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占领”KTV,多元生活方式需鼓励等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yc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占领”KTV,多元生活方式需鼓励
  事件回放
  K歌、聚会、“生日趴”,KTV是不少年轻人热衷的夜生活聚会地,但白天的KTV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尤其是下午,几乎被老年人包场。记者在武汉各大商圈的多家KTV中看到,下午时段的消费者一大半为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时事鲜评
  长时间以来,以广场舞为标志的“老年人生活方式”一再引发争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爷大妈们“占领”KTV下午场的新现象,注定具有更多被围观的价值。从跳广场舞到包厢K歌,这两者的属性截然不同。前者是公共空间的集体行为,后者则是私密空间里的圈层社交;前者难免会不时产生某种外溢性的“消极影响”,后者纯粹是关起门来各玩各的,丝毫不会“伤及无辜”。
  跳广场舞和包厢K歌,很难说孰对孰错、孰优孰劣。只不过,从輿论对“大妈K歌”的大力支持看来,至少在当前语境下,社会舆论对后者的“友好度”更高一些。必须承认,廉价的KTV下午场,为老年人打发时间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不少大爷大妈愿意接受并享受这一新选择,恰恰体现出消费观念的进步——相比过去,许多老年人完全通过“捡”“蹭”“抢”的方式自我将就,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适应为自己的社交、娱乐需求掏钱买单。
  稍遗憾的是,我们的市场并没有准备太多如“KTV下午场”这类适合老年群体的消费选项,反倒是大量的保健品骗局掏空了老年人的钱包,这实在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让老年群体拥有更多元化的生活解决方案,这既需要继续呼吁公共投入、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持续跟进,也需要商业社会及时嗅到“商机”并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老年市场的需求。毕竟,火爆的KTV下午场,已为我们演示了一个成功的双赢案例。
  选自光明网
  教授当本科生班主任值得提倡
  事件回放
  前不久,一份名单引来满屏艳羡的目光。在清华大学2017级本科新生班主任名单中,有长聘正教授30人,长聘副教授10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
  时事鲜评
  在大学里,像长江学者这样的牛人大多是带硕士、博士,最多给本科生上上课,而辅导员、班主任多以毕业留校的硕士生居多。清华大学能让名教授做新生班主任,这确实令人羡慕嫉妒。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提出过“从游论”,说的就是学生“尾随”大鱼、耳濡目染的重要性。有一句话说得好——大学是“熏”出来的。怎么熏?就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益,这其中,班主任至关重要。
  在大学生活中,班主任离学生最近,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授、副教授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在人生阅历上也有更多积累,让他们担此重任,其言传身教对学生大有裨益。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其实大学之大,除了大师,也在于以学生为“大”,在于将培养学生作为根本使命。如何通过规范、引导让老师进一步以学生为“大”,值得深思。
  选自《广州日报》
  对简单的孝行不应指指点点
  事件回放
  前段时间,同济大学博士田俊涛利用暑假帮助环卫工父母扫马路一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大多数网友对博士放下架子、帮助父母扫大街的行为表示赞赏,但也有些人表示,作为一名博士去“当环卫工”似乎有点儿可惜,甚至有些人质疑:“既然家境贫寒,为什么不早点儿挣钱孝顺爸妈,还要读博?”“学历这么高,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干一些收入更高的临时工作呢?”……
  时事鲜评
  互联网这个特殊工具,成就了这个质疑一切的时代。田博士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暑期帮环卫工父母扫马路这种在他和父母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小事,竟然能成为许多市民和网友谈论甚至争论的话题。简简单单的孝行,原本带给人们清清爽爽的感动也就罢了,却在互联网的“街道广场”上被看客们说三道四、指指点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小毛病。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样的鸡汤,每到逢年过节朋友圈里总要刷一回屏。可这次面对博士陪在父母身边、帮父母忙的时候,“最长情的告白”怎么突然被我们遗忘了?
  “既然家境贫寒,为什么不早点儿挣钱孝顺爸妈,还要读博?”“学历这么高,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干一些收入更高的临时工作呢?”……这类质疑让人哭笑不得,网络里有太多人嘴总比脑子快,说的永远比看的、听的、想的多得多。一篇报道只是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别人的生活、别人的选择,我们了解的往往不多,既然不多,请多些沉默是金,少点儿指手画脚。爽了自己的嘴,伤了别人的心,压根不是什么美德和好习惯。
  其实看事情简单点儿,没什么不好。博士帮环卫工父母扫马路,简简单单的孝行,我们就该简简单单地感悟和解读。
  选自中国青年网
  弹钢琴的建筑工人,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事件回放
  前不久,香港网友在商场发现了一位穿着建筑工人服装的“李云迪”:一位可能刚刚干完活儿,还穿着制服的建筑工人认真地弹着钢琴。把视频放上网的曹先生说:“可能为了生活,需要放下梦想。”
  时事鲜评
  弹钢琴的建筑工人以“扫地僧”的方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形成反差的是建筑工人和钢琴这两个词在传统观念里的巨大鸿沟,是他朴实的背影和琴声中舒缓人心的力量。
  许多人猜测,这段琴声背后必然有一个令人无奈又唏嘘的故事。他可能曾经生活优渥,也曾经遭遇挫折,钢琴与音乐是往日的眷恋和心中的月光。无论怎样,琴声透露出生活的变化,但他的内心是丰富的,他的生活中还有对美的向往。这就够了。我们不用说是梦想战胜了现实,还是现实打败了梦想,这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交战。不用把生活和梦想对立起来啊。就算一时一地不尽如人意,也不用将钢琴上锁、画笔搁置,将理想封存。
  艺术和美并不只对“贵族”屈尊。艺术的培养虽然需要金钱的支撑,在我们的意识中,艺术和上层社会的紧密关系被“固化”了,但是艺术更需要的是一个人对于美好的感知度,对人性、感情的观察,对他人的同理心。准确点儿说,需要的不过是一颗善感的心。
  艺术本来的作用就是深夜时抚慰疲倦的灵魂。它是纯粹、善良的滋养。建筑工人师傅则是幸运地拥有它的人。
  我想起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里的那位高级公寓的女门房,一个肥胖、丑陋的五十多岁的寡妇,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作为看门人的粗俗形象,甚至假装目不识丁,另一方面她又为自己在密室内筑起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她会一边喝红茶,一边看谷琦润一郎的书。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扫地僧”似的人物。隔壁大爷或许练了几十年的拳,身上藏着八块腹肌;学生宿舍的阿姨可能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食堂师傅或许下了班就练书法,写的字能在淘宝上卖出去……
  他们拥有自己精心守护的小世界,令人羡慕。
  顾长卫执导的电影《立春》里,蒋雯丽饰演的女主角王彩玲是县城里一名声乐老师,貌不出众却有一副好嗓音。她一心想调到北京实现她的音乐梦,她想唱到北京,唱到巴黎,但是失败了。很多从小学艺术,希望走上专业道路的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幻灭经历。很多人从此彻底远离了艺术,甚至如“一刀两断”一样决绝。其实艺术不应该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啊,告别美好的东西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也许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实现从底层到真正走上“艺术”道路的跨越,但只要心怀美好,生活就有希望。
  选自“新京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老师的工资为何叫“束脩”  众所周知,工资一般都称作“薪水”,是打柴汲水的意思,语出《南史·陶潜传》:“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这是说,陶潜派一个仆人帮助儿子打柴汲水的意思。后来,人们就把“薪水”引申为工资了。但是,老师的工资为何又称为“束脩”呢?这要从“束脩”一词的本义说起。  “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儿类似现在的腊肉。古时候肉是奢侈品,人们吃一次肉不容易,不像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大快朵
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简。  对面的女孩子穿着一袭简简单单的白色连衣裙,既没有花边装饰,也没有缀着流苏;头发用黑色发圈绑成马尾,并不显眼。属于湮没在人群中、没有存在感的人。  而我恰好跟她相反。我穿得像一只花蝴蝶,艳红张扬的裙摆、精致的花边,精心设计的繁复优美的发式,以及头上闪闪发光的饰品。让人想不注意都难。  我若有先见之明,就不会忽略她。可我当时太骄傲了,因为家境好、成绩好,老师也喜欢我,小学六年
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   我和老彭是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老彭是我们班上的生活委员,同学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大臣”。   当时男同学住在36斋,女同学住在27斋,男女生交往比较少。我一直叫他“老彭”,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白头发就很多,我心想这个人怎么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白头发。他和我们班同学的关系都很好,因为他办事认真,有責任心,给人的印象就是个热心诚恳、非常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这是我对他的
李子柒,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綿阳市,知名美食视频博主,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主办方《中国新闻周刊》给出的获奖理由为:   她是一位现实中的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美学
在梦中,我又回到了九寨沟……  木质栈道泛着湿漉漉的柔光,我们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走近珍珠滩。乳黄色的钙化滩涂像阶梯一样层层叠叠,清亮而湍急的河水从远方奔腾而来,在郁郁葱葱的灌木间蛇行,然后被分成宽窄不一的溪流,急匆匆地漫过地毯般厚实柔软的水草和苔藓,撞击着斑驳的斜坡,飞溅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将手伸入水中,想要掬起一斛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却调皮地从我的指缝间匆匆溜走了。  沿着山路
对初一学生孟秀来说,等待考试排名,就像等待一场判决。   上学期,孟秀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名。一直以来,他就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也是最听话的孩子,老师喜欢他,爸爸妈妈也视他为骄傲。至于“学习压力”,那原本就平等地落在每个学生头上,不管怎样,他是第一名。   孟秀说不清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痛苦,这痛苦几乎侵入了他的每一寸肌肤。可他无论如何尝试倾诉,都只换来劝慰和鼓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压力
近段时间以来,“饭圈”乱象层出。粉丝为获得瓶盖二维码给偶像投票,不惜雇人将大量牛奶倒掉;飞机尚未停稳,后舱多名粉丝不听劝阻拥向前舱追星;甚至还有教师要求自己的学生为偶像打榜、助威……类似“疯狂的粉丝”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时不时他们就会用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来刷新人们对“饭圈”的认知,这些乱象和粉丝经济延伸出的畸形产业已被诟病许久。尤其,“饭圈”呈现出的低龄化趋势,更让人忧心。   “飯圈”粉
余幼时即自立,无人顾,即自顾其事,每得一物,即速收拾妥当,故余虽惰,仍少失何物,或得珍物,定将其收至得当处,以是余不须汲汲于寻物也。  既长,忙理诸事,仍未忘每日治理前之物,或需某物,既可速得而不必苦求许久。每下学余辄收所需之物,俟汝。汝聪慧,然,好嬉戏,遂余俟久,犹不见汝收拾妥当,此乃恶习,急须改之。又有,汝常失汝之物,令吾无可奈何,只好助汝一同寻也,汝须速改此癖,余不愿每日因候君而晚归!  为
总听妈妈念叨她儿时的美味——地方果儿。也许你没听说过,是呀,妈妈说只有山里才有,山里才有藤,但有藤也不一定有果呀!妈妈小时候是常见的,她总是兴奋地描述着——熟透了的又紅又香甜,里面是乳白色的果浆,还带着细嫩的小颗粒,含在嘴里软软的。我和妈妈都想吃地方果儿,可苦恼的是,现在就算山里也少见喽。  暑假,我正好去山里玩几天。这么大、这么苍翠的山,会不会有地方果儿呢?妈妈说,也只能去碰碰运气了。  “地方
“加油!加油!”一阵悦耳的加油声传入我的耳朵,那是一道激动人心的风景。  那是上小学时的最后一次运动会,也是我最后一次与邢、冯、顾合作参加女子4×100米接力赛。毕业后,大家都将各奔东西,很少再见面了。  赛前几天,我们四人只要有空便相约一起训练,默契交棒、迅速奔跑,大家配合得天衣无缝。可信心满满的我们,却在比赛当天遇到了麻烦:顾比赛前一天不小心被猫抓伤了手臂,不能过分运动,可她为了班级的荣誉,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