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岛主手中购买钓鱼岛”就是一场闹剧。已经80岁的石原为何乐此不疲?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2012年4月16日,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都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石原表示,此计划已经获得钓鱼岛“土地拥有者”的同意。他说,如果钓鱼岛成为东京都政府的土地的话,东京都不仅可以开发它,还可以派驻警察。近年来,石原一直有从个人手中“购入”钓鱼岛的想法。他在2010年10月的电视节目中就曾经透露,自己已经与“岛屿所有者”进行了“购买”交涉,目的是防止这些岛屿“落入外国人之手”。
中国的史籍和官方文件都证明,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明朝时起就由中国政府作为海上防区确立了统治权,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此,“从岛主手中购买”就是一场闹剧。已经80岁的石原为何乐此不疲?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个人政治秀:钓他自己的“政治之鱼”
尽管石原慎太郎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非常荒唐,根本不可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但他这么做,也确实有他自己的想法:可以为其在政治上加分。也正因如此,石原才不惜采取这种“出位”的做法。
被称为“老愤青”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领军式人物,他总是喜欢设计“出位”的创新之举,制造轰动效应。为此,多年来言行极度高调,经常口出狂言。1973年,也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二年,31名日本自民党右翼议员组成了反对中日复交的组织——青岚会,石原慎太郎担任这一组织的干事长;1978年,石原率领青岚会成员在钓鱼岛上设立所谓灯塔;1990年,石原在接受美国《花花公子》采访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即使在出任东京都知事后,石原仍使用日本侵华时对中国的侮辱性称呼“支那”。2000年4月,石原在接受德国一家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应该分裂为若干个小国”。2003年,石原连任东京都知事后,强制要求东京都的所有公立学校在入学、毕业以及其他重要仪式时唱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国歌《君之代》。而这次石原口出“东京出钱买下尖阁列岛(我钓鱼岛)”的狂言,可以说与他以往的言行如出一辙。
石原“购岛”还包含着明显的政治图谋。日本《朝日新闻》、《东京新闻》、《中日新闻》均发表社论,批评石原的言论“极不负责任”,“将外交问题复杂化不是东京都知事该做的事情”,“只能被看成是为了选举的政治秀”。《朝日周刊》更是直截了当地评论说,石原的本意不是想买岛,而是想贬低在外交上不够强硬的日本政府,借此抬高自己。当前日本政局不稳,执政的民主党和在野的自民党的民意支持率都很低,出现了日本地方右翼势力集结、逐步形成“第三极”的新动向。作为日本政坛正在崛起的“第三极”的主要代表,石原慎太郎有意组织“石原新党”参加大选,而种种强硬的说三道四则成为石原的另类宣传手段。石原慎太郎叫嚣要购买钓鱼岛,是为自己搏人气、搏关注、搏连任。因为领土争端最容易激起民族情绪,也最容易获得社会上多数人的响应。钓鱼岛在日本的政坛是一张很好使的牌,石原还可以借此团结保守派,形成新的政治势力。从目前看,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最近一项舆论调查显示,野田内阁的支持率比上个月狂跌了10%,而民众对于石原组建的新党的期待值却增加了6%。石原慎太郎正是利用钓鱼岛议题显示其“存在”,借助民族主义情绪聚集人气,促成日本地方势力与国会内右翼势力联手,以期赢得未来的众议院选举,建立日本右翼政权。
日本:图谋中国钓鱼岛的新花招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三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多个无人岛礁组成。在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但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被冲绳县知事拒绝。之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也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
但是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并在签约前的三个月窃取了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但日本政府却将附属于台湾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
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屡有动作,一有机会就试图朝着掠夺的方向“拱两下”。总体看,日本非法掠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四步走,第一步,鼓励私人“开发”。日本方面的资料显示,钓鱼岛的“开拓者”为古贺辰四郎。1895年,古贺辰四郎从政府手中无偿获得了30年的租期。第二步,默认所谓“民间交易”。1978年,古贺家把钓鱼岛的所有权“转卖”给了家住埼玉县的栗原家。第三步,以租借的方式间接回收“地权”。2002年,日本政府从个人手中“租借”了整个钓鱼岛,实行政府管理,每年的租费为2450万日元(约320万元人民币)。第四步,有意推动“国有化”。日本首相曾经暗示,可能在2013年4月前使钓鱼岛实现“国有化”。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的快速发展令日本感到极度不安,故在钓鱼岛问题上屡屡向中国发难。首先,对钓鱼岛附属岛屿进行非法命名。日本政府2012年1月29日已完成了暂命名,其中包括钓鱼岛周边四座附属岛屿的名称。其次,日本将钓鱼岛中一个附属岛屿登记为国有财产。这次石原的“购岛言论”,只不过是日本图谋我国钓鱼岛的又一个花招而已。
2012年4月16日,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都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石原表示,此计划已经获得钓鱼岛“土地拥有者”的同意。他说,如果钓鱼岛成为东京都政府的土地的话,东京都不仅可以开发它,还可以派驻警察。近年来,石原一直有从个人手中“购入”钓鱼岛的想法。他在2010年10月的电视节目中就曾经透露,自己已经与“岛屿所有者”进行了“购买”交涉,目的是防止这些岛屿“落入外国人之手”。
中国的史籍和官方文件都证明,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明朝时起就由中国政府作为海上防区确立了统治权,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此,“从岛主手中购买”就是一场闹剧。已经80岁的石原为何乐此不疲?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个人政治秀:钓他自己的“政治之鱼”
尽管石原慎太郎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非常荒唐,根本不可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但他这么做,也确实有他自己的想法:可以为其在政治上加分。也正因如此,石原才不惜采取这种“出位”的做法。
被称为“老愤青”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领军式人物,他总是喜欢设计“出位”的创新之举,制造轰动效应。为此,多年来言行极度高调,经常口出狂言。1973年,也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二年,31名日本自民党右翼议员组成了反对中日复交的组织——青岚会,石原慎太郎担任这一组织的干事长;1978年,石原率领青岚会成员在钓鱼岛上设立所谓灯塔;1990年,石原在接受美国《花花公子》采访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即使在出任东京都知事后,石原仍使用日本侵华时对中国的侮辱性称呼“支那”。2000年4月,石原在接受德国一家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应该分裂为若干个小国”。2003年,石原连任东京都知事后,强制要求东京都的所有公立学校在入学、毕业以及其他重要仪式时唱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国歌《君之代》。而这次石原口出“东京出钱买下尖阁列岛(我钓鱼岛)”的狂言,可以说与他以往的言行如出一辙。
石原“购岛”还包含着明显的政治图谋。日本《朝日新闻》、《东京新闻》、《中日新闻》均发表社论,批评石原的言论“极不负责任”,“将外交问题复杂化不是东京都知事该做的事情”,“只能被看成是为了选举的政治秀”。《朝日周刊》更是直截了当地评论说,石原的本意不是想买岛,而是想贬低在外交上不够强硬的日本政府,借此抬高自己。当前日本政局不稳,执政的民主党和在野的自民党的民意支持率都很低,出现了日本地方右翼势力集结、逐步形成“第三极”的新动向。作为日本政坛正在崛起的“第三极”的主要代表,石原慎太郎有意组织“石原新党”参加大选,而种种强硬的说三道四则成为石原的另类宣传手段。石原慎太郎叫嚣要购买钓鱼岛,是为自己搏人气、搏关注、搏连任。因为领土争端最容易激起民族情绪,也最容易获得社会上多数人的响应。钓鱼岛在日本的政坛是一张很好使的牌,石原还可以借此团结保守派,形成新的政治势力。从目前看,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最近一项舆论调查显示,野田内阁的支持率比上个月狂跌了10%,而民众对于石原组建的新党的期待值却增加了6%。石原慎太郎正是利用钓鱼岛议题显示其“存在”,借助民族主义情绪聚集人气,促成日本地方势力与国会内右翼势力联手,以期赢得未来的众议院选举,建立日本右翼政权。
日本:图谋中国钓鱼岛的新花招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三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多个无人岛礁组成。在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但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被冲绳县知事拒绝。之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也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
但是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并在签约前的三个月窃取了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但日本政府却将附属于台湾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
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屡有动作,一有机会就试图朝着掠夺的方向“拱两下”。总体看,日本非法掠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四步走,第一步,鼓励私人“开发”。日本方面的资料显示,钓鱼岛的“开拓者”为古贺辰四郎。1895年,古贺辰四郎从政府手中无偿获得了30年的租期。第二步,默认所谓“民间交易”。1978年,古贺家把钓鱼岛的所有权“转卖”给了家住埼玉县的栗原家。第三步,以租借的方式间接回收“地权”。2002年,日本政府从个人手中“租借”了整个钓鱼岛,实行政府管理,每年的租费为2450万日元(约320万元人民币)。第四步,有意推动“国有化”。日本首相曾经暗示,可能在2013年4月前使钓鱼岛实现“国有化”。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的快速发展令日本感到极度不安,故在钓鱼岛问题上屡屡向中国发难。首先,对钓鱼岛附属岛屿进行非法命名。日本政府2012年1月29日已完成了暂命名,其中包括钓鱼岛周边四座附属岛屿的名称。其次,日本将钓鱼岛中一个附属岛屿登记为国有财产。这次石原的“购岛言论”,只不过是日本图谋我国钓鱼岛的又一个花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