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了包含界面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FRP)蠕变混合率单胞模型,对GFRP的蠕变性能进行分析;并与GFRP在应力水平为初始弯曲强度的20%所对应的载荷下的弯曲蠕变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界面模量、界面厚度、纤维连续性与形态以及位向等因素对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考虑界面效应的混合率模型,本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实验结果更为吻合;界面模量反应了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程度,对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产生影响,其蠕变柔量随着界面模量的增大而减小;界面厚度的增大会导致复合材料的蠕变柔量略微增大;相
【机 构】
:
武汉理工大学 新材料力学理论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上海富晨化工有限公司 GB51160国家标准管理组,上海 20023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包含界面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FRP)蠕变混合率单胞模型,对GFRP的蠕变性能进行分析;并与GFRP在应力水平为初始弯曲强度的20%所对应的载荷下的弯曲蠕变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界面模量、界面厚度、纤维连续性与形态以及位向等因素对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考虑界面效应的混合率模型,本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实验结果更为吻合;界面模量反应了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程度,对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产生影响,其蠕变柔量随着界面模量的增大而减小;界面厚度的增大会导致复合材料的蠕变柔量略微增大;相较于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短切纤维毡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更易受到界面效应的影响;纤维方向对复合材料蠕变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纤维方向角的增大,复合材料蠕变柔量增大,但当纤维方向角达到60°后,纤维已基本失去载荷传递和增强能力,复合材料蠕变柔量不再继续随着纤维方向角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基础环式风电机组基础是一种受力复杂的钢混组合结构,对于其内部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限元建模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在风电机组基础建模的过程中,对于基础边界条件的设定却存在多种形式,在不同边界下分析得出的应力结果与实际之间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目前,新能源行业建成的风电集控系统运行后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数据质量差、风电机组状态不统一、定义混乱.行业因缺乏有效统一的风电数据质量监控与指标评估办法,生产信息化系统投入巨资建成后,数据质量维持难度大,其信息无法有效支撑指导场站的运维工作,甚至出现因系统无法正常使用而废弃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各能源企业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
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建设及投运在复杂地形地区,这类地区的风速风向、入流角多变,湍流强度大,对机组的控制要求更高,因此,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得以应用,例如:扇区管理、场群控制等.这些新技术得以应用并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是风电机组机舱能获取准确的指北角——如果指北角不准确,将会使风电机组主控给出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偏航和功率控制等指令,将大大影响扇区管理、场群控制的实际效果,甚至会给风电机组带来额外载荷,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
海洋经济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成,涉海从业人员有3600多万.许多海洋行业需要用到海洋信息,特别是预报信息的服务,比如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风电业.我国的气象预报、公益性海洋预报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政府部门主管:气象预报属于中国气象局的职能,比如海上风场、天气的预报;海洋波浪、温度、盐度、洋流,海洋生态等预报由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负责.经过多年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两个部门的公益预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满足一般民众、各级管理部门对预报的需求.但对专业用户来说,这种公
偏航系统是水平轴风电机组关键的组成系统之一,对于风电机组的发电性能以及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风电机组的偏航主要依据安装于机舱顶端的机械式风向仪采集点数据来进行控制,风向仪在工作期间难以避免地会受机组尾流影响而产生偏差,进而影响风电机组的发电量,使得风电机组塔架、主轴、偏航系统及桨叶载荷增加、风电机组寿命减少等.因此,需要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校正偏航误差.
对聚丙烯腈基高模量碳纤维/改性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M55/BS-4)和一种沥青基高导热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K600/5418)的皮秒激光加工阈值和形貌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面积外延法测定并比较了这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近红外皮秒激光加工阈值及其阈值孵化效应,并预测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单脉冲阈值;分析了入射能量通量(0.7~25 J/cm2)及光束扫描速度(0.2~5 m/s)对切口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热导率的巨大差异导致不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阈值及形貌存在明显定量差距.使用可获得的最高扫描速度(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活动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80%,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碳中和时的能源结构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引人关注.本文综合国际国内碳中和情景,首先分析了我国实现碳中和时的人为碳排放量,随后利用混合结构的化石能源排放因子计算了届时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推算出碳中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随着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以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而且要求电极材料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和绿色环保.基于碳负极材料的优点,将废弃的一次性竹筷,在碱性溶液中经过可控的热处理,利用竹子中丰富的天然纤维素,从而获得尺寸均匀的碳纤维(CFs)材料.相比于石墨电极,竹基CFs作为LIBs的负极材料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其储锂性能,以CFs为骨架,通过水热法在其表面制备了一层二硫化钼(MoS2)纳米花,形成核壳结构的CFs/MoS2复合电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
为满足工程领域对耐高温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需求,研究石英纤维(QF)增强新型含硅改性聚芳炔(PSA)树脂基复合材料(QF/PSA)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首先对树脂的黏度进行分析,确定了树脂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黏度变化预测模型,适宜的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注胶温度在70~100℃范围;对树脂固化过程中的放热量、红外光谱和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树脂的固化温度和固化过程,在250℃可以实现树脂的固化.基于上述分析进行了复合材料的高质量制备,并进一步对复合材料的微
通过控制缠绕线型改变轴管纤维角度,制备了一种轴向刚度渐变、压溃稳定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变刚度薄壁圆管.对变刚度、[±45°]n以及[90°]n三类CFRP缠绕轴管进行轴向准静态压缩测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及有限元结果,对比三类结构压溃初始应变模式、损伤演化与应力状态结果,研究了变刚度结构的压溃响应与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纤维角度CFRP轴管因轴向刚度不同,压溃的初始破坏与损伤演化过程相异,三类结构产生不同的压溃响应与破坏模式.变刚度区连续变化的大角度纤维能有效地引发分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