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身份认证”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玲玲是我历史最悠久的朋友之一。
  刚上初中的某一天,有个女孩子递给我一张卡片,上面认真地写满了字,大意是,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决定跟我做“最好的朋友”。没错,那个女孩就是当年的马玲玲同学。
  十几岁的女孩子,对友谊的态度就跟后来对爱情的态度差不多,那时候每个人都想要有一个“最好的朋友”,这个定位等于是给对方颁发一种身份认证,有这个认证之后,你对对方负有忠诚的责任。如果一边做着A的“最好的朋友”,一边又和B来往密切,那是不可以的。
  我被认了证,心里有点儿高兴,但同时又觉得不太满足,主要是因为马玲玲当年瘦小、老实,是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人,太正常了。而我呢,喜欢异于平常的人和事,希望与传奇的人结为朋友。
  于是,我的回信便有些语焉不详,哼哼哈哈,行为上也颇为矜持,比如说,课间上厕所没有特别地约她一起走,放学回家也没有特意等她。
  这么过了几天之后,马玲玲就有些失望了,于是她又给我递了张卡片。大意是,她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觉得与我还是不能成为“最好的朋友”,所以取消这个认证。
  我后来跟马玲玲回忆这一段历史,就露出得意的小人嘴脸。总之,我和她之间,就是她热情地“追求”我,而我爱答不理,高贵冷艳。
  我俩真的成了好朋友,主要是因为家住得近,放学路上经常不期而遇,一回生两回熟,熟了之后,马玲玲又产生了向好之心,这一回,我们不需要通过认证,便顺利地成了闺蜜。
  往往我还在被窝里,就听到她的声音在楼下响起(我家是一栋两层的小楼)。我便一跃而起,下楼、刷牙、洗脸、吃饭。
  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都急于向对方发表演说,像每個十几岁的小女生一样。我们对生活都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看法,但不管多可笑的看法,马玲玲都听得津津有味。
  但也有意见不同的时候。那个时候,一般是用吵架来解决。吵架之后,必定有一个人猛踩单车的“油门”,飞馳而去,另一个人只好愤怒地落在后面。
  印象最深的一次吵架,是我去马玲玲家睡觉,我们正滔滔不绝地发表对世界对人生的宏论呢,不知怎么就吵起来了。
  我一边吵架一边想:我都和她吵成这样了,如果还待在她家里,睡在她的床上,实在太没骨气了。这么想着,我便决绝地起身,冷着脸穿上外套,拉开她家大门,一头扎进黑夜,走了。
  刚与我吵了架的马玲玲当然也不理我,却是马玲玲的爸妈听到动静,拦也来不及了,赶紧给我爸妈打电话。往下就不用说了,我爸妈在大街上把我逮住并痛骂了我一顿。本来是很有风骨的事情,被这些大人整得,也太狼狈了。
  后来长大了,我去外地念书。她学校放假时,就喜欢来找我玩,我们愉快地逛街,嚣张地无所事事。好像每一天都被无限拉长,好像前面的一生都被无限地伸长。当我们走在无人的深夜大街上,心情豪迈,好像全世界都在自己手中握着。
  我们说好了以后要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生活,能有彼此做伴也不会孤独。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同一座城市的誓言,后来飘散在风中了。
  亲爱的马玲玲,我爱你是因为你见证了我飞扬跋扈的少年青春。就算这么多年过去,你很少联系我,我也很少联系你,可是我心里对你的亲人定位,从来没有改变过。
  (暮春摘自《高中时代》2017年第2期 图/)
其他文献
最近连续在国内和欧洲旅行,候机和乘机的空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空余时间里,中国人习惯看手机、iPad等“屏幕”,欧洲人则更习惯看“纸”,如书和报纸。  在中国机场的贵宾室里,尽管也总是放置有书架,上面一般会有最新的报纸和杂志,但我的观察是,真正取阅的人并不太多。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有些报纸和杂志并不是他们最想看的类型,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国乘客似乎都步履匆匆,在候机室里几乎没有安静下来的
有一篇有趣的研究登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学术期刊上,它说,现在愈来愈多四处漂流的人们,喜欢旅行、居无定所,这种现象他们称为“游牧主义”。这次研究竟然发现,这些常旅行、出门在外的游子,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这些喜欢旅行、居无定所的“游子”,对“物质”的“欲望”会快速减少!  他们不再容易对物质产生心理的情感,他们渐渐没有了“物质欲望”。  真的吗?  对一些人
也许在外界眼中,贴着“首富之子”标签的王思聪不学无术,是个只知道炫富的“逆子”,但在王健林眼中,儿子聪明,有想法,未来或许会比自己更优秀。  61岁的王健林至今还保持着军人式的挺拔身姿,头发平整,看起来似乎有着掌控一切的气势。  在外界看来,他的儿子,“新一代网红”“国民老公”王思聪,却似乎是王健林唯一不可掌控的因素。王健林与王思聪这对父子之间的故事,果真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是年迈的父亲无力管教调
这是个“耸人听闻”的新闻辈出的时代,频繁地被科技奇迹刺激,我的大脑皮层本已麻木,“可植牙机器人”和“巨型稻”两则消息,还是让人突然迷乱起来。未来30年,人类人口还将增长20亿,可在以更快速度出现的种植科技面前,人类的口粮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可真正的威胁也来自技术,因为机器人能实实在在地取代人类的工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再创纪录,亩产达到114
《太阳的后裔》自开播以来,便以强势姿态席卷中韩两国:在韩国,它首播收视率高达14.3%,创下了近两年无线台迷你剧的纪录,高居水木剧榜首,与当年《来自星星的你》的首播成绩不分轩轾;在中国,它的首播点击率就高达3000万,几乎每集播出后都会位列微博热搜榜前三,堪称近年韩剧之最。  当然,剧中“柳时镇”的扮演者宋仲基也是好评如潮。无论是观众,还是同行的明星,都成功地被他“撩到”了。  “脱衣有肉,穿衣显
几十年前,正值嬉皮士文化鼎盛时期,人们经常在火车站和飞机场遇见身裹粉红色长袍的克里希那教派的教徒。他们会给每位匆匆走过的行人赠送一小束花。这些教徒言语不多,只有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仅此而已。但即使人们觉得一小束花没多大用处,通常也会接受它——人们不想无礼。如果你拒绝接受这份礼物,你会听到他们温和地说:“请收下吧,这是我们给您的礼物。”?  当你在下一条巷子里将花扔进垃圾桶时,你会发现那里已经有几枝
前阵子收到一条告白短信,某君对我说:“我似乎已被你吸引。”  “不觉得你还不了解我?”  “可是,了解是了解,吸引是吸引。”  我微微一笑,关上手机时,心中突然有些莫名的怅意:你看,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泡面爱情,告白时绝不说“我爱你”,甚至也不说“我喜欢你”,而是“我似乎已被你吸引”——吸引嘛,即欣赏,即因冲动、朦胧美、自以为是而告白。更过分者,甚至在“吸引”前面再加一个模棱两可的“似乎”,于是乎,和
美剧《摩登家庭》中菲比和克莱尔一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都学业平平,尤其是大女儿,标准的美国女郎,时髦漂亮肤浅,同时又大脑空空,经常被学业刻苦、成绩优异的二女儿嘲笑。二女儿是全家的骄傲,她一丝不苟地学习,从无懈怠,假期还出去做义工,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考上哈佛。结果哈佛拒绝了她,她完全崩溃了:“十年成绩全优,暑假去盖房子,每天拖着大提琴去上学,写完美的论文,都为了什么?”  她对姐姐说:“从小到大
说来我好像从小就有离家出走的怪癖。  读小学二年级时,没有任何原因,只是一时异想天开,便策划了一次离家出走的行动。很多细节我都忘掉了,只记得那天我如常去上学,但书包里装的是两只我最爱的破布熊,还有一小块拼图——那是一幅台湾拼图中的“台中”那一块,上面只写了“合欢山”。  我还拉了我的一个喽啰一起“逃跑”。我记得他叫谢志道,糊里糊涂就被我这个玩伴拉了说:“我们去合欢山吧。”说来真是胡闹,我可能还偷了
最近和一个哈佛毕业的年轻人讨论,美国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辍学,辍学里的人不仅有终成大器的精英,更多是失去方向的孩子。  但为什么其中最有名的几个人有两个(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来自哈佛?  她说,哈佛录取的学生非常重要的一关是面试。考官挑的都是一帮“自命不凡”之徒,而辍学的一般又是其中最狂妄的。  哈佛选人的能力恐怕远远超过它的教育能力,选的不仅是学习能力,更在于申请人的志向。教育最难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