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小 学三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三年级开展合唱教学,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外内外教育学家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不断探索与研究适合小学的教学模式,但是合唱课堂教学的实施却不尽人意。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 课堂教学 模式探究
、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现象透析
自合唱走进小学课堂之后,大家都意识到了合唱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但是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来阐述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现象:
(1)从学生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学生的对合唱的概念意识单薄,总是会把“齐唱”误认为“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聆听到中外优秀的合唱曲目更是少之甚少,更不用说参加相关类似的比赛或者活动了。
(2)与专业合唱团相比。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教学平台,因此学生的乐理知识、歌唱水平及对合唱的敏感度等方面都是参差不齐的。
(3)从执教者角度来看。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合唱方向音乐教师,执教者本身对合唱教学极度缺少专业知识,以至于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般的合唱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忽视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学习,所以学习歌曲的效果上实在是不敢恭维,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教学上迎来了难题,阶段性学习的模式出现了断层,学生对自己无法掌握的知识自然会失去兴趣。
(4)从教学上看。应遵梯度式的前进原则,试问,如果在低年级段教学没有打好合唱基础,到高年级段如何直接让学生进行二声部演唱,甚至更难。
(5)从教材上来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出现的合唱曲目难度都和本身的学习阶段情况有所偏离。二年级出现了《两只老虎》卡农式的儿童歌曲,然后接下来的每个年级段都会出现至少三四首的合唱曲,而到高年级出现的合唱曲目难度都较大。以至于合唱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所设立的方向。
二、小学合唱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世纪80年代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童声合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童声合唱的水平也逐年提高。但其组织的形式通常都是以少年宫、学校为单位选择优秀学生进行合唱的训练与表演,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合唱还不能普及,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合唱教学为数不多。香港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这也是香港童声合唱发展迅速的基础。”进行班级化的合唱训练及教学有以下有利条件: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小学音乐合唱的教学;再坚持固定时间的正常训练,以形成有组织的去进行管理。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针对小学音乐合唱课堂的教学,我们也引进了很多优良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在我们贯彻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同时,一起探索合唱教学方面的新模式,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以下我会通过小学教材中的合唱课案例来对我所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
(1)卡农式歌曲《两只老虎》。卡农即Canon,或者Canong。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卡农是复调的一种形式。在小学音乐的教科书中出现最简单也是最被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两只老虎》,这首歌曲之所以安排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中也是因为处在这一学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卡农的形式也就像小伙伴之间正在进行此起彼伏讨论的时刻,谁都不能被谁打扰,同时还需聆听着别人的并不十分陌生的声部,只有大家一起团结协作,就能完成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歌曲。这首歌的音域只有九度,其旋律简练流畅,采用了级进的进行方式,并主要以重复的手法构成。这首歌本身是单声部的旋律,后来被改编成卡农形式的歌曲。这首歌曲也是学生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合唱歌曲,所以也起到开篇的作用。
(2)固定低音式歌曲《田野在召唤》。固定低音(ground bass,或意大利语的basso ostinato,又译頑固低音),是指一组在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低音组,低音部不断重复一些短小的主题动机,或者完全重复一个固定的旋律。这种固定低音式歌曲在小学教材中也少见不显,《田野在召唤》就是其中的一首。《田野在召唤》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第五课中的一首合唱课,它描绘了祖国的大自然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好理想的种子。歌曲中乐节、乐句的首尾环环相扣(类似“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法),给人以连绵不绝、一气呵成的印象。合唱声部运用固定低音“啦啦啦啦”烘托全曲,使歌曲显得更为清新自然。
(3)双声部歌曲《大家来唱》。双声部合唱是指由两个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形式。双声部合唱是多声部合唱的雏形,在处理其音准时,应纵横结合起来考虑。因此在这里我们就可以采用柯而文手势方法来协助于教师教学。“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音级的高低位置和音程的距离,感觉到音乐是关系和调整音准,而且还能均衡训练中的声响,已达到均衡。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同时指示两个声部进行和声音程的练习,帮助建立好和声的概念。《大家来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四课中的一首合唱课,这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四乐句曲调平稳。
“ 柯尔文手势”有七种手势,每个手势都有他不同的含义,柯尔文手势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沟通桥梁,也给教师带来了教学上的便捷。
在小学的音乐合唱课堂上,我们需要对课堂模式进行探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对合唱课堂的一种喜爱,也培养了孩子们音乐审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张娟,名师工程系列丛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童声合唱训练学》:杨鸿年,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课堂模式论》:查有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周晓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禹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 课堂教学 模式探究
、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现象透析
自合唱走进小学课堂之后,大家都意识到了合唱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但是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来阐述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现象:
(1)从学生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学生的对合唱的概念意识单薄,总是会把“齐唱”误认为“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聆听到中外优秀的合唱曲目更是少之甚少,更不用说参加相关类似的比赛或者活动了。
(2)与专业合唱团相比。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教学平台,因此学生的乐理知识、歌唱水平及对合唱的敏感度等方面都是参差不齐的。
(3)从执教者角度来看。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合唱方向音乐教师,执教者本身对合唱教学极度缺少专业知识,以至于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般的合唱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忽视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学习,所以学习歌曲的效果上实在是不敢恭维,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教学上迎来了难题,阶段性学习的模式出现了断层,学生对自己无法掌握的知识自然会失去兴趣。
(4)从教学上看。应遵梯度式的前进原则,试问,如果在低年级段教学没有打好合唱基础,到高年级段如何直接让学生进行二声部演唱,甚至更难。
(5)从教材上来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出现的合唱曲目难度都和本身的学习阶段情况有所偏离。二年级出现了《两只老虎》卡农式的儿童歌曲,然后接下来的每个年级段都会出现至少三四首的合唱曲,而到高年级出现的合唱曲目难度都较大。以至于合唱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所设立的方向。
二、小学合唱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世纪80年代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童声合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童声合唱的水平也逐年提高。但其组织的形式通常都是以少年宫、学校为单位选择优秀学生进行合唱的训练与表演,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合唱还不能普及,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合唱教学为数不多。香港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这也是香港童声合唱发展迅速的基础。”进行班级化的合唱训练及教学有以下有利条件: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小学音乐合唱的教学;再坚持固定时间的正常训练,以形成有组织的去进行管理。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针对小学音乐合唱课堂的教学,我们也引进了很多优良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在我们贯彻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同时,一起探索合唱教学方面的新模式,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以下我会通过小学教材中的合唱课案例来对我所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
(1)卡农式歌曲《两只老虎》。卡农即Canon,或者Canong。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卡农是复调的一种形式。在小学音乐的教科书中出现最简单也是最被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两只老虎》,这首歌曲之所以安排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中也是因为处在这一学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卡农的形式也就像小伙伴之间正在进行此起彼伏讨论的时刻,谁都不能被谁打扰,同时还需聆听着别人的并不十分陌生的声部,只有大家一起团结协作,就能完成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歌曲。这首歌的音域只有九度,其旋律简练流畅,采用了级进的进行方式,并主要以重复的手法构成。这首歌本身是单声部的旋律,后来被改编成卡农形式的歌曲。这首歌曲也是学生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合唱歌曲,所以也起到开篇的作用。
(2)固定低音式歌曲《田野在召唤》。固定低音(ground bass,或意大利语的basso ostinato,又译頑固低音),是指一组在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低音组,低音部不断重复一些短小的主题动机,或者完全重复一个固定的旋律。这种固定低音式歌曲在小学教材中也少见不显,《田野在召唤》就是其中的一首。《田野在召唤》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第五课中的一首合唱课,它描绘了祖国的大自然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好理想的种子。歌曲中乐节、乐句的首尾环环相扣(类似“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法),给人以连绵不绝、一气呵成的印象。合唱声部运用固定低音“啦啦啦啦”烘托全曲,使歌曲显得更为清新自然。
(3)双声部歌曲《大家来唱》。双声部合唱是指由两个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形式。双声部合唱是多声部合唱的雏形,在处理其音准时,应纵横结合起来考虑。因此在这里我们就可以采用柯而文手势方法来协助于教师教学。“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音级的高低位置和音程的距离,感觉到音乐是关系和调整音准,而且还能均衡训练中的声响,已达到均衡。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同时指示两个声部进行和声音程的练习,帮助建立好和声的概念。《大家来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四课中的一首合唱课,这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四乐句曲调平稳。
“ 柯尔文手势”有七种手势,每个手势都有他不同的含义,柯尔文手势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沟通桥梁,也给教师带来了教学上的便捷。
在小学的音乐合唱课堂上,我们需要对课堂模式进行探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对合唱课堂的一种喜爱,也培养了孩子们音乐审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张娟,名师工程系列丛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童声合唱训练学》:杨鸿年,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课堂模式论》:查有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周晓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禹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