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威,除了邓小平的夫人浦卓琳及其父亲、名士火腿大王浦在廷,以及享誉全国的宣威火腿之外,人们很难再想到这个地方还有什么名气。但是,在宣威的边缘,与贵州接壤的地方却隐藏着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可渡村。可渡是云南的大门!
可渡,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传,古可渡以前叫船边,与牛栏江畔迎江村的船边街子遥相呼应。远古时,有执着的踏勘者在荆棘密布的北盘江畔顺流寻至可渡河岸,问摆渡先民:“可渡吗?”答:“可渡!”这一声回答终可得名而沿用至今。又说,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入滇征战返程之际,正遇河水猛涨,咆哮而下,挡住了部队的归途。探子一批批派出去,沿河探寻,终于有人回报:“前面河水猛涨,但有舟楫可渡。”欣然间,诸葛丞相羽扇轻摇道:“可渡就好。”于是,这里的河、桥、一方水土一方人,都深深的烙上了“可渡”的印痕,也饱含了后世对一代名相的尊重与凭吊。
想当年,庄蹻开滇、汉习楼船、诸葛挥师、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明皇设关,可渡终成中原“入滇第一关”,号称“秦道明关,滇黔锁钥”,“扼滇洱之咽喉”。“盘江西绕七星关,可渡河边万仞山”,可渡河两岸悬崖绝壁,明清时期,可渡关驻兵把守,南岸垒营盘、建烽火、修炮塔,北岸依托翠屏岩,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见,这里是战略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留下围仗、奶仗、绷仗等与战争事件息息相关的古地名。
在可渡,一种莫名的沉重如影随形。它承载着太多征服和统治的使命,因此,马蹄声中,杀伐之声也不时传来:诸葛大营、可渡炮台、“得胜坡”……直至红军长征过程中红五、红六军团的足迹之中,都隐隐传来枪炮杀伐之声,留下的只是千古的悲壮惨烈和金戈铁马的记忆。
接官亭,千古功名尘与土
峰回路转,沿着古驿道找寻,可渡古城就在眼前了。村口有可渡关,高高的城墙,古老的城堡,壮观而雄伟。随视线的接近,一座小木桥横在河心,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人在桥上穿行。古道顺河边的山坡缓缓上来,仿佛看见当年的封疆大吏、七品芝麻退了官帽,脱了官袍,手牵倦马,气喘吁吁在这荒丘古道找寻歇息之所。
接官亭,就在半山腰上,一座飞檐翘角的石基亭子。坐在石凳上,便感受了当年官吏们的情怀与忧乐。于是,这样一个小亭,便成了人文意义上的滇水黔山的分界点,大小官吏过了这里,一番迎来送往的交接与寒喧,功名者便各奔了前程,共同演绎和见证古驿道曾经辉煌的历史。
明洪武时重修的路,至今还在方便着人们。漫步在青石板上,一个马蹄印,一块残碑……荒草中掩盖的石头光滑如镜,一路神情恍惚,什么豪情,多少名利,英雄也好,枭雄也罢,商贾也好,学人也罢,最终都成了文史资料中短短的一句话,也不过云烟和尘土,都付诸流水。沧桑的秦道还在,明关已是班驳一片了。
可渡八景,跨越千年的飞歌
一、桃溪泛锦 翠屏岩东百米,顺弯曲的“之”字形古驿道向上攀登,路左有一片摩崖石刻,相传徐霞客题:“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桃花流水,出自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据说,民国初年,时任广东虎门总督之赵越,出资在可渡河上建可渡石桥,主持者命村民备石,不知何人便在此石刻之上开洞凿石,随即被有识之士制止,使这幅石刻得以保存下来,如今摩崖上还留下深深的石楔子洞眼。再前行,站在石桥上,“桃溪泛锦”便在眼前了,当地百姓称之“清水沟”或“桃花溪”。名士、火腿大王浦在庭游毕此景有感而诗赞曰:“仙景留何处,宛温水月宫;蟠桃栽哪里?花片泛溪中。夹岸无红树,寻源有钓公;我疑斯间底,怕与武陵通?”
二、翠屏积雪 翠屏崖是可渡关的天然屏障,万仞悬崖岩面笔直,寸土不存,岩上长满灌木丛,灌木藤蔓把这此岩石遮住,白色的砂岩在枝叶间微露羞容,像白雪堆在树枝上。绿白分明,有土的地方灌木丛郁郁葱葱,无土的岩石洁白如雪,互相掩映,好一幅充满印象意味的大写意人文山水画,显得十分壮观,过往客人为此而惊叹叫绝。有诗赞道:“瑞雪西山积,千秋满翠屏。履冰栖署殿,烟雾霭雪亭。仰止银花白,遥看草色青。世人皆醉赏,我且独为醒。”
三、飞虹竚鹤 “飞虹竚鹤”位于可渡河北岸,无落款无年月不知何人手笔。北岸翠屏岩从西向东绵延就像彩虹架在北盘江上,南岸群山起伏,以安蛋坡为主峰向西向东各为一支鹤的翅膀,营盘坡、诸葛大营像鹤身,狮子头、得胜坡相连至大桥,像鹤的头和嘴,炮台的山梁至船边向鹤脚,整体一看恰似仙鹤驻落可渡河畔。
翠屏岩崖脚的“飞虹竚鹤” 和半壁上的“山高水长,水流云在”摩崖石刻,更是记述着一段人间至真情谊。史载,明嘉靖状元,一代才子杨慎被贬云南永昌郡,曾三次取道可渡关回四川新都省亲,一次与曾经任过四川左参政的宣威御使缪文龙相遇,两人相见恨晚,诗酒盘桓,寄情山水,甚是难舍。深味奸臣掌权,小人当道,才华无处施展的杨状元更觉人间真情弥足珍贵,取古人“高山流水”之意,在翠屏岩上留下了“山高水长,水流云在”八个大字,记叙他们亘古不变的友谊。看滔滔可渡河滚滚东去,触景生情,缪文龙也留下了“飞虹竚鹤”四个大字。
四、诸葛大营 诸葛大营位于可渡河北岸,有一山头居高临下,周围长五百米左右,传说是诸葛亮领兵驻扎于此。因它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明清时期又有古人留言、留诗记述,诸葛大营的地名至今仍在延用。当地人传说这里原是土城墙,现 在已不复存在,但这里确实可称军事要地。张光贵题“诸葛大营”:丞相当年众所崇,名言至论悯丹忠。而今区画成荒垒,应识英雄泪眼空。三顾英雄祀典崇,桥头风雨泣弧忠。平蛮已见无穷策,只有吞吴恨未终。
五、苦竹盘根 此景位于可渡旧城西城门外的驿道线上,是当年古驿道的必经之地。这里有个大石头,远看像和尚头,六十年代前石头的根部长满芦苇围住石头,后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如今只剩下一些弱小的芦苇了。所称的苦竹盘根就是芦苇将石头的根部缠绕。这个石头很有些派头,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男女小孩来拜祭它,带着供品、香火、纸钱祭奠以后,当地多以石头为名,石宝、石玉、石财、石妹、石花、石睿、石兰等都是这个石头的干儿子、干女儿。
六、雪花盖顶 “雪花盖顶”实是“翠屏积雪”的景中之景。岩上寸土不生,笔直且向前倾,生于岩端上面有一些氧化的白色沙粒,风一吹便从高处落下来,因而景名为“雪花盖顶”,它与“翠屏积雪”构成一体,又独为八景之一。清朝文官吴三宝诗赞:“屏列桥西翠色绕,岩花落尽雪花飘;幽岩不附春风热,几度经春雪未消。”
七、葆圆洞天 可渡庙宇达15处之多,“葆圆洞天”是其中之一,俗称“张口洞”,建于明末清初,常年香火不灭,最热闹的是三月三,有上万人云集此处。
传说,清平西王吴三桂与陈圆圆曾在“葆圆洞天”凭栏远眺,观古道雄关风光,演绎人间风情,“冲冠一怒为红颜”也算圆了梦。当年,值吴宫鼎盛,吴王欲建行宫金殿于可渡,固守险阻,好在昆明做逍遥皇帝。后因吴王小女于此染疾身亡,咯血伤心之余,站在崖头,面对斜阳,箭拨开弓,落箭处便是葬女之地,人称“姑娘坟”。“撒豆成兵”并未如愿,金殿建设也因此事而移迁昆明。“葆圆洞天”与千年古树构成一景,与万年大佛相称,是当地老百姓的风水树,长在险峻之处,枝繁叶茂,自下视之像月亮上的梭罗树。有诗赞曰:“一树挡四风,一庙镇九龙;年年风雨顺,滇黔贯长虹。”
八、乌龙钻箐 在旧城东城门外的古驿道顶端云贵交界处,五十年代前有茂密的树林,夏秋时节河谷里的大雾河罩散时都要从这里上天散去,远看像一条灰黑色的卧龙从这里的树丛里钻过去,故名“乌龙钻箐”。此地建有寺庙“观音堂”,也叫观音庙,每逢庙会,蜿蜒曲折的古驿道上,善男信女、香者游客络绎不绝。还设暂住亭,可供几十人歇息、乘凉、喝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过多少感慨的诗句。清朝文官朱光鼎题:“南望六诏于云表,北顾万里入君门。”
走进可渡,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不断演绎,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个景点一个故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传奇故事、文物古迹,又怎能让这个叫“可渡”的地方淡忘在生命的衰老和流逝的岁月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