈的活动氛围。再次是特定的背景设计。如家长会上使用的特定背景音乐,成长经历班会上的照片图画,励志班会上名人名言朗诵录音等,都是很好的环境因素。
三、教师(引导者)要适时推动体验过程,丰富体验的内涵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科学的目标确认。合理的目标设置有利于体验者顺利成长。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把一个长远目标分解成为不同的短期目标。其次,要运用激励机制,推动体验者(学生)不断进取和发展。第三,在体验过程中,引导者(教师)的形象越模糊,引导意图的痕迹越小,体验者的情感收获就越丰富。另外,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用禁止性的反向提示。
四、强调体验后的反思性表达
首先是及时表达。很多教育家强调教育的时机性,其实就是指要抓住处于体验情境中的体验者,适时进行反思性表达。
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引发学生道德体验表达,就是要创造表达的情境和氛围。情境和氛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体验者要置身于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二是要选择一个有共同主题的活动;三是要有适当的媒介,如照片、图画、背景、励志类音乐等。
第三,为学生的倾诉与表达提供机会和途径。教师应在课余时间走近学生,主动听取学生的心声;每天让值日班长精心记录当天学习生活的班级日志;不定期与学生进行邮件往来等。让学生在最希望表达和倾诉的时候,能有很方便、很顺畅的渠道进行表达,这对建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适时回应。说表达,其实是说师生之间的沟通,沟通就应该是双方的。回应一方面是鼓励表达与沟通,更重要的是给了教师一个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天赐良机,千万不可错过。
五、及时进行反思性调整
每个活动结束以后,一定要讲评和总结。学期初学生制订的计划或者写的决心书,教师一定要时常拿出来让学生对照一下,到了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后找学生“算账”,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步伐。
教师的反思性表达和调整要及时。一种表达是用笔记下来,记下工作中的感动,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调整方法;还有一种表达就是向周围的人倾诉。
总之,只要有体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收获丰富人生。同时创设情境,诱发道德体验,就会让师生收获鲜活的生命感动。职校学生的班级德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高超艺术魅力的工作,成功的班主任每天都会收获比别人更多的生命感动,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
(作者单位: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提出要使学习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与地点多样化。报告所强调的原则是学习的四大支柱,其中强调“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与平等的价值观,特别是要增进不同种族、名族、文化传统与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理解”。报告还强调“学会做人,以便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与个人责任感”等。由此可见,体验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只重感知的低级教育活动。
道德体验分为三种,一是特定主题活动体验,如灾难、战争、联合国活动等;二是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生成不同道德体验;三是情境体验,同样的角色在不同的自然情境之下会产生不同的道德体验。
一、为学生设定角色,唤醒角色体验
一名学生在班级内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不同体验基础上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通过换位思考学会包容和理解,依靠不同的角色体验唤醒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在设定角色时,应尽量避免负面的角色体验。越接近真实,越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生命感动,反之则起不到应有的
效果。
二、创设情境,用心体验
情境创设包括地点的选择、教室环境的布置和活动背景。首先是地点的选择。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与学生谈心或开班会,都会选择办公室、教室以外的地点。其次是环境,环境要素只是所创设情境的一部分。不同的活动可以有不同的环境布置,比如在不同的节日和学校大型活动期间,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中刻意营造特色的班级文化和强烈的活动氛围。再次是特定的背景设计。如家长会上使用的特定背景音乐,成长经历班会上的照片图画,励志班会上名人名言朗诵录音等,都是很好的环境因素。
三、教师(引导者)要适时推动体验过程,丰富体验的内涵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科学的目标确认。合理的目标设置有利于体验者顺利成长。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把一个长远目标分解成为不同的短期目标。其次,要运用激励机制,推动体验者(学生)不断进取和发展。第三,在体验过程中,引导者(教师)的形象越模糊,引导意图的痕迹越小,体验者的情感收获就越丰富。另外,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用禁止性的反向提示。
四、强调体验后的反思性表达
首先是及时表达。很多教育家强调教育的时机性,其实就是指要抓住处于体验情境中的体验者,适时进行反思性表达。
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引发学生道德体验表达,就是要创造表达的情境和氛围。情境和氛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体验者要置身于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二是要选择一个有共同主题的活动;三是要有适当的媒介,如照片、图画、背景、励志类音乐等。
第三,为学生的倾诉与表达提供机会和途径。教师应在课余时间走近学生,主动听取学生的心声;每天让值日班长精心记录当天学习生活的班级日志;不定期与学生进行邮件往来等。让学生在最希望表达和倾诉的时候,能有很方便、很顺畅的渠道进行表达,这对建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适时回应。说表达,其实是说师生之间的沟通,沟通就应该是双方的。回应一方面是鼓励表达与沟通,更重要的是给了教师一个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天赐良机,千万不可错过。
五、及时进行反思性调整
每个活动结束以后,一定要讲评和总结。学期初学生制订的计划或者写的决心书,教师一定要时常拿出来让学生对照一下,到了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后找学生“算账”,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步伐。
教师的反思性表达和调整要及时。一种表达是用笔记下来,记下工作中的感动,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调整方法;还有一种表达就是向周围的人倾诉。
总之,只要有体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收获丰富人生。同时创设情境,诱发道德体验,就会让师生收获鲜活的生命感动。职校学生的班级德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高超艺术魅力的工作,成功的班主任每天都会收获比别人更多的生命感动,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
(作者单位: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