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作为潜藏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作为一种生命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本质上是精神性的。艺术符号涉及绘画、雕刻、摄影、工艺品制作等,通过视觉传达的物质媒介来表达艺术家的创作主题和审美价值的体验。本文从符号学、自意识等方面探讨了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呈现的创作形式。
关键词:物质媒介;审美价值;符号学;自意识
自从“自意识”破天荒地出现以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与自然界开始了比较密切、复杂的多重关系。在发生学的意义上,人类最初的“自意识”是人后来所具有的各种意识雏形的混沌体。人类各部分器官和机体的日趋完善,心理机能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这些都是艺术发生的基本条件。
绘画的发生首先还是基于原始人类某种现实的功利需求,进而才有可能超越实用而走向审美。岩画是第一繁盛期的史前艺术之冠。这些岩画极少描写人物,即使其中出现人物,也都是戴着假面经过化妆的“神秘”形象。这一时期,原始先民把绘制岩画作为一种巫术活动,表达出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认识感受,岩画是用来满足他们一定审美的需要。因此,史前艺术的发生可能源自原始人在进化、成长过程中对远古世界万物的心理恐惧、敬畏和感性认知。如果说,人类自身思想意识的成长过程是一切行为创造的源头,那么,对于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危机认知与体验”也就是成为原始人类精神创造的根本动力。
符号中意念世界的内涵,指的是人类精神的复杂心理反映在符号的形象上。它包含着无意识的反应,瞬间的心灵活动,极端的激情所产生的神秘状态,病态心理以及梦中意识等。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注重形式如何,而是耿耿于怀在意念之中。这使我联想起梵高的艺术,那种带着神经质的、放任自由的气息,在极为放纵的状况下,任意流动与挥洒,给人一种错位的动感,和谐的旋律的绘画。他表达了另一个灿烂的符号世界。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具体的艺术符号必然为创作主体的心理能力所同化,成为其表情达意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媒介。
绘画除了具有再现具体物象的特性外,同时,其中还潜藏着与这种显著的具象性相左的特性:绘画的抽象性。因此,摄影的出现又更新了绘画已有的属性。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公布了他的照相术发明结果,引起了当时一些画家的惶恐。有个画家曾悲观地叹道:“从今日起,绘画算是死亡了!”但是,近一个半世纪过去了,结果呢?绘画不仅没有死亡,而且更显繁荣。照相没能取代绘画,因为绘画并不同照相冲突,绘画不是把逼真对象作为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相对抽象与外显的符号与内在而鲜活的意象呈现的结合,或者说艺术创造中审美意象由心理体验的形式向外显符号的转化,根本上就是离不开主体心灵的创造、加工、推敲、斟酌的。艺术只是充作现实的“代替物”,这不应是绘画的宗旨。人们看虾、蟹并不难,何以竟对白石老人笔下那些“假的”“代替物”赞叹不已呢?至于《格尔尼卡》中的人、马、牛等更是“画走了样子”,但仍被推崇为不朽之作。
在文化意识范畴里,艺术是用形象来表示观念的符号。二战期间兴起的达达主义正诠释了这一概念,在他们的作品中,没有视觉的美感,至于个性、风格、价值、美学、高雅、低俗等概念统统消失,只有虚无。众所周知,安格尔的名作《泉》,几乎是唯美主义的典范,而杜尚却把同样的命名赋予了“不堪入目”的小便器。达达主义者在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进行创作,他们取消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借此来反抗权威。达达主义的叛逆行为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一些文艺流派的发展。包括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画家和观赏者越来越看重存在于绘画中具体物象以外的某种价值:艺术表现的隐喻性。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艺术格局与主流意识形态共生共融的局面。开放的视野也影响着绘画传统的创作意识。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一直強调,“艺术就是好玩”。而爆破,则是蔡国强最善用的表现方式,他的多幅作品均用爆破这一表现形式。策展人汤马斯·克伦斯认为:“蔡国强名副其实地爆破了我们时代艺术创造的公认标准”。正是历史文化的隐喻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结合,构成了今天的蔡国强,他既不是个单纯的文化符号,也不是一个单纯追求趣味的艺术家。
静心以思,透过那传统认识的迷雾,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是多元化方向探索的前卫艺术,任何形式和手段都已被合理化,任何工具和材料都可以用来试验,任何观念和立场均可付诸艺术实践。追溯绘画历史的变迁,我们不难看出,科学进步的每一次推进,都会对艺术产生新的突破,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施旭升.艺术即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赵峥.当代图像语境下的绘画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
[3] 刘海飒.观看与表达——图像时代下的绘画创作[J].美苑,2014(01).
[4] 贾佳.论艺术与藏在艺术表象之下的心灵世界[J].艺术科技,2013(06).
通讯作者:单鹏,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物质媒介;审美价值;符号学;自意识
自从“自意识”破天荒地出现以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与自然界开始了比较密切、复杂的多重关系。在发生学的意义上,人类最初的“自意识”是人后来所具有的各种意识雏形的混沌体。人类各部分器官和机体的日趋完善,心理机能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这些都是艺术发生的基本条件。
绘画的发生首先还是基于原始人类某种现实的功利需求,进而才有可能超越实用而走向审美。岩画是第一繁盛期的史前艺术之冠。这些岩画极少描写人物,即使其中出现人物,也都是戴着假面经过化妆的“神秘”形象。这一时期,原始先民把绘制岩画作为一种巫术活动,表达出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认识感受,岩画是用来满足他们一定审美的需要。因此,史前艺术的发生可能源自原始人在进化、成长过程中对远古世界万物的心理恐惧、敬畏和感性认知。如果说,人类自身思想意识的成长过程是一切行为创造的源头,那么,对于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危机认知与体验”也就是成为原始人类精神创造的根本动力。
符号中意念世界的内涵,指的是人类精神的复杂心理反映在符号的形象上。它包含着无意识的反应,瞬间的心灵活动,极端的激情所产生的神秘状态,病态心理以及梦中意识等。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注重形式如何,而是耿耿于怀在意念之中。这使我联想起梵高的艺术,那种带着神经质的、放任自由的气息,在极为放纵的状况下,任意流动与挥洒,给人一种错位的动感,和谐的旋律的绘画。他表达了另一个灿烂的符号世界。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具体的艺术符号必然为创作主体的心理能力所同化,成为其表情达意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媒介。
绘画除了具有再现具体物象的特性外,同时,其中还潜藏着与这种显著的具象性相左的特性:绘画的抽象性。因此,摄影的出现又更新了绘画已有的属性。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公布了他的照相术发明结果,引起了当时一些画家的惶恐。有个画家曾悲观地叹道:“从今日起,绘画算是死亡了!”但是,近一个半世纪过去了,结果呢?绘画不仅没有死亡,而且更显繁荣。照相没能取代绘画,因为绘画并不同照相冲突,绘画不是把逼真对象作为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相对抽象与外显的符号与内在而鲜活的意象呈现的结合,或者说艺术创造中审美意象由心理体验的形式向外显符号的转化,根本上就是离不开主体心灵的创造、加工、推敲、斟酌的。艺术只是充作现实的“代替物”,这不应是绘画的宗旨。人们看虾、蟹并不难,何以竟对白石老人笔下那些“假的”“代替物”赞叹不已呢?至于《格尔尼卡》中的人、马、牛等更是“画走了样子”,但仍被推崇为不朽之作。
在文化意识范畴里,艺术是用形象来表示观念的符号。二战期间兴起的达达主义正诠释了这一概念,在他们的作品中,没有视觉的美感,至于个性、风格、价值、美学、高雅、低俗等概念统统消失,只有虚无。众所周知,安格尔的名作《泉》,几乎是唯美主义的典范,而杜尚却把同样的命名赋予了“不堪入目”的小便器。达达主义者在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进行创作,他们取消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借此来反抗权威。达达主义的叛逆行为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一些文艺流派的发展。包括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画家和观赏者越来越看重存在于绘画中具体物象以外的某种价值:艺术表现的隐喻性。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艺术格局与主流意识形态共生共融的局面。开放的视野也影响着绘画传统的创作意识。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一直強调,“艺术就是好玩”。而爆破,则是蔡国强最善用的表现方式,他的多幅作品均用爆破这一表现形式。策展人汤马斯·克伦斯认为:“蔡国强名副其实地爆破了我们时代艺术创造的公认标准”。正是历史文化的隐喻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结合,构成了今天的蔡国强,他既不是个单纯的文化符号,也不是一个单纯追求趣味的艺术家。
静心以思,透过那传统认识的迷雾,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是多元化方向探索的前卫艺术,任何形式和手段都已被合理化,任何工具和材料都可以用来试验,任何观念和立场均可付诸艺术实践。追溯绘画历史的变迁,我们不难看出,科学进步的每一次推进,都会对艺术产生新的突破,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施旭升.艺术即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赵峥.当代图像语境下的绘画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
[3] 刘海飒.观看与表达——图像时代下的绘画创作[J].美苑,2014(01).
[4] 贾佳.论艺术与藏在艺术表象之下的心灵世界[J].艺术科技,2013(06).
通讯作者:单鹏,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