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是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发展的新突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以期推进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英语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01-01
英语学科是职业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教学发展中,英语学科等基础课程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学生重视程度不高,且课程本身缺乏实践意义,这是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阻力。本文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希望推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職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英语课程模式,是与传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相背离的,笔者对此进行概括,新型课程模式相较于传统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1)教学内容不再单纯地以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主,而是要结合专业特色有所建设;(2)对教材有所突破,设计制定与各学科专业课程相一致的英语教学体系,而非单纯地依赖于基础性教材;(3)英语教学中增加实践部分,最终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教学的突破,尽量彰显各学科的特色,形成英语教学的突出亮点。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建立策略思考
(一)更新职业院校现有英语教学思路
实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的建立,需要职业院校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缺乏合适的教材,更多的是与普通院校教材相一致,却又在教学数量与质量上达不到普通高校的教学要求。职业院校想要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就要从观念入手进行转变。传统英语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缺乏创新意识与专业特色,教学范围广而不深。在转变过程中,要逐渐由以基础知识学习为基础转变为以专业特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转化,更倾向于“适度、有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与删减,选择与专业知识相一致的内容,对其中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适当删除。为每节课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每节课都目标清晰。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契合点,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二)努力建立“双师制”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实现“双师制”,与职业院校本身的“双师制”有所不同。院校本身的“双师制”是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结合,而英语教学的双师,是指专职的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结合。作为专业课教师,尽管缺乏英语教学的经验,但却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能够运用英语解读专业知识,阅读专业的英语文献,术业有专攻,而这些也正是专业英语教师所欠缺的。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选择。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做出一定的调整,其中有补充也有删减,有些内容与教材中相对基础的知识不同,学生会感到陌生,且各个专业都会有所不同,变化较多,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吸收与消化,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基础知识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补充。相比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学习时间较短,扣除学生到单位参与实践的时间,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英语学习内容的更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职业需要,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从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建立过程中,需要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在以往教学评价过程中,职业院校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即通过最终的一次考试判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实际上弊端颇多。在新的教学体系下,要将英语学习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实践中进行英语教学,在实践中检验英语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日常的英语学习表现列入考核范围,时刻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并将其列入一个体系中,进行综合量化。
事实上,为了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进行多方面改革,最终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情况,以期为日后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启示,推动英语教学与职业院校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孟霞.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1,14(2):33-35.
[2]戴志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1):38-40.
[3]任素丽.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1,20(9):178.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英语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01-01
英语学科是职业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教学发展中,英语学科等基础课程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学生重视程度不高,且课程本身缺乏实践意义,这是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阻力。本文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希望推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職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英语课程模式,是与传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相背离的,笔者对此进行概括,新型课程模式相较于传统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1)教学内容不再单纯地以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主,而是要结合专业特色有所建设;(2)对教材有所突破,设计制定与各学科专业课程相一致的英语教学体系,而非单纯地依赖于基础性教材;(3)英语教学中增加实践部分,最终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教学的突破,尽量彰显各学科的特色,形成英语教学的突出亮点。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建立策略思考
(一)更新职业院校现有英语教学思路
实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的建立,需要职业院校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缺乏合适的教材,更多的是与普通院校教材相一致,却又在教学数量与质量上达不到普通高校的教学要求。职业院校想要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就要从观念入手进行转变。传统英语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缺乏创新意识与专业特色,教学范围广而不深。在转变过程中,要逐渐由以基础知识学习为基础转变为以专业特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转化,更倾向于“适度、有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与删减,选择与专业知识相一致的内容,对其中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适当删除。为每节课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每节课都目标清晰。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契合点,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二)努力建立“双师制”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实现“双师制”,与职业院校本身的“双师制”有所不同。院校本身的“双师制”是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结合,而英语教学的双师,是指专职的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结合。作为专业课教师,尽管缺乏英语教学的经验,但却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能够运用英语解读专业知识,阅读专业的英语文献,术业有专攻,而这些也正是专业英语教师所欠缺的。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选择。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做出一定的调整,其中有补充也有删减,有些内容与教材中相对基础的知识不同,学生会感到陌生,且各个专业都会有所不同,变化较多,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吸收与消化,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基础知识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补充。相比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学习时间较短,扣除学生到单位参与实践的时间,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英语学习内容的更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职业需要,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从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模式建立过程中,需要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在以往教学评价过程中,职业院校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即通过最终的一次考试判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实际上弊端颇多。在新的教学体系下,要将英语学习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实践中进行英语教学,在实践中检验英语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日常的英语学习表现列入考核范围,时刻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并将其列入一个体系中,进行综合量化。
事实上,为了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进行多方面改革,最终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情况,以期为日后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启示,推动英语教学与职业院校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孟霞.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1,14(2):33-35.
[2]戴志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1):38-40.
[3]任素丽.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1,20(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