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目前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很少。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思维导图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结合教学实例列举了思维导图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并反思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存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 技校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利用线条、色彩、图形、关键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带入了部分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而在技校的语文课堂上,还很少见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技工院校而言,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1.思维导图的涵义
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心智图。它结合全脑的概念,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核心问题出发,向四周发散开来,围绕着核心问题将各级主题关键词在分支上按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形、色彩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2.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模拟大脑连接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只需要使用几支彩笔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绘制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全部以及思维的过程,随着问题的发现和学习的深入,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延伸。
1.從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分析
初中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其年龄为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开始具有自己的观点,有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推导。可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他们厌学情绪严重,自信心缺失。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思维训练方法,可以刺激空间、想象、色彩、整体思维等右脑潜能,以及文字、逻辑、顺序等左脑潜能,以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动手实践,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重建自信。
2.从语文课程性质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在通读文本后,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分析文章内容,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将一篇文章人为分割成几块碎片,不利于学生整体领悟文章中心,感受文章总体风格。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内容整体呈现出来,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使抽象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容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感悟人文精神。
3.从思维导图的制作分析
思维导图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借助计算机的绘图软件或者是现成的专门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第二种方法是手绘。在语文课堂的一般教学环境下,使用计算机制作思维导图的可行性不高,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只需要白纸和若干彩色笔就可以制作,不受教学环境的限制,同样便于在课堂上展示,方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
4.从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分析
实际上,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人们要用语文来进行思维活动,传递思想;要用语文来表情达意,沟通交流;还要用语文来传承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语文课程具有如此强大的实用功能,在以学习技能为主的技工院校却常常被边缘化,学生也往往忽视对语文的学习。近年来,技工院校的专业课逐渐向一体化课程转变,课堂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专业课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的时候,相较之下,技校语文的教学改革则举步维艰。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适用于某项职业技能的学习,对于目前还处于文本教学的技校语文课程来说,如何突破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创设贴近工作的情景,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采用思维导图,既是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相对容易操作和见效的一种方式。
1.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预习开始的。语文教学环节中,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预习,甚至连浏览一遍课文都不愿意,而一部分学生的预习没有学习目标,达不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前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学习。课前学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微课、慕课等已广为人知的教学手段,而课前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可以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体现,以检查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课堂教学开始前,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了解作者苏轼。历史上的苏轼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可以引导学生从苏轼的多重身份来发散思维,从而较为全面而直观地了解苏轼,也比较容易理解词作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思维导图运用于不同学习内容的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可以运用,写作教学也可以运用。
阅读是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能力,对于担负培养具有通用职业能力的技校语文课程而言,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和提取关键信息能力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比如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阅读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写、表达顺序混乱、写作离题等问题。具体操作是:确定写作题目;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头脑风暴,写下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搜寻写作材料并讨论取舍;根据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写作顺序,最后进行写作。运用思维导图,比草拟写作提纲的难度低,有助于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心理。
关键词:思维导图 技校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利用线条、色彩、图形、关键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带入了部分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而在技校的语文课堂上,还很少见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技工院校而言,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一、思维导图概述
1.思维导图的涵义
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心智图。它结合全脑的概念,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核心问题出发,向四周发散开来,围绕着核心问题将各级主题关键词在分支上按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形、色彩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2.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模拟大脑连接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只需要使用几支彩笔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绘制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全部以及思维的过程,随着问题的发现和学习的深入,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延伸。
二、思维导图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1.從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分析
初中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其年龄为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开始具有自己的观点,有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推导。可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他们厌学情绪严重,自信心缺失。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思维训练方法,可以刺激空间、想象、色彩、整体思维等右脑潜能,以及文字、逻辑、顺序等左脑潜能,以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动手实践,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重建自信。
2.从语文课程性质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在通读文本后,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分析文章内容,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将一篇文章人为分割成几块碎片,不利于学生整体领悟文章中心,感受文章总体风格。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内容整体呈现出来,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使抽象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容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感悟人文精神。
3.从思维导图的制作分析
思维导图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借助计算机的绘图软件或者是现成的专门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第二种方法是手绘。在语文课堂的一般教学环境下,使用计算机制作思维导图的可行性不高,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只需要白纸和若干彩色笔就可以制作,不受教学环境的限制,同样便于在课堂上展示,方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
4.从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分析
实际上,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人们要用语文来进行思维活动,传递思想;要用语文来表情达意,沟通交流;还要用语文来传承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语文课程具有如此强大的实用功能,在以学习技能为主的技工院校却常常被边缘化,学生也往往忽视对语文的学习。近年来,技工院校的专业课逐渐向一体化课程转变,课堂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专业课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的时候,相较之下,技校语文的教学改革则举步维艰。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适用于某项职业技能的学习,对于目前还处于文本教学的技校语文课程来说,如何突破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创设贴近工作的情景,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采用思维导图,既是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相对容易操作和见效的一种方式。
三、思维导图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预习开始的。语文教学环节中,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预习,甚至连浏览一遍课文都不愿意,而一部分学生的预习没有学习目标,达不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前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学习。课前学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微课、慕课等已广为人知的教学手段,而课前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可以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体现,以检查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课堂教学开始前,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了解作者苏轼。历史上的苏轼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可以引导学生从苏轼的多重身份来发散思维,从而较为全面而直观地了解苏轼,也比较容易理解词作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思维导图运用于不同学习内容的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可以运用,写作教学也可以运用。
阅读是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能力,对于担负培养具有通用职业能力的技校语文课程而言,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和提取关键信息能力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比如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阅读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写、表达顺序混乱、写作离题等问题。具体操作是:确定写作题目;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头脑风暴,写下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搜寻写作材料并讨论取舍;根据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写作顺序,最后进行写作。运用思维导图,比草拟写作提纲的难度低,有助于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