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区大众语码转换之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双语/双方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立足于“宁波城区”这一小点,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分组测试及个别访谈的形式,结合前人的观点,对影响语码转换的各种因素作了实地考察,并从双语/双方言能力、语言态度、话语目的以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各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涉及社会、心理及语言本身等各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的《音韵集成》(简称《集成》)是一部鲜为人知的韵书,作者莫铨是17世纪北京人。前辈学者曾赞毕拱辰《韵略汇通》“很大胆的把侵寻廉纤缄咸并入真文先全山寒”,其实此种处理方式源自《集成》。本文对《集成》韵部分并做了介绍分析,通过与《韵略汇通》比较,揭示出它所反映的17世纪北京方言的一些语音现象,为近代语音史研究提供一份新材料。
吴语处衢方言中仍保存着东一冬韵的区分。从通摄各韵的分合情况和两种别的音韵现象来看,能区分东一韵与冬韵的音韵层次反映出刘宋时期之前的音韵状态。
大河北方言指的是河北省境内魏县、大名县、井陉县以外的无入声方言区。笔者在调查河北方言时,发现大河北方言白读音中残留着[uau]韵母。例如:
6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庆祝建所50周年,国家语委和部分高校、出版单位的语言学工作者100多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语言研究所成立50周年。
本文讨论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名物化的情况,论证主要动词的语义和宾语动词的独立性之间存在着共变关系,而动词失去独立性又和动词的名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而证明了动词的名化是个程度问题。
本文认为,以往所说介词“于”源于动词的观点实有可商之处。本文通过藏汉语言材料的比较及甲骨文“于”字功能特征的分析,指出介词“于”的来源可能是原始汉语的格助词。
中古汉语里,否定词前的“了”,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其间经历了一个副词进一步虚化的过程。此种“了”字的功能有两种,其主要功能是加强否定语气。“了”在此期多与否定词连用,就是由这种特定的功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