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发展需要“服务龙头”

来源 :中国合作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之行让本刊记者再次加深了这样一种印象:一个地方合作社发展得好,其周边总有支撑合作社发展的活跃力量和良好平台。要么有组织得力的农产品流通队伍,要么有积极创新的农技推广队伍,或者有供销社、协会、联合会、龙头企业等组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且,与农民自己组织、自我服务不同,更高层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合作社面临的各种问题予以解决,为合作社创造的是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禄业农村的状况决定着国家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农业都于弱势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效益比二三产业低,农民收入增加不够快,城乡人民收入
新年的钟声又将敲响,人们又在为自己匆匆忙忙的一年做总结。总结的语言总是规整的、刻板的,能反映全局,却掩盖细节,能概括工作,却不谈人生。岁末年初,我们希望为读者奉上一点更温暖
2010年10月6日,是中华合作时报创刊15周年的纪念日。过去的15年是我国“三农”事业深化改革、蓬勃发展的15年,同时也是中国传媒业不断创新、跨越发展的15年。在全国供销合作总
接到本期封面文章关于城市供销社的采访任务时,记者们都显得比较坦然,因为长年跑县及县以下供销社新闻的记者对基层采访的辛苦都深有体会,同时也对基层供销社人的创业艰辛感触颇
2008年以来,土地流转工作在各地大规模推进,农民群众对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土地流转从原来农户之间自发、少量地进行,逐步扩大规模。但这一过程并非
产销对接难,实现增收难,这是中国农民在家庭经营体制下普遍遇到的“难题”。这些“难”,逼迫中国农民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该怎么样才能让生产的产品找到市场呢?怎么样才能实现增产
扩大内需的呼声已经喊了几年了,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直到金融危机汹汹而来,海外那些“中国制造”的传统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购买力就大幅萎缩了。国内一些往日出口贸易红红火火
北京每年的三月,是全国“两会”的会期,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云集北京,共商国是;而今年的“两会”,在很多人看来,是“三农”的“两会”,一缕缕清新的泥土气息比以往来得
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对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问候一声:新年好!2008年新年伊始,当我们的第一期杂志出版了,同时,2007“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选票正像雪片一般向编辑部飞
参与本期杂志封面文章采访工作的记者,每个人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感。采访之前我们没有想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生活中,人们竟有如此的热情去创造各种条件组成相互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