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生活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价值三方面,以教学实例,探讨了通过生物课堂生活化,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生活化 学习兴趣
  
  中招考试的指挥棒,使初中生将生物学科挤到了学习生活的边缘,经过初三一年的淡忘,再加上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加深,使得高一新生一接触生物,感到十分吃力。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成为高中生物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认为,课堂教学生活化,让生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生物课堂生活化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用生活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种好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常见现象的思考或认知冲突,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新教材每一节的开始都设置了一个“问题探讨”,基本上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比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问题探讨从学生经历过的非典为例,引出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问题;《蛋白质》从常见食品入手讨论食物成分和作用;《核酸》用DNA指纹断案导入;《细胞中的无机物》用运动员饮料的化学成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用血常规化验单引发学生讨论;《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让学生讨论足球赛场上运动员的反应与配合现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更是从学生坐过山车的经历谈论自己的反应……每一节的问题探讨,都是专家精心思考和设计的,都体现着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因此合理、巧妙利用教材,展开问题探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但有时候,问题探讨的内容可用更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来代替,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从生物圈到细胞》时,当时正在流行H1N1流感病毒,全民皆兵,严防死守,每天班主任都在测学生的体温,汇报情况,就没必要非要使用课本上的非典的例子。我当时就用H1N1流感进行引入,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如,在讲《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一节时,我舍弃课本上的问题探讨,改用电视上学生常见的广告词:“补铁、补血,效果好!朴血口服液!”“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聪明伶俐,坚持补锌;有锌万事成;用心的妈妈会用“锌”……进行引入,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蛋白质》一节时,改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引发学生的讨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则从印尼海啸后如何辨认死者身份激发学生讨论;在学习《免疫调节》用学生注射疫苗的经历进行导入;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正值俄罗斯森林大火蔓延,以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思考;《DNA重组技术》的学习从热播的《阿凡达》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爱看的节目及影视作品、社会热点潮流,以及疑问困惑引入课题,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二、教学过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导入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学习时,有些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尽可能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比如,在学习“糖类”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生活经常食用的糖类,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甜的物质都是糖类?是不是糖类都是甜的?通过问题的否定回答和学生差异的表情,让学生意识到前概念的误区,激发他问向弄清真相的欲望;在学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时,利用每个学生都有突然遇到可怕、或危险事情的经历,抓住学生对身体常见反应但自己又无法解释的好奇心理,通过层层设问、讨论,将反馈调节的机制一步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水盐平衡”时,从夏天和冬天尿量多少的比较,运动与安静时尿量的多少比较,让学生对常见的生理现象进行思考,激发探索的动力;在学习“体温调节”时,提出问题:你生病发烧了,为了降温,怎么办?在众多的回答中,专门否定“盖上厚被子,捂出汗”的做法,这与学生生活常识相矛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消毒和灭菌时,联系日本地震海啸后的状况,提出:对废墟的喷洒药水的作用是消毒还是灭菌?能否保证传染病永不发作?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对社会现象与生物学联系的思考……
  我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发现学生前概念的误区,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了解自我、探究生活真谛、关注社会现象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对刚学习过的知识点,我通过对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及情景的解释,帮助学生澄清学习上的误区,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使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过兴奋的传递和传导之后,我让学生解释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原理,解释烫伤之后为什么将烫伤部位放入冰水会减轻疼痛,吃了辣味的东西是喝凉水舒服还是喝热水舒服?这些问题使学生加深了对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形式、影响因素的认识,也增加了生活经验。在学习过各种育种之后,联系洛阳实际,提出问题:要想扩大规模,短期内建立更多的牡丹园,应怎样做更快?要想使一株牡丹上开出不同颜色和品质的花,应该怎么做?要想使一朵花开出两种颜色,怎样做?如果要增加牡丹的品种,有哪些可选的方法?要选育纯种牡丹,怎样做更快?这些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对各种育种方法理解和把握,也为当地牡丹园的建设提出可行的合理化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的价值和成就感。学习过激素调节的分级调控,让学生讨论考试紧张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考试中紧张情绪是正常现象,而且必要的紧张有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使学生对考试紧张有正确和全新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问题;学习完血糖调节,让学生联系自身,谈谈早上起床后到中午前血糖的变化和调节过程,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样做,使学生的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和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物学科学素养。而这正是教学生活化的宗旨,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生物课堂生活化实质就是将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生活化的例子很多,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发现、挖掘、总结,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做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触动了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力倡导生物课堂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蒋汉林.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思考.中学教学参考理科板,2009,(11).
  尤洁,华激文.谈生物课堂的生活化.中学生物学,2008,VOL24,(11).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动直观、趣味形象和简单灵活是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在西藏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显得十分重要,其形式不拘一格,途径可以丰富多样。  关键词: 演示实验 西藏初中 物理教学    实行新课改以来,物理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了。那么,究竟何为物理实验?广义地说,其包含观察和操作两个部分。其中观察又有两层含义:一是源于学生生活的自然观察,二是源于课堂教学的物理观察
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针对全国影视事业发展情况,下发了《关于加强影视制作经营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影视制作经营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全国的影视制作机构提出如
尽管在巴西和澳大利亚广泛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甘蔗和牧草害虫取得较大进展,在非洲用黄绿绿僵菌防治蝗虫的试验也很成功,但迄今为止国外还是多采用巴西发明的塑料袋固体培育法
研究了不同诱导物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生与分解昆虫外壳相关的蛋白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带的影响,结果表明,蝉蜕、虻蛆壳、蚕蛹壳、虾壳、胶体几丁质均可诱导金
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简明地阐述了对高三生物科复习备考工作中的一些对策与思考.
地球灾害频发、极端气候反复发作、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冰力!消融、海平面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的现实不断地向世界各国人们敲响警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
会议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几年,但一些学校却是“新课程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今年暑期我有幸再次被派出去参加化学新课程培训。经过老师的点拨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熏陶,我才明白: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革命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面临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课改的本质是追求民主、科学、开放、合作、共建的文化,力求给学生提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