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瘦身”后的策略选择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迫切要做的,是我们如何使课堂“瘦身”变得可能,如何使课堂“瘦身”落到实处,以及如何在课堂“瘦身”的嬗变中,反省今后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方向。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些不尽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后课改时期,课堂教学患了“肥胖综合症”,其表现为容量膨胀、环节繁缛、媒体频现、拖沓延时、题海战术不变、课业负担加深,于是乎,仁人志士大声疾呼:消肿、去肥、瘦身,一句话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确,课堂教学实施“瘦身”,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但是作为肩负未来使命的语文教师,没有退路,必须身体力行。当下迫切要做的,是我们如何使课堂“瘦身”变得可能,如何使课堂“瘦身”落到实处,以及如何在课堂“瘦身”的嬗变中,反省今后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方向。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些不尽成熟的看法。
  一、将语文课堂“瘦身”进行到底
  诚然,语文课堂“瘦身”,要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政策支撑,如具有法规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经课改实践检验后需要重新修订,适当降低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要求。被奉为“圣经”的教科书,适度调整、减少课文篇目,或删减文本内容,适当降低语文难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新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兑现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兑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评价和多种评价方式,兑现过程和终结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教师和学生(自我与互相)相结合的评价。师生的诚信度与学校的公信力纳入法治轨道,让彰显语文素养的课外活动突出表现也列入考核范围。美国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社区献爱心、做义工的成绩都会成为大学录取的必备资料,而我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试行了多少年,却屡屡遭受失败,岂不是咄咄怪事?
  然而,语文“瘦身”,关键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决心与行动。
  1.消臃去肿,以少胜多,追求简约的课堂风格
  所谓大道至简,大化无痕,犹如郑板桥的书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主张凭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极丰富的内容,创造与众不同的格调。语文课堂“瘦身”,意味着精简教学目标,凝练教学线条,整合教学板块,减慢教学节奏,鉴别、取舍和挑选,使花哨的教法变得简单、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明、拖沓的过程变得简捷。眼下我们横下决心,痛下“杀手”,坚决舍弃照本宣科的讲解灌输,坚决筛除多余无用的视听课件,坚决取缔表面热闹的伪装表演,坚决去掉肤浅可笑的“明知故问”, 坚决省去有口无心的齐声朗读,坚决抛开走马灯似的无效讨论。“瘦身”,破字当头,即向赘肉横生、眉眼模糊的课堂开刀,使之整容为骨骼清奇、眉清目秀的简约课堂。
  2.抓主线就主要板块深层挖掘以突破重难点
  如《小石潭记》,做如下教学设计:①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都有哪些特点?反复诵读课文,宛若与作者同游,请结合文本材料作分析;②作者写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潭上感到忧伤,仅仅是因为环境凄清吗?请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当时所处背景,谈谈你对此的看法。整课按游览主线,抛出这两个问题就足够了,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也有对学生人格的孕育。学生饶有兴致的阅读,热烈而有针对性的讨论,吟诵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栽培。当然,构建教学主问题,得有新奇角度和适宜的深度,以便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性。例教学《斑羚飞渡》,可以选取故事结局为切入点,设计探讨的问题:①有人说小说结尾最震撼人心,你有同感吗?②体弱多病的羚羊为什么要挽救身体健壮的羚羊的生命?你从它们身上看到了什么品质?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颖的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更愿意走进文本,去探究重点领域,并在情感体验中接受精神的洗礼。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得出经验:主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带动对课文整体的理解品读,着眼于维持学生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着眼于启迪学生认知结构与智、情、行的同步发展。
  二、 向当代教学策略叩问选项
  课堂“瘦身”的同时,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我们教学工作者,头脑不能空空如也,精神不可迷惘不知所措,痛定思痛之后三省吾身,向当代教学策略寻找答案。
  1.语文元认知策略
  关注学情,关注“最近发展区”,遵从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是语文教育的规矩绳墨。近年来,有关元认知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验在国内取得了积极成果,将元认知策略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元认知调控,好比师生互利共赢的脚手架,教师先替学生搭建语文阅读的支架,对教学与元认知过程加以监控,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语文知识,然后逐渐撤去支架,把管理、调控语文阅读的任务转移给他们,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元认知调节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意识和敏锐反应,策略体现在对语文阅读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和反思强化上,即阅读活动前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和做好学习准备;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能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审视和调节;在阅读活动后期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与补救。阅读的创造性有一个习得和酝酿的渐进过程,阅读积累的元认知根基越深厚,阅读创造性的花朵开得越绚丽。
  2.语文生态教学论
  建构真实、自然与和谐的语文教学生态系统。首先,部署语文生态位。利用部分学生的特长优点,建立“学习共同体”,在交往中找到角色归属感,发掘其主体的潜力,促进不同生态位群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课堂成为师生和文本相互吸纳与滋长的场所。其次,展示语文的原生态。还学生学习、探索和表达欲望的本来面目,使他们的生命个性、智慧与灵性得到自由释放。教者利用好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再次,绽放课堂生命的花朵。教师引导学生“触摸”作者的心灵,“倾听”文本的声音,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在对话、沟通、合作中重新建构文本意义、生成新的意义,使阅读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充满创造色彩。
  3.注重探究与实践
  最近上海的一份“人口问卷调查”显示:从小学到初中,女孩各科成绩均好于男孩,百万网民投票,有八成人认同这一“男孩危机”。据研究,女孩与男孩在语文学习上有明显的差异:女孩擅长的方式是语言沟通、阅读和聊天,男孩则擅长运动、实验操作、做计算机与参与体验。这些差异是由发育速度与身体大脑结构不同造成的。心理学测试还表明:男孩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也更容易表现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为。有鉴于此,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育方式,势必更多注重语文探究学习和增加语文专题实践活动。温室里培养不出万年松,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放眼未来,走向社会,沟通社区,语文探究的天地更宽广,语文实践的意义更重大。
  参考文献
  ①王治衡《美国著名高校如何录取新生》;②王君《把课堂瘦身坚持到底——教学反思》;③訾学荣《构建教学“主问题”,让语文课瘦身》。
  (责任编辑:晏文)
其他文献
和往常一样,放学后女儿坐在我的电动车后座上,我俩都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外面,虽然立春早过,惊蛰也到了,春寒却加剧了。我知道料料峭峭的春寒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近年来,学困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比例高达13.2纷一17.4%,而农村更甚。学困生的产生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多花梾木学名:Comus florida四照花科、榇木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状,高9~12米,宽与高几同或更宽。树冠富有层次,冠顶平。单叶对生,椭圆形,长7.5~15厘米,宽3.5~7.5厘米,叶脉6~7对,有毛。
目的:调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损的有关因素。方法:应用MMSE、HDS、BPRS、SANS、SAPS测定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精神症状严重度。结果:19.61%患者有认知功能缺损,与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讨论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着力提升合作意识、合理编排讨论小组、科学设定讨论时问、辩证看待讨论评价这几方面入手,就如何有效实施小组讨论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讨论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近年所接触的各类语文
多少次在梦中,我回到儿时乡下老家的农家小院,那里尘封着我童年所有的温馨记忆。竹篱笆上爬着欢快的喇叭花,雨时泥泞脚印的青石板过会儿便洗得干干净净:从长着青苔的水井里吊起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以小
一、投入与超脱人有需要(生理需要,精神或心理需要),便有心理上的欲望、追求与动机(行动的契机)出现,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愿望、理想、目标,就制定行动的计划,立志
【摘要】当前,国家教育部已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升学的重压却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把学生从学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进教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轻松和享受的心情投入学习。  【关键词】以美引趣;动情入趣;以趣引趣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