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圣的向往
“西藏”两个字早已蜚声中外。神秘而又圣洁的西藏,以其巨大的诱惑力和穿透力,影响着无数人的心海。踏上这块圣地,去感受她所带来的心灵的洗礼与生命的升华,已是许多人的神圣期盼。这个愿望在我的心中埋藏了很久很久。
知道西藏,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大概是1965年吧,有一次县里的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在我们家乡的祠堂里演出,其中一个节目是男女声表演唱《逛新城》;后来,又看到了《洗衣歌》。那特别的旋律、特别的服装、特别的舞蹈,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带给我一种朦胧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读了大学以后,小时候的感觉加上对西藏的逐步了解,去西藏便成为我心中一个神圣的梦想。我是多么期望能走进这块神奇的土地,去探究它的奥秘、领略它的伟大、感受它所带来的心灵撞击与洗礼啊!
神秘的西藏就像一条雪白的哈达,常常萦绕在我的心中,常常牵动着我的思绪。
前几年,我在珠海当区委书记的时候,曾经两次筹划去西藏看望本地到西藏当兵的战士们,却未能如愿。主要原因是时间上确实安排不了,但还有一个因素在隐隐地起作用——每当我说起要去西藏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关切地说:要慎重啊,要慎重啊!听到这些劝告,觉得心中的向往反而越发急迫,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西藏人也越发地敬佩了。近几年,我有幸几次参与接待原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同志,他从一个农奴到国家领导人的传奇人生,更增添了我对西藏的神往。尤其是这些年陆续接触到一些援藏的广东干部,交流之中,对他们的精神和行动的感动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他们那黝黑的脸庞上,写满了高原生活的艰苦;他们那自豪的神情中,显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那动情的话语里,荡漾着撩人的异域风情;他们那依恋的眼神中,流露出西藏的不凡魅力。
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不仅仅是我自己在神往西藏了,而是西藏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召唤着我,要我去贴近她、感受她,去与她对话、与她交流,让我融进她的土地里,或者让她融进我的生命中。
与援藏干部交流当然少不了喝酒。觥筹交错间,他们每每以藏族人那种特有的智慧和直率告诉我富有哲理的话——只有到了西藏,你才会真正理解到天空之高、大地之广、道路之长,你才会真正从心里感到生命的宝贵、精神的肃穆、心灵的高远。更有一位援藏的朋友紧紧拥抱着我蛊惑我,说,为什么那么害怕西藏?生命不是拿来享受的,生命是用来飞翔的。来吧,到西藏来吧,到了西藏,你才能真正成为你生命的主宰!这个时候,我是整个人让他给感化了。酒酣情醉之中,和着四十年的神往之情,一首回肠荡气、豪情激越的诗歌《西藏》从心中喷涌而出:你的天好高好高——/再伟岸的野心/也遥不可及/只有最纯净的灵魂/才能触摸到/你神秘的云端//你的地好大好大——/再宽广的欲望/也盖不过你/只有最谦虚的胸怀/才能触及到/你神奇的土层//你的路好长好长——/再矫健的步伐/也走不到头/只有最虔诚的膜拜/才能亲近到/你神圣的征程//啊,西藏——/一个不老的童话/一个永恒的梦幻……
今天,深藏于心四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一只生命之鹰,终于可以在西藏的天地间展翅飞翔了。更壮观的是,这一次我们是九个人一起去西藏的。啊!明天,就是从明天开始,在西藏那美丽的天空上,人們就会看得到九只新的雄鹰自由翱翔的身影了。
祝福我们吧,西藏,我们来了!
百里峡谷行
目前去西藏除了走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外,还有两条航线,多数人选择坐飞机到拉萨,然后再转去其他地方,而我们选择从成都这个西藏的“门槛”坐飞机到昌都邦达机场。邦达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海拔达四千三百多米。一看到西藏的土地,我们就看到了我们南方人平时根本看不到的景色: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清澈;阳光是最纯粹的阳光,白云是最纯粹的白云;望不到边的崇山峻岭上那连绵的初雪,则好像是一条条雪白的哈达。一走下舷梯,在欢迎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康巴汉子那特别的笑容——在黑黑的脸庞上,那无遮无掩的笑容,好像西藏的阳光一样灿烂,让你不由得怦然心动。
我们的第一站是林芝地区的察隅县。从机场到察隅大概需要走十个小时,要经过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德姆拉山。开头走的是路陡弯急的盘山公路。虽然山路很险,又是第一次走进海拔这么高的高原,但由于景色非常美丽,大家非但毫无恐惧,反而心情十分舒畅,年轻人更是欢呼雀跃。车子前行几十公里后,多数人还是一样的精神抖擞,只有三两个团友有一点点高原反应,或是有些头疼,或是有点气急、胸闷、想作呕,但过了大概一两个小时,就都没有什么问题了。这时候,有诗人情怀的团友告诉我们,那一座座的高山,静如处子,像一个个打坐的和尚;一朵朵的白云,竟然纹丝不动地浮在天空上,更像一个个修炼深厚的高僧。大家仔细看去,都说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儿呢。
路上要经过著名的怒江。真是名不虚传,和它的名字一样,怒江总是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从没有一刻的安静,一直显示出高原那典型的雄性。两岸是险峻的峭壁,像是在为怒江护卫,又像是在肃穆地对怒江行注目礼。正想着原来高原就是这个样子的时候,进入林芝地带的我们突然目瞪口呆起来。在我们的眼前,竟然不断叠印出只有江南才有的景色:满眼的绿意,满眼的葱茏;一片片高大苍翠的松林,一簇簇五彩斑斓的花草;还有那波光潋滟的大大的然乌湖。要不是我们近三个小时车程颠簸在峡谷中,要不是两岸的山巅有一处处的皑皑初雪,我们谁也不敢相信自己是身处西藏高原之上!其实,如果你细心地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的树木花草与江南的相比都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雄性,就连那柔情婀娜的杨柳树,它的树干和枝丫也比南方的杨柳沧桑粗壮得多。
四辆越野车在狭小弯曲而坎坷的土路上颠簸了十个小时,先后接受了古玉乡和察隅县的献酒、献哈达的藏式礼仪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察隅县。
边境探秘游
到达察隅的第二天,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下察隅。下察隅与印度交界,是重要的边境区域。 说察隅是西藏的“小江南”,确实一点都不夸张。越往下察隅走,海拔就越低,“江南”的味道就越浓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最多的是那望不到边的高大挺拔的松树。而这里几乎生长着江南所有的植物,一些地方还可以栽种水稻、花生呢。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还在山边发现了只有热带、亚热带才有的野香蕉!野生动物也很多,据说有时候还可以看到黑熊。
我们顺着美丽的察隅河一直往下游走。察隅河是一条边境河,河水湍急地流向印度的北方。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中印边界。站在大山的这边,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边境对面的民房和印度的教堂,如果用望远镜看,印度边境的情景就更加清楚了。由于目前中印的关系较稳定,边境显得格外宁静。站在这优美安定的大山之中,你根本想象不到四十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不小的战争。如果全世界的边境永远都像眼前的中印边境一样和平安详,那该多好啊!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节目,是要去探访一个神秘的地方——僜人村。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唯一的一个仍未识定民族的部落。僜人村只有一千四百多人,以前居住非常分散,这些年由政府投资建起了新村,让僜人们集中住在一起。僜人最大的特点是女人们的双耳都要戴上大大的耳环,额头则戴上镂花的银饰。我们来到僜人村的时候,正是农忙,人们大多出工去了。更不巧的是,一个山头发生了山火,村主任也带着年轻人去扑救山火了,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还有几个在民族文化村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员。村庄建在半山腰上,全都是木屋,很有特色。村民们给我们端上了糯米酒、手抓饭,还有最有特色的烧鸡,席间自然少不了要唱歌敬酒,和藏族的风俗有些相似。饭后,扑救山火的村主任阿鲁松才回来。阿鲁松可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他曾是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据说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带着腰刀乘飞机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带刀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人。阿鲁松文化水平不高,但懂很多知识,说话幽默风趣而富有哲理,还透出一点儿狡黠。他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而且还可以讲上几句十分地道的英语。他剃着光头,敦实的身材,腰间挎着一把两尺长的腰刀,在我们面前专门换上民族服装后,让人一看到他便觉得是个开心果。
僜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近几年来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专门到这里来做了不少的研究。我们正在吃午饭的时候,竟然还进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女孩子,她是来自上海的女大学生,已經在西藏独自走了一个多月,今天是专门来僜人村搞社会调查的。这个“独行侠”的到来,不仅为这个本来就显得神秘的部落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而且为我们这个旅行团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和话题。
高原“耍坝子”
这天,主人别出心裁地请我们参加一个大型活动——“耍坝子”。
耍坝子也叫过林卡,是当地藏民的一种聚会方式,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什么大小喜事,人们大多用这种方式来庆祝。有家庭或家族式的,有三五知己式的,也有大家一同参与的,相当于现在城市里许多年轻人喜欢玩的所谓“Party”。
这次选择的“坝子”是离县城三公里外的一片大大的松林平地。高大而密集的松林遮盖出非常舒适惬意的林荫,旁边是哗哗奔腾的察隅河,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昆虫在周围飞行爬动,各种各样的小鸟则在我们的头顶鸣叫出一曲曲动听的奏鸣曲。人们在林子里支起大大小小的帐篷,准备了许许多多的食物,有香喷喷的牦牛肉、藏猪肉,有花生、黄豆、瓜子,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更多的是酥油茶、青稞酒、葡萄酒和啤酒。随着一段粗犷动听的藏族音乐响起,一群美丽的藏族姑娘唱起了优美的歌曲,跳起了优美的民族舞蹈,人们有的和着旋律打拍子,更多的人则加入队伍手舞足蹈起来,整个坝子很快就洋溢起了欢乐的氛围。礼节性的序幕之后,大家很快就三五成群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活动,有打扑克的,有唱歌跳舞的,有散淡聊天的,有互耍拳脚的。
因为有我们这些客人在这里,主人则将十多个人集中在一起,共同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这种游戏其实来源于内地,因此形式与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这里的人们玩的那种投入、那种疯狂让我们叹为观止。尤其是主持人与主人相配合的那种狡猾而丝毫不露马脚的默契,更是让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主人一个眼神,主持人虽然蒙着眼睛,但就是大都可以当“花”传到我们这些客人手上的时候,“鼓”就恰好停了,我们只好无奈地笑着把姑娘们斟上的酒喝掉。不能喝酒的,就唱一首歌,或是跳一个舞,也可以讲一个故事或笑话代替。喝的酒多了,一些年轻的团友才觉察出这里面有“阴谋”,于是就变着法子尽量将“花”传到主人们的手里,后来自己确实抵挡不住了,只好耍起赖来,一定要其中一个主人一起喝酒。主人们的酒量大得很,肚量也大得很,竟然从不推辞,好像总是喝不够似的,一端碗就将酒倒下去了。人们说高原有多高酒量就有多大,真是不假。那天我们都比平时多喝了不知多少倍的啤酒,而主人们更是厉害,据统计,一般人都喝了半打以上,多的据说竟然喝了两打多!整个坝子里都是半醉的人,歌声、笑声、打闹声不断,有几个人好像觉得松树林也醉了,竟然紧紧抱着松树对饮起来,让姑娘们笑得直不起腰。Party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多钟,人们才依依不舍地酩酊散去。这一天,我们是真正领略了西藏人的热情和豪放。
回到酒店,朦胧的酒意还氤氲不绝,脑海里总是不断浮现这两天美好而特殊的经历和情景。我和衣半躺在床上,摸出手机,半个小时后,一首歌词《美丽的察隅》就向几个报刊的编辑发出去了:
在那可爱的西藏高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德木拉耸起了高高的脊梁/清水河流出了生命的旋律/这就是我们神奇的家乡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察隅//在那可爱的西藏高原/有一片绿色的土地/大森林孕育出高原的江南/四季都收获着丰硕的果实/这就是我们绿色的家乡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察隅//在那可爱的西藏高原/有一片温暖的土地/人们都那样的勤劳和勇敢/到处都洋溢着欢声和笑语/这就是我们温暖的家乡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察隅。
路过“香巴拉”
“香巴拉”是西藏古老传说中的极乐世界,有点像“世外桃源”和“香格里拉”。在从察隅到林芝八一镇的路上,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西藏的神秘和圣洁,她的天之高远、水之静谧、山之神圣、人之虔诚,勾勒出西藏人的梦中家园——香巴拉。 从察隅出发到八一镇,需要走十二三个小时。首先要经过美丽的然乌湖。我们几乎是紧贴着然乌湖边走,湖中的倒影非常清晰,路上的汽车好像一直在湖里跑;而因为两岸的冰川、雪山、树林的倒影,汽车又似乎在一虚一实的山与湖之间行走。湖水是那样的平静,几乎是一张画,如果不是偶尔一两只鸟儿飞过,如果不是它们在水中嬉戏而划破水面的宁静,我们真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景色。大自然的雄浑、壮观、优美、宁静、协调在这天色、水色、山色的默契中,就这样不期然地潜入了我们的心灵。
过了然乌湖,就进入了川藏公路中昌都与林芝的交界路段。与这一段道路相比,昌都往察隅的路面较宽敞,级别也高一些,但同样基本上都是在高峻的峡谷悬崖上走,更危险的是,这一段道路是世界上四大泥石流多发地段之一,许多人都视为畏途。一路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几个地方前段时间下大雨造成的泥石流的痕迹。不少的路段,同车的女同胞根本不敢睁眼往下看,干脆闭起眼睛睡大觉。然而越是危险的地方,景色就越是特别、越是美丽,正所谓十里不同天,一山见四季,当男同胞为那些美景欢呼的时候,她们又都胆战心惊地睁开眼睛往外看,但随即又惊叫一声把眼睛给闭上了。只见车头正在悬崖的顶上,下面是百丈深渊,对面山上一泓瀑布似乎是从天而降,雪白的水珠,几乎就要打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了。心悸之余,更多的是惊叹——多么壮观!
沿途见到的车辆很少,而且多是运输车,很难见得到旅游车和旅游者。但令我们十分惊喜的是,我们开始发现朝圣者了!有单个人的,也有几个人一起的。他们穿着很简便,几乎没有行囊,手上戴着摩擦得比衣衫还沧桑的皮套,一路向西匍匐叩拜,那种专注、那份虔诚,确实让我们震撼不己。一路上,除了道路比察隅险峻外,景色还是林芝地区那典型的“不是江南胜江南”的特点:蓝天、冰川、雪山、树林、江水、瀑布、牛羊……我们虽然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峡谷上走,却基本没有缺氧的感觉,反倒有点在家乡广东境内旅行的感觉。就这样一直颠簸了十多个小时,正当我们昏昏欲睡的时候,司机突然把我们叫醒了——原来是到了远眺南迦巴瓦峰的最好地段了。南迦巴瓦峰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是藏东南著名的神山之一,海拔7782米,高度虽仅列世界第15位,但有冰山之父的美称,且以其变幻莫测的气候和复杂险峻的山体结构而鲜有人敢去征服它,目前只有中日联合登山队在1992年上过山顶一次。它常年云雾缭绕,极少露出真面孔。我们专门停下车来,虔诚地祈祷能看到它美丽而神秘的面容。只可惜等了良久,它那头顶上的几朵白云还是紧紧地贴着不肯散去。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失望地上车离开。刚刚走了一会儿,两个女团友突然同时惊叫起来,我们以为又是看到了什么惊险的镜头呢,原来是围绕在南迦巴瓦峰山顶的云朵竟奇迹般地散开了。夕阳下的山峰金光灿灿,在蓝天中显得那样辉煌、那样神圣,我们全都惊呆了,而等到回过神来拍照时,那几朵白云却又慢慢地回到原位,让两个女同胞急得直跺脚。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林芝地区行政中心——巴宜镇。让我们根本没想到的是,古称工布的林芝,它的首府竟然是那么年轻、现代。这个不到20万人口的城市是从1986年才开始兴建的,规划得很好,基本没有高楼,树木郁郁葱葱,一条长长的尼洋河在城边缓缓流过,衬托得巴宜镇更加美丽、宁静。
因为时间的缘故,第二天我们只游览了巴宜镇附近的古柏保护区。这里的雅鲁藏布江柏木是西藏的特有品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中一棵最大的柏树王,胸径18米,树龄2500年以上,数中华之最。当地藏民把它当作神树来朝拜,树枝上挂满了五彩的风马幡,在微风的吹拂下,好像一段段飘动的彩虹,煞是好看。
我们在林芝只停留了一天的时间,大家都觉得很遗憾。因为我们知道这里有着全世界最长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峡谷,有全国唯一没有开通公路的一个县(如今已开通)——墨脱县——佛教净身圣地和世外桃源,还有古老而纯朴的少数民族——门巴族、珞巴族……我们还知道权威人士推荐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赫然写有林芝的名字,知道一个叫麦克尔·阿卜杜拉的外国人曾经这样说过:“林芝是经得起细看的地方,风景总是在流动不歇,人文内涵更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才捉摸得透。”我们更知道西藏古老传说中的极乐世界、梦境中的家园香巴拉,据说就是在这个美丽地方的神秘深处!
神游“日光城”
从林芝八一镇到拉萨,走的还是川藏公路。这里的路比昌都和察隅到林芝的路好走多了,但海拔也高了许多,要翻过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越往前走,綠色就越少,然而在尼洋河两边长长的峡谷中,却十分顽强地保持着不间断的绿地,有一些地方还是不小的草原呢。毕竟是渐次走向藏北了,放眼望去,多是没有树木花草的高山,险峻得让人敬畏,沧桑得让人崇拜。如果说林芝地区是一个盛装的柔美女人的话,那拉萨这些靠北地区就是十足的阳刚男子汉了。
我们在拉萨市活动了两天。人们都说拉萨离太阳最近,所以是“日光城”。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确实名副其实,一进入拉萨,一种“佛”意就直向你所有的感官浸润而来,不管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无论是触摸到的,还是感到的,都似乎与“佛”有关。最震撼人心的,当然是那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了。在我的感觉中,那雄踞中间的红宫,就像是西藏高原的太阳,而两旁的白宫,则是萦绕其间的两朵白云,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在湛蓝的晴空下,显得是那么鲜明、强烈,又是那么协调、和谐。沿着高高的红山和圆圆的城郭,在一条长长的转经道上,永远是顺着时针方向行走的络绎不绝的朝拜人流,好像是一群群永不疲倦的候鸟,成群结队地围绕着布达拉宫飞翔,十分庄严壮观。
如果又将布达拉宫比喻为月亮的话,那大昭寺、小昭寺就是两个亮丽的星星了。这确实是再确切不过的比喻。大、小昭寺分别是为了迎娶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造的,都与美丽的女人有关。与布达拉宫的粗犷豪放完全不同,大、小昭寺在适当保留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主体建筑风格外,更兼具了浓厚的尼泊尔和唐代的味道,线条丰满而流畅,色彩富丽而堂皇。 围绕着大昭寺的,就是著名的八廓街了。它位于古城拉萨的中心,是拉萨市保持得最完整的古街道,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业,以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八廓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在它的中轴。而在我看来,八廓街其实是大、小昭寺的长长的裙裾和美丽的佩带。自古以来,八廓街都是藏传佛教信徒朝拜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像的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直至今天,同样还是每天都可以看见许多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信徒来到这里虔诚朝拜佛祖。今天的八廓街已经成为拉萨一条最繁华的商业街,大、小昭寺多样的建筑风格,虔诚朝拜的信徒,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各种各样的中外游客,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弥漫在空中的藏香、酥油茶和各类食物的阵阵香味,使得这里显得既古老又现代,既神秘又开放,总是让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晚上,一边欣赏一场原汁原味的大型西藏歌舞表演,一边整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边写出了一首《布达拉宫》:
巍峨耸立的红宫/是西藏高原的太阳——/高高的金塔红墙啊/给藏民的心中/照耀着永恒的灿烂光芒/雄伟壮观的白宫/是西藏高原的云朵——/高高的银色白墙/为藏民的心中/唱出了圣洁的生命赞歌。∥抚摸着一段段斑驳的城墙/凝视着一个个辉煌的宫殿/我的思绪啊/好像一下子/接通了历史的时空——/经历了千年的风雨雷电/你灯火不灭、转轮不停/经历了千年的乱世沧桑/你朝拜不断、圣光
“西藏”两个字早已蜚声中外。神秘而又圣洁的西藏,以其巨大的诱惑力和穿透力,影响着无数人的心海。踏上这块圣地,去感受她所带来的心灵的洗礼与生命的升华,已是许多人的神圣期盼。这个愿望在我的心中埋藏了很久很久。
知道西藏,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大概是1965年吧,有一次县里的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在我们家乡的祠堂里演出,其中一个节目是男女声表演唱《逛新城》;后来,又看到了《洗衣歌》。那特别的旋律、特别的服装、特别的舞蹈,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带给我一种朦胧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读了大学以后,小时候的感觉加上对西藏的逐步了解,去西藏便成为我心中一个神圣的梦想。我是多么期望能走进这块神奇的土地,去探究它的奥秘、领略它的伟大、感受它所带来的心灵撞击与洗礼啊!
神秘的西藏就像一条雪白的哈达,常常萦绕在我的心中,常常牵动着我的思绪。
前几年,我在珠海当区委书记的时候,曾经两次筹划去西藏看望本地到西藏当兵的战士们,却未能如愿。主要原因是时间上确实安排不了,但还有一个因素在隐隐地起作用——每当我说起要去西藏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关切地说:要慎重啊,要慎重啊!听到这些劝告,觉得心中的向往反而越发急迫,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西藏人也越发地敬佩了。近几年,我有幸几次参与接待原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同志,他从一个农奴到国家领导人的传奇人生,更增添了我对西藏的神往。尤其是这些年陆续接触到一些援藏的广东干部,交流之中,对他们的精神和行动的感动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他们那黝黑的脸庞上,写满了高原生活的艰苦;他们那自豪的神情中,显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那动情的话语里,荡漾着撩人的异域风情;他们那依恋的眼神中,流露出西藏的不凡魅力。
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不仅仅是我自己在神往西藏了,而是西藏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召唤着我,要我去贴近她、感受她,去与她对话、与她交流,让我融进她的土地里,或者让她融进我的生命中。
与援藏干部交流当然少不了喝酒。觥筹交错间,他们每每以藏族人那种特有的智慧和直率告诉我富有哲理的话——只有到了西藏,你才会真正理解到天空之高、大地之广、道路之长,你才会真正从心里感到生命的宝贵、精神的肃穆、心灵的高远。更有一位援藏的朋友紧紧拥抱着我蛊惑我,说,为什么那么害怕西藏?生命不是拿来享受的,生命是用来飞翔的。来吧,到西藏来吧,到了西藏,你才能真正成为你生命的主宰!这个时候,我是整个人让他给感化了。酒酣情醉之中,和着四十年的神往之情,一首回肠荡气、豪情激越的诗歌《西藏》从心中喷涌而出:你的天好高好高——/再伟岸的野心/也遥不可及/只有最纯净的灵魂/才能触摸到/你神秘的云端//你的地好大好大——/再宽广的欲望/也盖不过你/只有最谦虚的胸怀/才能触及到/你神奇的土层//你的路好长好长——/再矫健的步伐/也走不到头/只有最虔诚的膜拜/才能亲近到/你神圣的征程//啊,西藏——/一个不老的童话/一个永恒的梦幻……
今天,深藏于心四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一只生命之鹰,终于可以在西藏的天地间展翅飞翔了。更壮观的是,这一次我们是九个人一起去西藏的。啊!明天,就是从明天开始,在西藏那美丽的天空上,人們就会看得到九只新的雄鹰自由翱翔的身影了。
祝福我们吧,西藏,我们来了!
百里峡谷行
目前去西藏除了走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外,还有两条航线,多数人选择坐飞机到拉萨,然后再转去其他地方,而我们选择从成都这个西藏的“门槛”坐飞机到昌都邦达机场。邦达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海拔达四千三百多米。一看到西藏的土地,我们就看到了我们南方人平时根本看不到的景色: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清澈;阳光是最纯粹的阳光,白云是最纯粹的白云;望不到边的崇山峻岭上那连绵的初雪,则好像是一条条雪白的哈达。一走下舷梯,在欢迎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康巴汉子那特别的笑容——在黑黑的脸庞上,那无遮无掩的笑容,好像西藏的阳光一样灿烂,让你不由得怦然心动。
我们的第一站是林芝地区的察隅县。从机场到察隅大概需要走十个小时,要经过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德姆拉山。开头走的是路陡弯急的盘山公路。虽然山路很险,又是第一次走进海拔这么高的高原,但由于景色非常美丽,大家非但毫无恐惧,反而心情十分舒畅,年轻人更是欢呼雀跃。车子前行几十公里后,多数人还是一样的精神抖擞,只有三两个团友有一点点高原反应,或是有些头疼,或是有点气急、胸闷、想作呕,但过了大概一两个小时,就都没有什么问题了。这时候,有诗人情怀的团友告诉我们,那一座座的高山,静如处子,像一个个打坐的和尚;一朵朵的白云,竟然纹丝不动地浮在天空上,更像一个个修炼深厚的高僧。大家仔细看去,都说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儿呢。
路上要经过著名的怒江。真是名不虚传,和它的名字一样,怒江总是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从没有一刻的安静,一直显示出高原那典型的雄性。两岸是险峻的峭壁,像是在为怒江护卫,又像是在肃穆地对怒江行注目礼。正想着原来高原就是这个样子的时候,进入林芝地带的我们突然目瞪口呆起来。在我们的眼前,竟然不断叠印出只有江南才有的景色:满眼的绿意,满眼的葱茏;一片片高大苍翠的松林,一簇簇五彩斑斓的花草;还有那波光潋滟的大大的然乌湖。要不是我们近三个小时车程颠簸在峡谷中,要不是两岸的山巅有一处处的皑皑初雪,我们谁也不敢相信自己是身处西藏高原之上!其实,如果你细心地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的树木花草与江南的相比都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雄性,就连那柔情婀娜的杨柳树,它的树干和枝丫也比南方的杨柳沧桑粗壮得多。
四辆越野车在狭小弯曲而坎坷的土路上颠簸了十个小时,先后接受了古玉乡和察隅县的献酒、献哈达的藏式礼仪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察隅县。
边境探秘游
到达察隅的第二天,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下察隅。下察隅与印度交界,是重要的边境区域。 说察隅是西藏的“小江南”,确实一点都不夸张。越往下察隅走,海拔就越低,“江南”的味道就越浓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最多的是那望不到边的高大挺拔的松树。而这里几乎生长着江南所有的植物,一些地方还可以栽种水稻、花生呢。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还在山边发现了只有热带、亚热带才有的野香蕉!野生动物也很多,据说有时候还可以看到黑熊。
我们顺着美丽的察隅河一直往下游走。察隅河是一条边境河,河水湍急地流向印度的北方。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中印边界。站在大山的这边,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边境对面的民房和印度的教堂,如果用望远镜看,印度边境的情景就更加清楚了。由于目前中印的关系较稳定,边境显得格外宁静。站在这优美安定的大山之中,你根本想象不到四十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不小的战争。如果全世界的边境永远都像眼前的中印边境一样和平安详,那该多好啊!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节目,是要去探访一个神秘的地方——僜人村。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唯一的一个仍未识定民族的部落。僜人村只有一千四百多人,以前居住非常分散,这些年由政府投资建起了新村,让僜人们集中住在一起。僜人最大的特点是女人们的双耳都要戴上大大的耳环,额头则戴上镂花的银饰。我们来到僜人村的时候,正是农忙,人们大多出工去了。更不巧的是,一个山头发生了山火,村主任也带着年轻人去扑救山火了,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还有几个在民族文化村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员。村庄建在半山腰上,全都是木屋,很有特色。村民们给我们端上了糯米酒、手抓饭,还有最有特色的烧鸡,席间自然少不了要唱歌敬酒,和藏族的风俗有些相似。饭后,扑救山火的村主任阿鲁松才回来。阿鲁松可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他曾是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据说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带着腰刀乘飞机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带刀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人。阿鲁松文化水平不高,但懂很多知识,说话幽默风趣而富有哲理,还透出一点儿狡黠。他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而且还可以讲上几句十分地道的英语。他剃着光头,敦实的身材,腰间挎着一把两尺长的腰刀,在我们面前专门换上民族服装后,让人一看到他便觉得是个开心果。
僜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近几年来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专门到这里来做了不少的研究。我们正在吃午饭的时候,竟然还进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女孩子,她是来自上海的女大学生,已經在西藏独自走了一个多月,今天是专门来僜人村搞社会调查的。这个“独行侠”的到来,不仅为这个本来就显得神秘的部落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而且为我们这个旅行团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和话题。
高原“耍坝子”
这天,主人别出心裁地请我们参加一个大型活动——“耍坝子”。
耍坝子也叫过林卡,是当地藏民的一种聚会方式,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什么大小喜事,人们大多用这种方式来庆祝。有家庭或家族式的,有三五知己式的,也有大家一同参与的,相当于现在城市里许多年轻人喜欢玩的所谓“Party”。
这次选择的“坝子”是离县城三公里外的一片大大的松林平地。高大而密集的松林遮盖出非常舒适惬意的林荫,旁边是哗哗奔腾的察隅河,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昆虫在周围飞行爬动,各种各样的小鸟则在我们的头顶鸣叫出一曲曲动听的奏鸣曲。人们在林子里支起大大小小的帐篷,准备了许许多多的食物,有香喷喷的牦牛肉、藏猪肉,有花生、黄豆、瓜子,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更多的是酥油茶、青稞酒、葡萄酒和啤酒。随着一段粗犷动听的藏族音乐响起,一群美丽的藏族姑娘唱起了优美的歌曲,跳起了优美的民族舞蹈,人们有的和着旋律打拍子,更多的人则加入队伍手舞足蹈起来,整个坝子很快就洋溢起了欢乐的氛围。礼节性的序幕之后,大家很快就三五成群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活动,有打扑克的,有唱歌跳舞的,有散淡聊天的,有互耍拳脚的。
因为有我们这些客人在这里,主人则将十多个人集中在一起,共同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这种游戏其实来源于内地,因此形式与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这里的人们玩的那种投入、那种疯狂让我们叹为观止。尤其是主持人与主人相配合的那种狡猾而丝毫不露马脚的默契,更是让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主人一个眼神,主持人虽然蒙着眼睛,但就是大都可以当“花”传到我们这些客人手上的时候,“鼓”就恰好停了,我们只好无奈地笑着把姑娘们斟上的酒喝掉。不能喝酒的,就唱一首歌,或是跳一个舞,也可以讲一个故事或笑话代替。喝的酒多了,一些年轻的团友才觉察出这里面有“阴谋”,于是就变着法子尽量将“花”传到主人们的手里,后来自己确实抵挡不住了,只好耍起赖来,一定要其中一个主人一起喝酒。主人们的酒量大得很,肚量也大得很,竟然从不推辞,好像总是喝不够似的,一端碗就将酒倒下去了。人们说高原有多高酒量就有多大,真是不假。那天我们都比平时多喝了不知多少倍的啤酒,而主人们更是厉害,据统计,一般人都喝了半打以上,多的据说竟然喝了两打多!整个坝子里都是半醉的人,歌声、笑声、打闹声不断,有几个人好像觉得松树林也醉了,竟然紧紧抱着松树对饮起来,让姑娘们笑得直不起腰。Party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多钟,人们才依依不舍地酩酊散去。这一天,我们是真正领略了西藏人的热情和豪放。
回到酒店,朦胧的酒意还氤氲不绝,脑海里总是不断浮现这两天美好而特殊的经历和情景。我和衣半躺在床上,摸出手机,半个小时后,一首歌词《美丽的察隅》就向几个报刊的编辑发出去了:
在那可爱的西藏高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德木拉耸起了高高的脊梁/清水河流出了生命的旋律/这就是我们神奇的家乡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察隅//在那可爱的西藏高原/有一片绿色的土地/大森林孕育出高原的江南/四季都收获着丰硕的果实/这就是我们绿色的家乡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察隅//在那可爱的西藏高原/有一片温暖的土地/人们都那样的勤劳和勇敢/到处都洋溢着欢声和笑语/这就是我们温暖的家乡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察隅。
路过“香巴拉”
“香巴拉”是西藏古老传说中的极乐世界,有点像“世外桃源”和“香格里拉”。在从察隅到林芝八一镇的路上,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西藏的神秘和圣洁,她的天之高远、水之静谧、山之神圣、人之虔诚,勾勒出西藏人的梦中家园——香巴拉。 从察隅出发到八一镇,需要走十二三个小时。首先要经过美丽的然乌湖。我们几乎是紧贴着然乌湖边走,湖中的倒影非常清晰,路上的汽车好像一直在湖里跑;而因为两岸的冰川、雪山、树林的倒影,汽车又似乎在一虚一实的山与湖之间行走。湖水是那样的平静,几乎是一张画,如果不是偶尔一两只鸟儿飞过,如果不是它们在水中嬉戏而划破水面的宁静,我们真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景色。大自然的雄浑、壮观、优美、宁静、协调在这天色、水色、山色的默契中,就这样不期然地潜入了我们的心灵。
过了然乌湖,就进入了川藏公路中昌都与林芝的交界路段。与这一段道路相比,昌都往察隅的路面较宽敞,级别也高一些,但同样基本上都是在高峻的峡谷悬崖上走,更危险的是,这一段道路是世界上四大泥石流多发地段之一,许多人都视为畏途。一路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几个地方前段时间下大雨造成的泥石流的痕迹。不少的路段,同车的女同胞根本不敢睁眼往下看,干脆闭起眼睛睡大觉。然而越是危险的地方,景色就越是特别、越是美丽,正所谓十里不同天,一山见四季,当男同胞为那些美景欢呼的时候,她们又都胆战心惊地睁开眼睛往外看,但随即又惊叫一声把眼睛给闭上了。只见车头正在悬崖的顶上,下面是百丈深渊,对面山上一泓瀑布似乎是从天而降,雪白的水珠,几乎就要打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了。心悸之余,更多的是惊叹——多么壮观!
沿途见到的车辆很少,而且多是运输车,很难见得到旅游车和旅游者。但令我们十分惊喜的是,我们开始发现朝圣者了!有单个人的,也有几个人一起的。他们穿着很简便,几乎没有行囊,手上戴着摩擦得比衣衫还沧桑的皮套,一路向西匍匐叩拜,那种专注、那份虔诚,确实让我们震撼不己。一路上,除了道路比察隅险峻外,景色还是林芝地区那典型的“不是江南胜江南”的特点:蓝天、冰川、雪山、树林、江水、瀑布、牛羊……我们虽然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峡谷上走,却基本没有缺氧的感觉,反倒有点在家乡广东境内旅行的感觉。就这样一直颠簸了十多个小时,正当我们昏昏欲睡的时候,司机突然把我们叫醒了——原来是到了远眺南迦巴瓦峰的最好地段了。南迦巴瓦峰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是藏东南著名的神山之一,海拔7782米,高度虽仅列世界第15位,但有冰山之父的美称,且以其变幻莫测的气候和复杂险峻的山体结构而鲜有人敢去征服它,目前只有中日联合登山队在1992年上过山顶一次。它常年云雾缭绕,极少露出真面孔。我们专门停下车来,虔诚地祈祷能看到它美丽而神秘的面容。只可惜等了良久,它那头顶上的几朵白云还是紧紧地贴着不肯散去。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失望地上车离开。刚刚走了一会儿,两个女团友突然同时惊叫起来,我们以为又是看到了什么惊险的镜头呢,原来是围绕在南迦巴瓦峰山顶的云朵竟奇迹般地散开了。夕阳下的山峰金光灿灿,在蓝天中显得那样辉煌、那样神圣,我们全都惊呆了,而等到回过神来拍照时,那几朵白云却又慢慢地回到原位,让两个女同胞急得直跺脚。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林芝地区行政中心——巴宜镇。让我们根本没想到的是,古称工布的林芝,它的首府竟然是那么年轻、现代。这个不到20万人口的城市是从1986年才开始兴建的,规划得很好,基本没有高楼,树木郁郁葱葱,一条长长的尼洋河在城边缓缓流过,衬托得巴宜镇更加美丽、宁静。
因为时间的缘故,第二天我们只游览了巴宜镇附近的古柏保护区。这里的雅鲁藏布江柏木是西藏的特有品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中一棵最大的柏树王,胸径18米,树龄2500年以上,数中华之最。当地藏民把它当作神树来朝拜,树枝上挂满了五彩的风马幡,在微风的吹拂下,好像一段段飘动的彩虹,煞是好看。
我们在林芝只停留了一天的时间,大家都觉得很遗憾。因为我们知道这里有着全世界最长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峡谷,有全国唯一没有开通公路的一个县(如今已开通)——墨脱县——佛教净身圣地和世外桃源,还有古老而纯朴的少数民族——门巴族、珞巴族……我们还知道权威人士推荐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赫然写有林芝的名字,知道一个叫麦克尔·阿卜杜拉的外国人曾经这样说过:“林芝是经得起细看的地方,风景总是在流动不歇,人文内涵更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才捉摸得透。”我们更知道西藏古老传说中的极乐世界、梦境中的家园香巴拉,据说就是在这个美丽地方的神秘深处!
神游“日光城”
从林芝八一镇到拉萨,走的还是川藏公路。这里的路比昌都和察隅到林芝的路好走多了,但海拔也高了许多,要翻过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越往前走,綠色就越少,然而在尼洋河两边长长的峡谷中,却十分顽强地保持着不间断的绿地,有一些地方还是不小的草原呢。毕竟是渐次走向藏北了,放眼望去,多是没有树木花草的高山,险峻得让人敬畏,沧桑得让人崇拜。如果说林芝地区是一个盛装的柔美女人的话,那拉萨这些靠北地区就是十足的阳刚男子汉了。
我们在拉萨市活动了两天。人们都说拉萨离太阳最近,所以是“日光城”。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确实名副其实,一进入拉萨,一种“佛”意就直向你所有的感官浸润而来,不管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无论是触摸到的,还是感到的,都似乎与“佛”有关。最震撼人心的,当然是那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了。在我的感觉中,那雄踞中间的红宫,就像是西藏高原的太阳,而两旁的白宫,则是萦绕其间的两朵白云,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在湛蓝的晴空下,显得是那么鲜明、强烈,又是那么协调、和谐。沿着高高的红山和圆圆的城郭,在一条长长的转经道上,永远是顺着时针方向行走的络绎不绝的朝拜人流,好像是一群群永不疲倦的候鸟,成群结队地围绕着布达拉宫飞翔,十分庄严壮观。
如果又将布达拉宫比喻为月亮的话,那大昭寺、小昭寺就是两个亮丽的星星了。这确实是再确切不过的比喻。大、小昭寺分别是为了迎娶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造的,都与美丽的女人有关。与布达拉宫的粗犷豪放完全不同,大、小昭寺在适当保留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主体建筑风格外,更兼具了浓厚的尼泊尔和唐代的味道,线条丰满而流畅,色彩富丽而堂皇。 围绕着大昭寺的,就是著名的八廓街了。它位于古城拉萨的中心,是拉萨市保持得最完整的古街道,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业,以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八廓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在它的中轴。而在我看来,八廓街其实是大、小昭寺的长长的裙裾和美丽的佩带。自古以来,八廓街都是藏传佛教信徒朝拜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像的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直至今天,同样还是每天都可以看见许多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信徒来到这里虔诚朝拜佛祖。今天的八廓街已经成为拉萨一条最繁华的商业街,大、小昭寺多样的建筑风格,虔诚朝拜的信徒,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各种各样的中外游客,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弥漫在空中的藏香、酥油茶和各类食物的阵阵香味,使得这里显得既古老又现代,既神秘又开放,总是让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晚上,一边欣赏一场原汁原味的大型西藏歌舞表演,一边整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边写出了一首《布达拉宫》:
巍峨耸立的红宫/是西藏高原的太阳——/高高的金塔红墙啊/给藏民的心中/照耀着永恒的灿烂光芒/雄伟壮观的白宫/是西藏高原的云朵——/高高的银色白墙/为藏民的心中/唱出了圣洁的生命赞歌。∥抚摸着一段段斑驳的城墙/凝视着一个个辉煌的宫殿/我的思绪啊/好像一下子/接通了历史的时空——/经历了千年的风雨雷电/你灯火不灭、转轮不停/经历了千年的乱世沧桑/你朝拜不断、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