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影响下,煤矿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煤矿产业的质量和产量,推动煤矿产业的稳定发展。关于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方面,通过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方面,优化机电设备的技术方面和设备的维护管理,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价值,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引言:在科技时代背景下,机电设备技术逐渐取代了人工生产,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由人来完成。为保证煤矿生产质量与安全性,煤矿企业应当通过加大设备安全费用投入、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监控手段、加强煤矿中物品管理等方式,落实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按部就班完成各项工作,执行工作流程与要求,确保机电设备技术不存在任何问题,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经济收益。
1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机电设备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工作不重视,有些煤矿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员,以及专人进行设备的管理。大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素质方面有较大的差距,这使得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存在问题。第二是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在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低级的错误,比如说违章操作或者是违章指挥,这使得煤矿的生产工作安全性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1.2机电设备更新不及时
煤矿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各部分的共同协作,为保证每一部分的正常运行,检查工作和维修工作的优势作用就十分明显,因为对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由于设备损坏或故障等问题对生产造成安全威胁。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即使对设备提前进行检查和维修,也不能真正起到作用,这是因为许多设备都存在着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设备的老化是无法避免的,随着设备老化而出现的功能问题也不是单纯凭借维修就能够预防和改变的,所以设备更新不及时的后果十分严重,对煤矿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生产都容易造成有害影响。原因有二,一是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设备老化的危害性,对设备的更新意识也比较薄弱。二是煤矿企业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因此有一些设备由于缺少资金而无法得到更新,或者出现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1.3各项设备维护措施不到位
煤矿机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关乎煤矿产量的实现情况,故而需要维修人员定期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系统予以检验、维修以及保养,以保证煤矿机电设备更为有效且稳定的运营。许多煤矿开采企业引入高科技机电设备,实现了机电设备的提高,但是缺少关键的维修人员,导致最终的维修效果无法达到标准。另外,我国许多煤矿企业也未能建立机电设备维护的规章制度,导致机电设备工作没有得到重视与关注,许多设备处于高温、潮湿或是粉尘严重的环境之下运行,久而久之,使得机电设备出现老化或是锈蚀的现象,导致机电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有较大概率产生不同的问题,进而对日常生产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煤矿生产安全中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能提高生产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较为有效的应用策略,保证管理工作切实可行。
2.1加大设备安全费用投入
机电设备能够正常、安全使用,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煤矿企业必须认识到设备于生产的重要作用,而后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资金投入,减少潜在问题。首先,老旧设备应及时更新、检修,这些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内部磨损较为严重,必须定期检修、检查,确保部件不存在任何问题,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淘汰更新,重新采购新设备,一方面满足现代科技需要,另一方面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其次,合理安排设备工作周期、计划,高强度、高负荷工作量,会加快设备老化、损坏速度,增加设备使用安全风险,应当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设备运转计划,并且预留出设备检修、维护、保养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后,要保持供电稳定,营造安全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线路、变压器都需经过严格设计,减少因电力供给不稳定引起的设备运行不畅等问题。
2.2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方式是否科學,对煤矿生产安全也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在机电设备、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若是管理不恰当,很有可能增加矿井下方的开采与生产安全隐患。在管理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科技,保证管理动态、灵活、及时。第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对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控,一旦发现数据指标偏差,就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有效办法;第二,建立网络数据库,所有设备信息都要登录,使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特点、使用年限、工作用途、检修方法等,同时与生产厂家建立起良好的联络关系,为更好的进行设备管理提供辅助作用。
2.3完善监控手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机电技术管理逐渐朝着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机电设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结构设计也更为复杂,增加了技术人员的操作难度。煤矿企业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管理中,增强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并利用计算机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收集信息资料,在充分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展开维修、维护,大大减少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另外,考虑到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地形错综复杂,为机电设备生产带来一定难度,监控系统建立,可以帮助地表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井下状况,方便灵活调整、智能化管理,以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4加强煤矿中物品管理
在未开采之前,煤炭所处位置相对封闭,环境相对稳定,危险性较小,当人为干预,煤矿生产后,矿井下额外增加的物品更多,再加上原本的物质,生产安全隐患增加。因此,煤矿企业若是想要提高生产安全性,还需注意对井下各类物品、物质的管理,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任何机电设备运行都需要科学有效的保养技术与手段,要求建立完善的检修制度,所有机电设备的资料都需要建立起专门的资料档案,并根据设备的维修、更新情况做好变动,便于设备管理;另一方面,煤矿施工本身就具有危险性,为减少安全隐患还需加强对井下安全防护与保障措施的管理,为工作人员、机电设备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结束语:在国内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家着重加强煤矿产业的建设和管理,有效提高煤矿产业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国内煤矿行业的稳定发展。关于煤矿行业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和利用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利用科学技术和引进先进的煤矿机电设备和管理理念,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春彦,邓桂波,刘永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0,27(05):231+248.
[2]刘丽芳.研究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04):88-89.
[3]刘宏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28-29.
[4]左玉堂.浅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5):185-186.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引言:在科技时代背景下,机电设备技术逐渐取代了人工生产,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由人来完成。为保证煤矿生产质量与安全性,煤矿企业应当通过加大设备安全费用投入、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监控手段、加强煤矿中物品管理等方式,落实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按部就班完成各项工作,执行工作流程与要求,确保机电设备技术不存在任何问题,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经济收益。
1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机电设备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工作不重视,有些煤矿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员,以及专人进行设备的管理。大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素质方面有较大的差距,这使得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存在问题。第二是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在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低级的错误,比如说违章操作或者是违章指挥,这使得煤矿的生产工作安全性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1.2机电设备更新不及时
煤矿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各部分的共同协作,为保证每一部分的正常运行,检查工作和维修工作的优势作用就十分明显,因为对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由于设备损坏或故障等问题对生产造成安全威胁。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即使对设备提前进行检查和维修,也不能真正起到作用,这是因为许多设备都存在着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设备的老化是无法避免的,随着设备老化而出现的功能问题也不是单纯凭借维修就能够预防和改变的,所以设备更新不及时的后果十分严重,对煤矿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生产都容易造成有害影响。原因有二,一是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设备老化的危害性,对设备的更新意识也比较薄弱。二是煤矿企业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因此有一些设备由于缺少资金而无法得到更新,或者出现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1.3各项设备维护措施不到位
煤矿机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关乎煤矿产量的实现情况,故而需要维修人员定期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系统予以检验、维修以及保养,以保证煤矿机电设备更为有效且稳定的运营。许多煤矿开采企业引入高科技机电设备,实现了机电设备的提高,但是缺少关键的维修人员,导致最终的维修效果无法达到标准。另外,我国许多煤矿企业也未能建立机电设备维护的规章制度,导致机电设备工作没有得到重视与关注,许多设备处于高温、潮湿或是粉尘严重的环境之下运行,久而久之,使得机电设备出现老化或是锈蚀的现象,导致机电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有较大概率产生不同的问题,进而对日常生产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煤矿生产安全中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能提高生产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较为有效的应用策略,保证管理工作切实可行。
2.1加大设备安全费用投入
机电设备能够正常、安全使用,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煤矿企业必须认识到设备于生产的重要作用,而后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资金投入,减少潜在问题。首先,老旧设备应及时更新、检修,这些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内部磨损较为严重,必须定期检修、检查,确保部件不存在任何问题,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淘汰更新,重新采购新设备,一方面满足现代科技需要,另一方面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其次,合理安排设备工作周期、计划,高强度、高负荷工作量,会加快设备老化、损坏速度,增加设备使用安全风险,应当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设备运转计划,并且预留出设备检修、维护、保养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后,要保持供电稳定,营造安全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线路、变压器都需经过严格设计,减少因电力供给不稳定引起的设备运行不畅等问题。
2.2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方式是否科學,对煤矿生产安全也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在机电设备、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若是管理不恰当,很有可能增加矿井下方的开采与生产安全隐患。在管理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科技,保证管理动态、灵活、及时。第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对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控,一旦发现数据指标偏差,就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有效办法;第二,建立网络数据库,所有设备信息都要登录,使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特点、使用年限、工作用途、检修方法等,同时与生产厂家建立起良好的联络关系,为更好的进行设备管理提供辅助作用。
2.3完善监控手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机电技术管理逐渐朝着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机电设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结构设计也更为复杂,增加了技术人员的操作难度。煤矿企业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管理中,增强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并利用计算机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收集信息资料,在充分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展开维修、维护,大大减少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另外,考虑到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地形错综复杂,为机电设备生产带来一定难度,监控系统建立,可以帮助地表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井下状况,方便灵活调整、智能化管理,以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4加强煤矿中物品管理
在未开采之前,煤炭所处位置相对封闭,环境相对稳定,危险性较小,当人为干预,煤矿生产后,矿井下额外增加的物品更多,再加上原本的物质,生产安全隐患增加。因此,煤矿企业若是想要提高生产安全性,还需注意对井下各类物品、物质的管理,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任何机电设备运行都需要科学有效的保养技术与手段,要求建立完善的检修制度,所有机电设备的资料都需要建立起专门的资料档案,并根据设备的维修、更新情况做好变动,便于设备管理;另一方面,煤矿施工本身就具有危险性,为减少安全隐患还需加强对井下安全防护与保障措施的管理,为工作人员、机电设备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结束语:在国内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家着重加强煤矿产业的建设和管理,有效提高煤矿产业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国内煤矿行业的稳定发展。关于煤矿行业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和利用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利用科学技术和引进先进的煤矿机电设备和管理理念,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春彦,邓桂波,刘永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0,27(05):231+248.
[2]刘丽芳.研究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04):88-89.
[3]刘宏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28-29.
[4]左玉堂.浅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