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山西省沁水县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有少量纯农业乡镇因在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带动、村级党员干部素质、农民素质、村级集体经济、土地流转等方面存在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笔者在对该县几个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厘清了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难题
近年来,山西省沁水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一些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滞后。这些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缓慢已严重影响到了该县区域平衡的大局,也影响到了该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步伐。为了厘清该县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探讨解决办法,笔者对该县几个纯农业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近年来,沁水县提出要在全县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各纯农业乡镇也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在具体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只有金田园、烘茧站等档次较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太低,严重影响农业的比较效益。二是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素质较低,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相对较少,大多数农民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畜牧、蔬菜、蚕桑、林果等方面上规模、提档次,从而使得各纯农业乡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举步维艰。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近年来该县连续引进了大象肉鸡、枫彩苗木等龙头企业,但调研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村干部和个别农户带头与龙头企业合作。在合作中还存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合同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双方权责利不够明确,致使农民在创业之初就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村级党员干部素质不尽人意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但现状令人堪忧。一是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偏低,个别党员抱有随大流、糊弄应付的态度,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大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党员梯队建设迫在眉睫;三是大多数村干部因工资偏低,社会保障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已成为导致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四)农民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纯农业乡镇大部分农民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观念淡薄,种地的不懂集约经营只能粗放经营,打工的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再加上各纯农业乡镇不重视农民培训,即使有的乡镇对农民进行了培训,也存在投入不足、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等问题,使得农民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好不容易引来的项目难以落地,这些已严重影响了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步伐。
(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调研中发现,许多村级集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集体经济基本无收益的村就占到70%,收益较多的村集体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由于纯农业乡镇多数村领导班子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无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壮大集体经济的胆量和思路,依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来发展各纯农业乡镇经济还任重道远。
(六)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使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只有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手中,但各纯农业乡镇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受传统“靠土地吃饭”思想的影响,怕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生活没有来源;另一方面,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逐年上升,致使流转难度加大,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障碍。
二、加快沁水县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具体的操作中,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困难。另一方面,应适时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使各纯农业乡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多地得到政策上的保障,从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
(二)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一要完善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规范合同内容,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趋于稳定;二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力度,随时掌握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的各方面情况,督促其履行合同,对不合格企业要坚决取缔;三要尝试建立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把龙头企业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
一要强化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新,解决好决策、债权、约束、激励等问题,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要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集体荒山、荒土、矿产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各村经济发展规划,引进一个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三要落实好上级政策,加大资金、技术、财政、人才支农力度,积极扶持各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提高党员干部致富引领的本领
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他们致富引领的本领。一要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先进典型,拓宽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思路;二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三要加强考核,向农村党员干部加压,把他们逼向书本、逼向市场、逼向项目,促使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变消极等待为积极投入,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
(五)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是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纯农业乡镇经济的重要基础。一要强化政府指导,强化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农民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要加大资金投入,除了加大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外,还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民教育培训,改善教学和培训条件;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综合利用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开放式、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四要突出培训重点,大力开展专业农民和创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培训等,为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要采取优惠政策,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到市场中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进入市场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得到实惠,把农民吸引进来,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向他们倾斜”,促进纯农业乡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七)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鼓励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二要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进行大规模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三要建立和培育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介服务组织,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指导农民工就业,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四要落实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政策,为他们在外地安心务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水县委党校)
关键词: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难题
近年来,山西省沁水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一些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滞后。这些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缓慢已严重影响到了该县区域平衡的大局,也影响到了该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步伐。为了厘清该县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探讨解决办法,笔者对该县几个纯农业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近年来,沁水县提出要在全县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各纯农业乡镇也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在具体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只有金田园、烘茧站等档次较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太低,严重影响农业的比较效益。二是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素质较低,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相对较少,大多数农民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畜牧、蔬菜、蚕桑、林果等方面上规模、提档次,从而使得各纯农业乡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举步维艰。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近年来该县连续引进了大象肉鸡、枫彩苗木等龙头企业,但调研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村干部和个别农户带头与龙头企业合作。在合作中还存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合同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双方权责利不够明确,致使农民在创业之初就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村级党员干部素质不尽人意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但现状令人堪忧。一是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偏低,个别党员抱有随大流、糊弄应付的态度,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大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党员梯队建设迫在眉睫;三是大多数村干部因工资偏低,社会保障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已成为导致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四)农民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纯农业乡镇大部分农民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观念淡薄,种地的不懂集约经营只能粗放经营,打工的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再加上各纯农业乡镇不重视农民培训,即使有的乡镇对农民进行了培训,也存在投入不足、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等问题,使得农民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好不容易引来的项目难以落地,这些已严重影响了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步伐。
(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调研中发现,许多村级集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集体经济基本无收益的村就占到70%,收益较多的村集体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由于纯农业乡镇多数村领导班子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无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壮大集体经济的胆量和思路,依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来发展各纯农业乡镇经济还任重道远。
(六)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使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只有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手中,但各纯农业乡镇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受传统“靠土地吃饭”思想的影响,怕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生活没有来源;另一方面,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逐年上升,致使流转难度加大,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障碍。
二、加快沁水县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具体的操作中,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困难。另一方面,应适时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使各纯农业乡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多地得到政策上的保障,从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
(二)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一要完善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规范合同内容,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趋于稳定;二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力度,随时掌握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的各方面情况,督促其履行合同,对不合格企业要坚决取缔;三要尝试建立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把龙头企业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
一要强化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新,解决好决策、债权、约束、激励等问题,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要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集体荒山、荒土、矿产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各村经济发展规划,引进一个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三要落实好上级政策,加大资金、技术、财政、人才支农力度,积极扶持各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提高党员干部致富引领的本领
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他们致富引领的本领。一要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先进典型,拓宽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思路;二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三要加强考核,向农村党员干部加压,把他们逼向书本、逼向市场、逼向项目,促使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变消极等待为积极投入,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
(五)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是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纯农业乡镇经济的重要基础。一要强化政府指导,强化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农民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要加大资金投入,除了加大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外,还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民教育培训,改善教学和培训条件;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综合利用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开放式、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四要突出培训重点,大力开展专业农民和创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培训等,为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要采取优惠政策,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到市场中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进入市场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得到实惠,把农民吸引进来,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向他们倾斜”,促进纯农业乡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七)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鼓励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二要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进行大规模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三要建立和培育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介服务组织,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指导农民工就业,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四要落实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政策,为他们在外地安心务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