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需求和技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且两者循环作用于彼此
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据此可见,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其他生产力要素有效协同而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倍增效用。这种倍增效用的大小,取决于等式中的乘号,在客观世界中,可以理解为是取决于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价值大小。
场景需求和科技创新彼此互为驱动
不论何种原因,缺少应用场景的科学技术价值存在局限性。以电灯为例,从技术角度讲,利用电力发光的技术是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亨弗莱·戴维发明的;1854年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对技术进行了升级,使其更加具有实际效用;而我们传统认知的电灯发明者爱迪生是后来从戈贝尔遗孀手中买下了这一技术专利。那么为什么大家又都公认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呢?那是因为戴维也好,戈贝尔也罢,他们都只是实验室内技术的发明者,离落地普及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而具有商业头脑的发明家爱迪生率领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目标,改良灯丝材料,最终使电力照明系统(电灯)从门罗帕克的实验室走向纽约、走出美国,乃至照亮全世界。
放长视角,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需求和技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且两者循环作用于彼此。原始社会,因为饥饿、寒冷所产生的吃饱、穿暖等需求,促使人们采摘、捕猎,进而产生交换;而更好的采摘、捕猎技能,甚至种植、圈养技术使得人们在交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收益,同时促使人们产生吃好、穿好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此循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社会,亦是如此。
而区别在于,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迭代,甚至其加速度都超乎人们的想象,诸多在此前只是在科幻片中被认识的高精尖技术,短短几年之内便从屏幕上走进现实,来到人们身边。然而,科幻毕竟是科幻,与很多前沿技术匹配的有效需求,在现实社会中却还并未被刺激产生且大范围普及推广,结果导致技术也仅是技术,只是科幻罢了。如果技术飞速发展,而与需求对应的场景相对滞后,技术与需求融合作用且相互促进的循环效应尚未形成,就必然会影响且拖滞整个社会的前行步伐。
数字经济时代探索场景创新尤为重要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速发展,并驱动诸多领域加速变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人们天天在谈论、追捧的热点,人才、资本“趋之若鹜”,而场景滞后的问题却在此时更加凸显。当前这些新兴技术可以类比19世纪初的电力发光技术,距离其真正成为“电灯”,还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在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同时,加速探索技术所对应的“电灯”场景,为技术找到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得七八十年的演进时间,缩短为七八年甚至更短,意义就显得更加显著了。
互联网做电商、二维码验健康……都是技术与场景相互作用后产生巨大社会价值的极其典型范例。笔者认为,今天,我们应该也有能力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场景创新方面。我们大胆地提出,场景就是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
必须看到,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多个省市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加速场景创新探索和相关布局。2020年6月10日,北京印发《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市场景建设的主线,即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和培育优化新经济生态。2020年4月8日,上海印发《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计划到2022年末,推出“100+”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探索设立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实践区。2019年8月,浙江省面向全省公开征集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优秀产品),2020年9月又启动新基建应用场景创新大赛,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场景的挖掘和打造,推动相关技术的快速实践应用。2020年3月31日,成都发布进一步深化落地“场景营城”理念的“场景9条”新政,把“场景营城”作为新时期推动新经济实践的两大基石之一。
浙江是數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拥有全国领先的数字科技创新力量和极其活跃的市场氛围。未来,在场景挖掘、场景培育、场景供给等方面,必将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打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场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融合发展,推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生产、生活,为数字经济“重要窗口”增添亮色做出榜样。
(作者单位: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据此可见,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其他生产力要素有效协同而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倍增效用。这种倍增效用的大小,取决于等式中的乘号,在客观世界中,可以理解为是取决于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价值大小。
场景需求和科技创新彼此互为驱动
不论何种原因,缺少应用场景的科学技术价值存在局限性。以电灯为例,从技术角度讲,利用电力发光的技术是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亨弗莱·戴维发明的;1854年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对技术进行了升级,使其更加具有实际效用;而我们传统认知的电灯发明者爱迪生是后来从戈贝尔遗孀手中买下了这一技术专利。那么为什么大家又都公认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呢?那是因为戴维也好,戈贝尔也罢,他们都只是实验室内技术的发明者,离落地普及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而具有商业头脑的发明家爱迪生率领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目标,改良灯丝材料,最终使电力照明系统(电灯)从门罗帕克的实验室走向纽约、走出美国,乃至照亮全世界。
放长视角,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需求和技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且两者循环作用于彼此。原始社会,因为饥饿、寒冷所产生的吃饱、穿暖等需求,促使人们采摘、捕猎,进而产生交换;而更好的采摘、捕猎技能,甚至种植、圈养技术使得人们在交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收益,同时促使人们产生吃好、穿好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此循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社会,亦是如此。
而区别在于,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迭代,甚至其加速度都超乎人们的想象,诸多在此前只是在科幻片中被认识的高精尖技术,短短几年之内便从屏幕上走进现实,来到人们身边。然而,科幻毕竟是科幻,与很多前沿技术匹配的有效需求,在现实社会中却还并未被刺激产生且大范围普及推广,结果导致技术也仅是技术,只是科幻罢了。如果技术飞速发展,而与需求对应的场景相对滞后,技术与需求融合作用且相互促进的循环效应尚未形成,就必然会影响且拖滞整个社会的前行步伐。
数字经济时代探索场景创新尤为重要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速发展,并驱动诸多领域加速变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人们天天在谈论、追捧的热点,人才、资本“趋之若鹜”,而场景滞后的问题却在此时更加凸显。当前这些新兴技术可以类比19世纪初的电力发光技术,距离其真正成为“电灯”,还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在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同时,加速探索技术所对应的“电灯”场景,为技术找到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得七八十年的演进时间,缩短为七八年甚至更短,意义就显得更加显著了。
互联网做电商、二维码验健康……都是技术与场景相互作用后产生巨大社会价值的极其典型范例。笔者认为,今天,我们应该也有能力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场景创新方面。我们大胆地提出,场景就是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
必须看到,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多个省市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加速场景创新探索和相关布局。2020年6月10日,北京印发《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市场景建设的主线,即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和培育优化新经济生态。2020年4月8日,上海印发《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计划到2022年末,推出“100+”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探索设立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实践区。2019年8月,浙江省面向全省公开征集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优秀产品),2020年9月又启动新基建应用场景创新大赛,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场景的挖掘和打造,推动相关技术的快速实践应用。2020年3月31日,成都发布进一步深化落地“场景营城”理念的“场景9条”新政,把“场景营城”作为新时期推动新经济实践的两大基石之一。
浙江是數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拥有全国领先的数字科技创新力量和极其活跃的市场氛围。未来,在场景挖掘、场景培育、场景供给等方面,必将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打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场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融合发展,推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生产、生活,为数字经济“重要窗口”增添亮色做出榜样。
(作者单位: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