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也精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nder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或关键问题。因为课标要求,要让学生有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学中运用主问题,减少课堂提问量。
  关键词:主问题;设计;实践;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03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记得刚登上讲台的时候,每上一堂课都把参考书上罗列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细细地讲一遍,却发现学生掌握得并不是很好,甚至是没有掌握。后来,有经验的教师听完课,指正说,一堂课应设计一个主问题,然后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在转,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问题太多,学生反而记不住。经过这一番提醒,后来在教学设计中就注意这一点,发现学生确实有改变。
  一、主问题的设计
  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或关键问题,能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笔者常常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文章的主问题:主问题的选择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点”设计主问题。让师生围绕主问题对文本进行解读,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进而品读、赏读,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这个“点”可以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黄蓓佳《心声》这篇文章时,引用作者写作目的中的一句话“儿童成长是由鱼到人的疼痛的过程”,并抓住“成长”“疼痛”这两个词语设问:京京成长了吗?在成长的过程中京京疼痛过吗?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疼痛过吗?
  这个“点”可以是标题的核心字眼。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笔者根据题目“智取”一词设问:梁山好汉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智取过程哪个环节让你佩服?又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笔者根据题目“死”一词设问:杨修是怎么死的?杨修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这个“点”也可以是文中的核心词句。如人教版八年级《老王》,中心句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笔者设计的主问题是:作者幸运吗?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
  这个“点”还可以是被删节的上下文。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读原文发现删节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有意思。于是将这句话投影出来,抓住句中“活人”和 “生命的颂歌”设计了两个主问题:文中哪个“活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活人”唱出了什么样的“生命的颂歌”?
  根据这些“点”设计的问题都不是学生可以随口回答的简单提问,必须进入全文进行细腻的品读赏析。
  二、主问题的实践过程
  主问题设计好以后,在课堂上出示,往往会出现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如果我们能观察到这一点,当学生解决不了一个难题时,我们可以将其拆散,分成一个个容易的小问题。如学习《曹刿论战》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一个词语评价“曹刿是一个_____的人”,学生一时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提了三个小问题:“战前,曹劌为什么去求见庄公?战中,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战后,曹刿是怎样解释获胜原因的?”学生就有了思路,就知道可以分阶段地评价这个人物,细致地寻找相关句子,并深入思考。其实这几个小问题都是主问题的分支。
  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错误理解问题的指向。因为学生的思维质量是不同的,从而引起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如在执教《愚公移山》一课时,讨论愚公不畏困难的精神,有学生提出“愚公搬走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移山这么麻烦”。笔者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了他几个问题“你想去北大读书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又问“那就去北大读,为什么要高考这么麻烦?”。这时,学生笑了。于是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主问题上来。
  三、主问题的作用
  首先,课堂目标更明确。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教学板块更完整。如在《孤独之旅》的教学过程中就从理解标题的含义入手。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让学生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说说“孤独”的内涵。学生基本上能找到句子比如“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什么了”。把孤独比成敌人凸显了父子内心的煎熬,但这种孤独也使得杜小康成长。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进行深入探究。这比问学生“杜小康为什么去放鸭”“他愿意去吗”一系列碎问要简洁。
  其次,教学效果能提高。从教学过程来看,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参与讨论,从而使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羚羊木雕》是一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颇有特色,于是设计“在_____的眼中,木雕是_____ ”为主问题。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多个段落,找出关于爸爸、妈妈、奶奶,我对木雕看法的一些语句。如爸爸“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妈妈“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等句子。找出后学生还要抓住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归纳。
  再次,学生素养的提高。“主问题”使提问精炼,既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问题教学模式为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提供了一片良田沃土。
  总之,课堂主问题的设计无论对教师或是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对于浓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解题的创新能力方法很多,根据笔者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来看,归纳法和演绎法效果更为突出。本文通过解决力学、热学、电学的实際问题,体现出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物理解题;归纳法;演绎法;力学;热学;电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试卷讲评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提倡教师在讲评试卷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改”的教学模式,提高讲评质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练有一得,提高自评自学能力。  关键词:试卷讲评;方法技巧;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94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
摘要:微课在中职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近年来中职新办的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加强微课在其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提高中职数字影像技术专业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具有现实意义。经过对比实验表明,微课对实操类专业课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中职;数字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26  自2011年胡铁生
杨勇榮
期刊
摘要:家国情怀是每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情怀,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用家国情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充满民族自信,不断努力学习,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
摘要:阅读一本好书可以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和艺术的滋润,一本优秀书籍的魅力可以如春风化雨,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共鸣,这种共鸣又往往会影响他们一生,这就是读一本好书的感召力。阅读的书籍要做到“买”和“借”并举,并形成做笔记、记心得、搞摘录、写简评的良好读书习惯。这样,阅读就不会停留在消遣、凭兴趣、“镀金”的层面上,才能真正取得名实相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爱情萌动期,现实社会对他们爱情观的形成存在不少误导,亟待纠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具有很好的爱情启蒙教育价值,教师应注意挖掘其中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性的爱情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情观;启蒙教育;理性爱情,是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自有文字记载起,就不乏吟咏爱情的篇章,延绵至今,经久不衰。由此可见,爱情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美好情感之一,也是人类永恒
摘要:2002年,笔者从一个乡村学校调入东门小学。在这个百年老校中,笔者充分感受到教研的无穷魅力,以及给笔者带来的帮助和巨大变化。心有所感,随心流泻。  “教研”,如一个时髦的词汇,挂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口中,历久弥新,永不褪色,而笔者也行在其列,一边举着教研的大旗,一边品尝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路美景与困惑并存,且行且思考,百感交集。  关键词:教研;课改;困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
吳軍林
期刊
摘要:本文就小学合唱文化特征以及如何开展合唱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在小学课程中添加合唱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与合唱建设相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本文建议一线教师要从小抓起,让学生进行合唱学习,甚至让他们喜欢上合唱、爱上合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小学合唱教学;合唱训练;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10  一、合唱的概念  合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