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财政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装备制造业 财政政策 产业链
近年来,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在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市场和布局结构,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批技术实力较强的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但是,相比于东部发达城市,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仍然面临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财政扶持政策少等问题,行业发展面临重新进行战略规划的抉择。
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017年,西安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2.92亿元,是2010年的1.61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57.49%和10.48%。西安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强劲,成为拉动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型企业偏少。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仅有7家。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主要还是靠为数不多的几个传统大型企业带动。
(2)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西安市装备工业产品质量、效益不高,技术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设备少,大部分核心技术要从外省乃至国外引进。部分老企业体制改革艰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研发费用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与工业化国家制造业通常的投入比例3%相比,明显偏低。
(3)本地产业链短,产品配套率低。陕重汽、陕鼓动力、法士特、比亚迪、西电公司、标准股份等6户重点企业在陕西省内的平均配套率仅达到三成,使得西安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极易受到国内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导致生产资料成本持续增加,从而挤压企业的增值空间。
(4)财政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一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较少。比如,在企业申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审批力度不够,在落实享受重大自主化技术装备首台套采购优惠政策方面比较滞后,在支持本地品牌、扩大自主品牌政府采购比例方面没有明显的政策倾斜。二是企业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水平。西安地区税负高于许多东南沿海城市,比如,比亚迪西安公司2016年增值税税负率超过4%以上,而比亚迪深圳总部仅有2%左右。三是同区建设、配套扶持上仍存在不足,受国家土地审批趋严影响,部分企业在扩大生产、建立生产基地等方面发生较大困难。
西安市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措施建议
(1)夯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依靠市场和行政手段,形成多层合力,实现西安装备制造业由小型向大型、轻型向重型、粗加工向精加工、普通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由低向高、设备制造向总集成的“六个转变”。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尽快打造好重点产业链,重点培育好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特色装备产业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对重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养大型企业、名牌企业,着力加快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与联合,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进一步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
(2)加强产业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有优势的、能率先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倾斜,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及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兑现相关税收优惠。对获得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优先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为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支持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加强政府采购扶持力度,鼓励西安市国产设备首购首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做好同区配套建设,加大对上下游产业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要围绕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化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入产业带动型大项目以及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特别是生产制造中心落户西安。
(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西安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建立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基地,集中力量加强对核心技术研发。加强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专、中技、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高级专门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高级技能人才库。充分发挥西安市军工企业资源优势,强化重点军转民产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提高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根据属地原则将地处西安的国防科技工业纳入西安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加快体制改革,筑西安军民结合的管理体制,推进军工与地方产业一体化,加快军工科技民用化进程,完善军工产品准人制度,加强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配套协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的合资合作及产品配套。
(4)抓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引导产业良性发展。政府在制定总体战略规划、财税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政策修改等方面,应多进行实地调研或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使上述政策的制定、实施更具有操作性。
[1]张万强,张辉,温晓丽.财政政策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6, No.144( 10):87-93+97.
[2]司建楠.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5-04-08( A02).
[3]翟璐,王桂敏.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8,No.407( 02):48-49.
[4]李晶,井崇任.促進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No.353( 04):68-76.
装备制造业 财政政策 产业链
近年来,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在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市场和布局结构,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批技术实力较强的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但是,相比于东部发达城市,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仍然面临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财政扶持政策少等问题,行业发展面临重新进行战略规划的抉择。
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017年,西安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2.92亿元,是2010年的1.61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57.49%和10.48%。西安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强劲,成为拉动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型企业偏少。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仅有7家。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主要还是靠为数不多的几个传统大型企业带动。
(2)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西安市装备工业产品质量、效益不高,技术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设备少,大部分核心技术要从外省乃至国外引进。部分老企业体制改革艰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研发费用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与工业化国家制造业通常的投入比例3%相比,明显偏低。
(3)本地产业链短,产品配套率低。陕重汽、陕鼓动力、法士特、比亚迪、西电公司、标准股份等6户重点企业在陕西省内的平均配套率仅达到三成,使得西安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极易受到国内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导致生产资料成本持续增加,从而挤压企业的增值空间。
(4)财政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一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较少。比如,在企业申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审批力度不够,在落实享受重大自主化技术装备首台套采购优惠政策方面比较滞后,在支持本地品牌、扩大自主品牌政府采购比例方面没有明显的政策倾斜。二是企业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水平。西安地区税负高于许多东南沿海城市,比如,比亚迪西安公司2016年增值税税负率超过4%以上,而比亚迪深圳总部仅有2%左右。三是同区建设、配套扶持上仍存在不足,受国家土地审批趋严影响,部分企业在扩大生产、建立生产基地等方面发生较大困难。
西安市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措施建议
(1)夯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依靠市场和行政手段,形成多层合力,实现西安装备制造业由小型向大型、轻型向重型、粗加工向精加工、普通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由低向高、设备制造向总集成的“六个转变”。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尽快打造好重点产业链,重点培育好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特色装备产业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对重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养大型企业、名牌企业,着力加快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与联合,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进一步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
(2)加强产业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有优势的、能率先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倾斜,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及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兑现相关税收优惠。对获得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优先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为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支持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加强政府采购扶持力度,鼓励西安市国产设备首购首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做好同区配套建设,加大对上下游产业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要围绕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化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入产业带动型大项目以及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特别是生产制造中心落户西安。
(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西安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建立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基地,集中力量加强对核心技术研发。加强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专、中技、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高级专门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高级技能人才库。充分发挥西安市军工企业资源优势,强化重点军转民产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提高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根据属地原则将地处西安的国防科技工业纳入西安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加快体制改革,筑西安军民结合的管理体制,推进军工与地方产业一体化,加快军工科技民用化进程,完善军工产品准人制度,加强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配套协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的合资合作及产品配套。
(4)抓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引导产业良性发展。政府在制定总体战略规划、财税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政策修改等方面,应多进行实地调研或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使上述政策的制定、实施更具有操作性。
[1]张万强,张辉,温晓丽.财政政策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6, No.144( 10):87-93+97.
[2]司建楠.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5-04-08( A02).
[3]翟璐,王桂敏.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8,No.407( 02):48-49.
[4]李晶,井崇任.促進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No.353( 04):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