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思考以人们脑中的疑问为起点。数学作为小学教育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教与学的层次需要,利用一个好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提出疑问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學生学会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从近年来的教师教学方式和成果可以看出,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结合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错误解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目前教学倡导的重要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更加高效。但是,很多教师对这一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认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习题和形象事物相结合,把这个方式作为更好地灌输知识的方式。例如,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人物形象和各种数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在课堂开始时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长此以往,其效果会逐渐减弱,学生会感到乏味,从而丧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这样简单的结合并不是真正的情境创设,往往只能做到短暂地吸引学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意义不大。
  创设情境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教师任意拔高问题的难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不重复和遗漏教学知识点的问题,表面上确实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使成年人眼中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但是学生往往不能通过这样的问题理解数学重难点知识,无法融入这样的问题情境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优势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人类思维的起点,一个吸引人的问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将心底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把接受式学习转化成探索式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数学发展史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既要教学数学基础知识,又要讲解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史,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精神在于“创新”“逻辑”“批判”“思辨”,在掌握这四点的基础上,教师应思考如何使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案的要求,将数学知识点和问题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以促进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初衷,不是让学生掌握深奥的数学公式,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不会随着记忆的消退而消退,无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是否与数学相关,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拓展开放性思维,使其做到学有所用,在生活中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将枯燥的数字知识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认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师生之间更好地合作,让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并不只是一位严肃的教师,更是一位可以倾诉问题的朋友。教师可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朋友的身份监督和帮助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查漏补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贴近学生的内心诉求,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会更加亲近学生,便于了解学生更多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 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里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在课堂上,教师合理设计悬念式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问题巧妙地、有针对性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设置悬念,以达到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学生设计悬念式问题:为什么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多或减少,但加入石头后,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展开猜测。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可以适时导入新课内容,利用新知识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解答学生的疑惑。
  2. 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例如,教师提问:“一年级有三个班级。每个班级在开班会时,都需要有一位班干部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那么请问哪两位班干部是同一个班级?”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路风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70+72.
  [2]李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80-181.
  (广西省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所限,以至于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提升和积累,而对于数学文化传承教育则略显不足,比如各种数学符号所具有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其出现的时间、产生原因、数学名称的由来和所存在的文化价值等等。  关键词:数学文化;农村小学;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推理性和科学性教学的学科,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感到吃力,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理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结合的核心在于在创新信息技术的同时将语文写作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相应的改变,随着对新型信息技术的日益熟悉,信息技术和语文写作的整合度定会越来越高,这也同样是推进语文写作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写作;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有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更是极为重大,目前,语文学科作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的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文化知识奠定基础。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学习,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提出几点参考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策略  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
期刊
摘 要:小学中段(3~4年级)是写作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例文的有效选择又是其最为紧要的一笔。我将通过对例文为何选、选什么和怎么选三方面的阐述,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文方案”。  关键词:例文;中段习作教学;系统化  在众多一线教师和学科专家的多年努力下,例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得到不断突显,论其重要性的文章也常见报端。但是论点多数基于同类文章对目标习作的示范作用,如格式、叙述方式、结构、语言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市高中不断扩招,从2018年的52%到2019年的64%,再到2020年的68%,普高率逐年攀升,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当然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激发 中职学生 闪光点 特长 对策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  1、目标不明确  有些学生来到职业学校,根本没有目标,只是因为初中阶段没有好好学习,中考失利,没有办法,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卫校,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倡导学生个体自主、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差异、分层施教,我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在接到一个教学班时,要舍得花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深入班级,与学生接触,通过谈话、组织活动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落实教改目标的主阵地,阅读作为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多元阅读活动,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建设高质课堂的根本目标。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与组织高中英语阅读课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语感,拓宽知识面,促进他们在阅读、鉴赏、思考、表达中有所收获。本文立足核心素养教育背景,探讨如何建设高中英语“阅读课”的高质课堂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存在学生对计算缺乏自信、拥有不良的计算习惯、教师难以获得计算能力反馈等矛盾。我们提出了进行分阶、长期、阶段化训练,同时注重学生计算习惯培养的方针,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小学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初期和关键阶段。
期刊
摘 要:计算能力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基础能力。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教师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打好学习基础,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学生计算能力 培养与提高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科目的基础能力,对于之后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