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性如何可能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格尔的《无源之见》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每个人的特殊观点与更为普遍的客观观点相融合,这个问题也是提出和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根基。他基于这一问题展开了对本体论、认识论、自由、伦理及生命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内格尔并不是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而是要对公认的、但却可能与人们的直观相冲突或者其理论根基事实上并非如表面上所显现的那样牢固的一些命题展开怀疑与论证,以求对它们取得更为客观的理解,即为客观性提供一种辩护,也提供一种批判。笔者将沿着内格尔的这种思路在本体论和伦理学两方面展开对客观性的论证和批判。 The issue facing Nagel’s Passive Opinion is how to deal with each individual’s particular point of view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ore general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which is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a series of other questions to be raised and resolved. Based on this issue, he started his discussion on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ontology, epistemology, freedom, ethics and life. Nagel is not try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oroughly, but to doubting and arguing with some accepted propositions that may conflict with people’s intuitions or whos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re not as firm as they appear on the surface. In the hope of obtaining a mor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m, that is, to provide a justification for objectivity and to provide a critique. The author will follow Nagel’s thinking on both ontology and ethics to start the demonstration and criticism of objectivity.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无论从提出的背景还是其自身所包蕴的内涵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一种人学内蕴。本文从人类生存发展考虑,认为和谐发展观为人学思考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论,并且
本文从认识的本质和来源、认识的进展和特点、认识力与审美趣味的区别三个角度细致分析,认为莱布尼茨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找出一条介于笛卡尔与洛克理论之间的中间道路,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
从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年时间就使新民主主义社会迅速走向终结.这种速决方式与逐步过渡以及和平赎买有机结合,使得社会主义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得以迅
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频繁出现是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自然折射、是学官制度带来的必然症候、是相关学术制度缺失的利草投机、是学者自律性迷失的庸俗表白.扼制高校学术失范必须
各民族在政治、法律平等基础上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平等,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深化民族平等关系的基础,是关系到民族平等是否稳固的重大问题。 The a
否证论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灵魂,他独树一帜的否证论思想,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同时在哲学界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在广泛地关注波普尔否证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波普尔
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标志就是异教思想和相关知识的全面复兴,尤其是女神崇拜信仰.而《异教徒》正是这一时期具有典型异教女神信仰的代表作.这部影片使我们看到
任何一个国家的运行都离不开稳定、有序的政策输出。如何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能实现公益的公共政策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难题。参与主体多元化被人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本文试
对常识道德的反思是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一书的中心内容.西季威克在本书直觉主义一编全面地表明了他对于常识道德的观点.他极有意义地指出了功利主义与常识道德观之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