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传神记》的创作表现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社会中,书法的发展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法中的线条、笔墨、结构、力量美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其中,隶书属于过渡书体,承前启后,对其学习是学书人的必经之路,人们要静心书写,深入去了解其独特的美及韵味。隶书《传神记》结合作品的结构、章法布局、墨法、点线面等方面,将苏轼总结的传神、精彩殊胜、气质三个特点运用到书法创作当中,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关键词:隶书;汉隶;书法创作
  一、汉隶的特点及其运用
  (一)汉隶的特点
  从秦朝统一六国以来,秦朝的篆书从盛行后来逐渐走向衰落,隶书慢慢兴盛起来,到东汉末年的时候,隶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与兴盛。汉隶主要分为碑刻和简牍帛书两大类,我们平时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是碑刻书体,其为隶书的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汉隶属于过渡性的书体,对其学习是学书者的必经之路。汉隶所达到的高度后人很难超越,但是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人们不断对它进行改造拓展,形成了新的空间表现形式。汉隶对笔者的影响非常之大,尤其是汉碑的古朴和拙气深深地吸引着笔者,使笔者深陷其中。
  (二)汉隶的应用
  如今的书法家多是以传统汉隶为基础,加之以现代隶书的写法方式,对作品进行创作作品创作的。要注意的是,对于汉隶的临帖和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临帖是创作的前提,一定要在了解字帖的前提下去搞创作,把汉隶的精髓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二、創作来源及感悟
  笔者曾偶然间读到了苏东坡的一篇著名的画论《传神记》,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笔者初读这篇散文的时候只能了解皮毛,后来经过阅读相关书籍及网上搜索,慢慢地了解了这篇散文蕴含的深层含义。苏轼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深谙文艺创作之路,又博览群书。苏轼对于前人的画论很熟悉,在绘画艺术的方面,苏东坡更加求真,于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下了《传神记》这篇散文,以画论和书法相结合,用中国古老的艺术去把画论里所描写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画论是以画写论,现在以书法写画论,用另一种方式去表现画里的美,让画中人物的形态、表情、动作在书法中活起来。书法是一种线条的艺术,通过线条中丰富的变化以及墨色的变化来丰富画中的人物性格。在此次创作中,笔者主要糅合了《乙瑛碑》和《张迁碑》,又结合了苏东坡的画论《传神记》进行创作。《乙瑛碑》中的蚕头雁尾极具有代表性,逆锋起笔的蚕头一波三折,一个标准的雁尾,字体的取势是明显的横向取势,宛若一个江南小镇的女子,娇柔得恰到好处,不做作。《张迁碑》则表现出了与之相反的气质与特色,刚毅强壮,在起笔的时候多为方笔,方笔起笔给人一种利落感,在书写的过程中一波三折也不是那么明显,而且《张迁碑》的线条较《乙瑛碑》要浑厚很多,还很饱满,在结构上较为方正,看似很粗犷,却透露着妩媚。这两种风格迥异的主体,使得笔者对自己的创作作品更充满好奇与欣喜,两种书体风格的相互碰撞和结合,肯定会擦出绚烂的火花。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还会掺杂一些现代人书写的隶书特点,使其更富有现代化的生机。
  《传神记》中有这么一句:“传神写照,都在阿堵中。”这是东晋的才子顾恺之提出来的著名的观点,意思就是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能得其精神。而阿堵这个词并没有实际意义,在六朝的口语中,即这、这个。苏轼也在《传神记》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说明了不止眼睛能传神,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形态也能传神。不仅如此,苏轼还在《传神记》中说到,要达到形神兼备,使人物更加传神,必须要抓住人物的明显的特征。“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得精彩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此句表达了通过人物的眉目或者通过人物的鼻口等明显的特征来表达此人的传神之处。从眉目、鼻口或者是颊上加三毛来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意思”,抓住了人物的明显特征,便精彩殊胜。从苏轼的散文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观点和可取之处,不管是画画还是书法,都要学会仔细观察,把要临的字帖的特征表达出来,才能传神。就隶书而言,虽说是以蚕头雁尾来概括的,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每个字帖有每个字帖的特点,如果临得大体看上去差不多,临得再多也是无用功,没有做到传神,怎样才能精彩殊胜呢。只有把每个的特点抓住了,在创作中才不会误入歧途。同样的一个字,要想给人的感受不同,就得让字在“形体”上产生差异。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难免避免不了同一个字在整个篇幅当中出现多次,我们不可能让同一个字写成一样的模样出现在整幅作品当中,否则这幅作品便失去了韵味,传神就更做不到了。我们在《传神记》中还学到不仅要注意特征形态,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气质,但是内在的气质是很难去表现、很难去捕捉出来的。从苏轼的《传神记》中可以总结出几条有利于书法创作的经验:第一,写字要传神,首先要把字的形态结构掌握好。第二,要让书法创作精彩殊胜,必须把字体的特征掌握好。第三,不仅要注意外观,还要注重内在的气质,使自己的书法创作在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一种内在的气质。
  三、创作《传神记》
  的体会
  《传神记》共302个字,笔者创作的相关隶书作品采用的是拼接的方式,中间的大篇幅是作品的正文,也就是对画论《传神记》进行隶书创作(图1)。现代对《传神记》的书法创作作品较少,所以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在创作过程中笔者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第一,要对作品纸进行打格。笔者之前的隶书创作都是大字创作,这是第一次进行小的隶书创作,所以对打格不是特别熟悉,但是细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多尝试新的作品形式,不能总拘泥于一种,要多观察,多看好的书法展览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为以后的书法创作奠定基础。
  第二,结构。其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第一次进行小隶书创作,对字的结构掌握不是特别好,在毛边纸上反复进行练习,揣摩,反复推敲,直到这个字写得满意为止,而且多个字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就需要求各种不同的变化,不能太单一,要在结构上进行大胆的突破,不再以扁平的取势,取而代之的是与篆书相结合,拉长扁平的字形。刘熙载提到过“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不然,如抚剑疾视,适足以见其无能为耳”,指出隶篆有相同之处,在创作的过程中篆隶结合,使创作更加“精彩殊胜”。   第三,章法布局。在创作过程中,要让整体的布局看起来更加有活力,而不是一味遵循原始的隶书结构去写,打破这种格式化,可以让偏旁与部首之间进行错让。而且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在整体上要疏行间密,这样整个作品看起来就会很舒朗。
  第四,墨法。让笔墨之间产生变化,不要通篇都是黑墨,要有些枯笔和飞白参差错落在作品当中,使作品具有更大的感染力。清朝的包世臣在《艺舟双辑·述书下》中说过:“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在用墨方面一定要讲究,而且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实现对墨的掌握,我们需要长期练习和研究。
  第五,点线面的结合。在作品创作中,进入到作品当中,感受当时苏东坡写画论的感受。每个字像一个一个的人物形象,要把每个字赋予生命,使之传神、精彩殊胜且富有气质。进入到作品里面,将字体打扮成翩翩的公子、有诗意的女子、强壮的大汉、活泼的孩子或步履蹒跚的老人等等,让笔法多元化、章法富有变化。这样观者才能感觉到整幅书法作品的韵味,不单调。
  在每次书法创作中,都要先构思好自己到底怎么写,做到心中有数,每一笔应该怎么起笔怎么落笔,每个笔画该在那个位置,虽然有可能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与想象中有差距,但这也能成为我们的动力,让我们下次的创作从中更好地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结语
  在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中,笔者对隶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解得也越来越透彻,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想象中要多得多,在字的结构、笔的用墨、整个作品的章法、点线面的结合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写出来的作品往往不如人意,总感觉里面缺少作品应该有的韵味。《传神记》本身表达的内容就是要传神、精彩殊胜、气质,笔者在一开始要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生硬地把这几点依照自己浅薄的理解加了进去,结果并不是很成功,经过后期的查询资料和问询,对《传神记》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在创作作品时不只要把字写好,还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得到韵味十足的作品。
  从本次隶书创作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不论搞哪种书体创作,都要基于最原始的碑帖,將前人的书法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和灵魂,不能脱离了灵魂去搞创作,否则就是有肉无血。此外,还要让笔和墨美妙地行走在纸上,达到精彩殊胜。
  参考文献:
  [1]李祥俊.“隶变”与汉代隶书艺术的辉煌成就[J].衡水学院学报,2015(3).
  [2]苏士澍.西汉:孕育着今文字时代的开始[G]//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西安碑林博物院.第八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3]季严敏.当代隶书的创作的现状[J].大众文艺,2013(2).
  [4]张天爽,李旭.论汉隶古意[J].设计,2015(12).
  [5]邓懿媛.书法学习对提升学生视觉变现力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6).
  [6]任梦璐.书法创作中的阴阳契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7]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8]陈振濂.现代中国书法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9]曹洪.浅议当代隶书的创作走向[J].运城学院学报,2005(3).
  [10]沃兴华.中国书法全集:第5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地域性是地理学概念,是某一地区因自然、人文环境及社会历史的发展等因素形成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人文特质。海南在中国最南端,地处热带,因其地理环境及历史发展等原因形成了独
回眸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美术史上曾经涌现出大批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承载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文章以吴云华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为线索,解析其
当网络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而当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程
通过分析《邮局》,评述了泰戈尔戏剧美学思想对其戏剧作品的影响,剧中诗化的人物形象提升了戏剧的艺术品味,静中寓动的戏剧艺术特色使泰戈尔的象征主义戏剧风格独具.
中原城市群目前急需解决空间一体化的整体协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打造大郑州都市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建设黄河南北两条工业发展带,构造生态功能体系框
在“2006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采购招标项目中,专业打印机厂商爱普生公司顺利通过资格预审,成功入围。其中桌面级黑白激光打印机产品Epson EPL-6200,EPL-6200L,
当我们需要查找某个文档时,却记不起来文件名,更无法记起文件放在哪个文件夹里了。想让资料招之即来,请个专业的文档管理专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