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家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但我认为目前的高中课程改革方向还需要调整。应增大现代汉语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实用学科在整个教学中的权重系数,并且要大胆地进行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信息革命更加迅猛,知识、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有人说,一个大学生,在他即将毕业时,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有一半就已经过时。这话不能不使我们对我国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加以思考。稳定了几十年的教材、教学模式,确实为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耽误了不少人的青春年华乃至终身。国家早就意识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本人认为,这些改革应作必要的调整。
一、应适当增加自然学科教学时间,减少历史等学科教学时间,全面提高人口科学素质
粗看似乎在与国家教育部门唱对台戏,实则不是。历史一定要学,而且要学好,但不必让每个人都精通,大部分人了解一些即为“好”。目前中小学历史课教学总时数已不算少,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中国教育应走出“增加历史科课时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把有限的学习时间更多地用于语言、自然学科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效地提高大众的科学素质。真正形成崇尚科学而非“官本位”的思想,使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搞科教兴国,而且要高、中、低三个层次齐头并进,尤其不能削弱中小学教育中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为重要。科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在向神学、形而上学的宣战中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大量实证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加充分地实现人类精神的解放。
20世纪中叶以来,国民的科学素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科学教育是现代公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人们对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迅速变革的适应性,并在改造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学科应以分科教学为主,适当综合即可
“需要拓宽专业覆盖面”是指大学中设置过细的学科需要拓宽,不能该拓宽的未拓宽,不该拓宽的先行拓宽。中学要不要综合?可以在分科基础上设置专门的综合课。科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很完整的体系,我们应使学生建立一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融汇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即使这样,也必须师资培训先行,课程开设在后,不能一拥而上,更不能取消自然学科的分科教学而大搞所谓的综合课。
三、应多种模式办学、大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争取多层次、大面积、全方位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多种模式办学这一点上,提的多,进步也较大。我认为因材施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这一点,我们想做、也在做,可又遮遮掩掩、不敢承认,当然也就没有做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俗语道出各行各业均可成才,社会需要多样的人才。我们自然不能用同一个模式、相同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就自然科学课程而言,完全可以在中学分为培养非相关专业人员的科普性课程、培养相关专业人员的基础性课程、培养本专业人员的专业性基础课程。让学生选修其中某些类型的课程,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人生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类个体在感觉方面的差异之大,大家都很清楚,无需多言。仅就思维方面而言,人在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及音乐感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非要说人的个体差异不大,然后用相同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结果只会导致有人读,有人陪读,有人睡觉。本来是音乐家,非要让他具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才允许他成为音乐家,这是以人为本吗?这不是将音乐家扼杀了吗?
当课程分层设置后,学校编排班级时当然就应该分类进行。高级厨师是人才,但他完全可以不懂外语,没有必要非让一个高级厨师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中华语言博大精深,足够他钻研行业技术,需要交流中外烹调技术者毕竟凤毛麟角。那么多将要成为厨师的人根本不需要为了中外交流刻苦钻研“世界语”而浪费青春。
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试图把所有的普通高中生都培养成一流的重点大学生,乃至文学家、科学家,实则培养出许许多多以失败者心理走向社会的人。这实在令人痛惜。
我们应该大胆地通过分层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模式的发展因材施教,使能够成为高级厨师的人成为烹调专家,使有能力且致力于成为工程师的人成为工程师……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而不应因其某门课程“不过关”而将其拒之门外。
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的高中课程改革方向还需要调整。应增大现代汉语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实用学科在整个教学中的权重系数,并且要大胆地进行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信息革命更加迅猛,知识、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有人说,一个大学生,在他即将毕业时,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有一半就已经过时。这话不能不使我们对我国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加以思考。稳定了几十年的教材、教学模式,确实为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耽误了不少人的青春年华乃至终身。国家早就意识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本人认为,这些改革应作必要的调整。
一、应适当增加自然学科教学时间,减少历史等学科教学时间,全面提高人口科学素质
粗看似乎在与国家教育部门唱对台戏,实则不是。历史一定要学,而且要学好,但不必让每个人都精通,大部分人了解一些即为“好”。目前中小学历史课教学总时数已不算少,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中国教育应走出“增加历史科课时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把有限的学习时间更多地用于语言、自然学科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效地提高大众的科学素质。真正形成崇尚科学而非“官本位”的思想,使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搞科教兴国,而且要高、中、低三个层次齐头并进,尤其不能削弱中小学教育中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为重要。科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在向神学、形而上学的宣战中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大量实证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加充分地实现人类精神的解放。
20世纪中叶以来,国民的科学素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科学教育是现代公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人们对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迅速变革的适应性,并在改造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学科应以分科教学为主,适当综合即可
“需要拓宽专业覆盖面”是指大学中设置过细的学科需要拓宽,不能该拓宽的未拓宽,不该拓宽的先行拓宽。中学要不要综合?可以在分科基础上设置专门的综合课。科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很完整的体系,我们应使学生建立一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融汇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即使这样,也必须师资培训先行,课程开设在后,不能一拥而上,更不能取消自然学科的分科教学而大搞所谓的综合课。
三、应多种模式办学、大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争取多层次、大面积、全方位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多种模式办学这一点上,提的多,进步也较大。我认为因材施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这一点,我们想做、也在做,可又遮遮掩掩、不敢承认,当然也就没有做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俗语道出各行各业均可成才,社会需要多样的人才。我们自然不能用同一个模式、相同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就自然科学课程而言,完全可以在中学分为培养非相关专业人员的科普性课程、培养相关专业人员的基础性课程、培养本专业人员的专业性基础课程。让学生选修其中某些类型的课程,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人生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类个体在感觉方面的差异之大,大家都很清楚,无需多言。仅就思维方面而言,人在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及音乐感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非要说人的个体差异不大,然后用相同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结果只会导致有人读,有人陪读,有人睡觉。本来是音乐家,非要让他具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才允许他成为音乐家,这是以人为本吗?这不是将音乐家扼杀了吗?
当课程分层设置后,学校编排班级时当然就应该分类进行。高级厨师是人才,但他完全可以不懂外语,没有必要非让一个高级厨师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中华语言博大精深,足够他钻研行业技术,需要交流中外烹调技术者毕竟凤毛麟角。那么多将要成为厨师的人根本不需要为了中外交流刻苦钻研“世界语”而浪费青春。
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试图把所有的普通高中生都培养成一流的重点大学生,乃至文学家、科学家,实则培养出许许多多以失败者心理走向社会的人。这实在令人痛惜。
我们应该大胆地通过分层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模式的发展因材施教,使能够成为高级厨师的人成为烹调专家,使有能力且致力于成为工程师的人成为工程师……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而不应因其某门课程“不过关”而将其拒之门外。
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的高中课程改革方向还需要调整。应增大现代汉语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实用学科在整个教学中的权重系数,并且要大胆地进行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