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核心素养之力助推校本课程建设新发展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新时期校本课程需要不断前行、自我革新,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浪潮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学习内容的矛盾中彰显价值,赢得其他課程的尊重与认可。为此,学校必须做到如下方面。
  提高站位,整体设计,形成校本课程融入学校育人目标的课程格局。学校要有前瞻性思维,从方向和功能的视角定位校本课程:一是把学校教育哲学和培养目标置于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已有育人文化传统,深入思考并确立学校培养目标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校本表达;二是基于本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定位校本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实现校本课程在学校育人目标层面上与其他课程价值的一致性。
  加强整合,强化关联,形成校本课程辅助国家课程的有机结构。核心素养教育时代提倡学科育人,国家课程的属性功能、边界范围也将重构。对此,校本课程必须从国家课程的内容拓展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建立深度关联,与国家课程一起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唯有如此,校本课程方可在学校课程的博弈中获得一席之地。
  突出质量,指向素养,实现校本课程技术的升级换代。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育时代,校本课程必须重视质量建设,把落实核心素养作为关键。校本课程从设计开发就要思考“如何运用高阶思维”“如何促进深度学习”“如何迁移运用知识”等学习质量问题。这里面有一个课程开发设计技术更新问题:把主题单元课程开发、逆向教学设计等理念,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大概念教学等教学方法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实现校本课程的质量保障。
  立足评价,突破瓶颈,实现促进专业发展的校本课程角色转变。没有评价就没有校本课程,对学校来说,鼓励教师从检测知识、迁移能力方面开展基于证据的评价设计(如表现性评价),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者、学习评价者角色提出专业的要求。对校本课程建设来说,区域和学校要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有效性方面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也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者、课程质量建设者的角色提出专业的要求。
  当然,以核心素养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离不开区域的课程领导。当前各区域教科研加快转型,落地核心素养的任务加剧。以此为契机,建立相关专业指导机构,将对提升区域校本课程领导力、把握校本课程建设新方向、提供校本课程更新迭代新动力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作用。
其他文献
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专业学科定位应具有师范性和独立性;师范院校书法教育专业教学应体现专业性和当代性;师范院校书法教育培养目标应坚持重塑文化性与艺术诗意性.
《红楼梦》中的书法文化有着丰富的隐喻意涵,不但有助于小说仙、凡两大体系的强化,更参与了书中主要人物晴雯和探春人格特质与精神内核的建构.文学与书法互为参照的研究方法,
书法学学科建设需要在理论建构方面努力,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理论建设、自身的学科建设.在探讨和研究方面注重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进行,逐步达成共识,在理论研究与积累、科
高校书法通识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普适性、交融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推进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弘扬真善美的价值意义和感悟知行合一的实践意义.
望之极简,入之弥深.rn这是我花甲以后重新研学中国书法的一个概括性体会.rn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一种文化艺术创作.靠的是手腕功力,心中学力,调动全副造化的创造力.rn磨练功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