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变异,轻微的变异不会对基层的性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施工变异太大就会形成基层的薄弱面,这些薄弱面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路面结构强度的削弱,另一方面会成为基层的裂缝源或加剧裂缝的进一步扩展。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0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的规模迅速扩大,国内市政工程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表明,半刚性材料有其独特的优点:板体性强承载能力高和抗变形性能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并且能充分利用当地地方性材料;结合近几十年中国的特殊国情,其最大的优点是节省了大量投资,可以用较少的钱修更多的路。因此,现阶段,半刚性材料仍然会在我国道路基层材料中占主导地位,但半刚性基层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也受到了普遍关注。
  半刚性基层的抗变形能力较低,在温度或湿度交替变化时容易产生收缩开裂,当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面板较薄时,这些裂缝会反射到面层上来,形成反射裂缝,造成路面病害。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变异,轻微的变异不会对基层的性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施工变异太大就会形成基层的薄弱面,这些薄弱面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路面结构强度的削弱,另一方面会成为基层的裂缝源或加剧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因此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研究,对市政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管理重要性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方式对我国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特点进行施工管理,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对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汽车载重量不断增加的今天,车辆对市政工程底基层的承重能力需求也日益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的运用满足了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需求、满足了我国汽车普及对市政基础建设的需求。作为影响市政工程使用寿命的重要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管理直接影响到我国市政建设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市政工程设计使用寿命的实现、影响到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管理工作重要性,现代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管理。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与重点保障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实例应用
  某道路工程全长3.926km,车行道宽 2m×11m,中央分隔带 3m,由于该道路地下水位高,基层采用两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 15cm,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 18cm,水泥混凝土面层厚 25cm。
  1.材料控制。(1)水泥: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禁止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 3h,终凝时间不少于 6h 和标号适当的水泥,从而使得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贮存期超过 3 个月或受潮,应重新进行试验。(2)集料:粗集料应坚固、稳定,压碎值不大于 30%,有机质含量不超过 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 0.25%。碎石中含有有机质对水泥的胶结是很有害的,而硫酸盐能与结硬水泥中铝酸三钙结合产生硫酸铝酸钙,这一新生物能膨胀,使原来的体积增大,从而破坏水泥稳定碎石的胶结,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超大粒径的石料颗粒较多时,在拌和、运输和摊铺过程中易产生不易拌匀和大小料分离现象。另外过多的大石子散布在结构层表面,石子不具保水作用,水分散失很快,致使水泥缺水,而无法水解、水化,失去稳定作用,与细集料不能硬结为整体,导致混合料局部松散、强度低和不平整等质量缺陷。细集料中应严格控制0.5mm 以下的含量,因为 0.5mm 以下的细集料常带有一定的塑性指数,含量多会直接导致水泥稳定碎石干缩应变系数大,易产生裂缝,使强度降低。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石屑等筑路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先实验室要经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然后以此配比制成度件,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保湿养护 6 天,浸水 1 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经实验得知:经过对集料为砂、碎石、水泥和集料为粉煤灰、碎石、水泥的两种配比试验,结果发现掺加粉煤灰的水泥稳定混合料和易性较好,试块易成型,成型后的试块外观较好,7 天平均强度也较高。掺加中粗砂的水泥稳定混合料,7 天平均强度达到了4.0MPa~4.1MPa,也能满足设计要求。
  3.混合料拌和。为了保证级配准确,在混合料拌合之前,不仅要使所拌混合物含水量、骨料级配、水泥含量均符合配比要求,而且还要确定各种材料转速。此外,如含水量过小,由于水泥的物理、化学反应不全面,会使混合料易松散,不能成团;而当含水量过大,碾压时则容易形成弹簧。因此,为了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及时调整加水量。同时,拌和应均匀,拌和时间为 2min。
  4.运输。采用性能良好的大吨位自卸车辆运输,数量根据机械组合及运距来定,并略有富余。装车时,为防止出现离析,车辆要不停的前后移动,并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5.铺筑试验段。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正式施工之前,选择l00m 做为铺筑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松铺系数为 1.3。
  6.摊铺。(1)上基层摊铺:拌和机和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摊铺机宜连续作业,为了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时间,摊铺速率限制在lm/min 左右。在摊铺集料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根据以往经验,采用ABC-423摊铺机摊铺,松铺系数为 1.23~1.25 最初摊铺集料时,可用松铺系数的下限1.23,摊铺 20m,碾压完成时,为了确定准确的松铺系数,立即测量3~5个断面的标高,每个断面测量3~5个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应避免纵向接缝,采用2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m~10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以避免离析现象。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窝”,并用新拌混合料进行填补。由于路中排水检查井或下承层局部低洼或波浪,而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不平整,应采用齿耙将其表层耙松,并用新拌混合料找补平整。对于变宽路面,当不宜用摊铺机摊铺时,可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的松铺系数一般为 1.3~1.35,摊铺时应加强离析处理和整平。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每天的工作缝应作横向接缝。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 4h,也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修整整齐,然后立即进行碾压;人工将己碾压密实且高程、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台阶形,将多余的混合料清除干净;摊铺机返回至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2)下基层摊铺:为了保证路基不受损坏,用平地机平出一条宽 4m~5m、厚 5cm 的纵向通道,每 100m 设临时道口,派专人指挥料车卸料。应控制同一类型的车辆装料数量基本相等,根据运料车辆不同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面积,由远到近将混合料按上述计算距离卸置于下承层堆放面积的中间,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有的路段料不够或过多,混合料在下承层上堆置的时间不应过长。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松铺系数可按1.25~1.30 范围内选用。混合料堆放好后,首先用推土机将料堆推开至大致平整,然后每隔10m 在路中心测好高程,最后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7.碾压。碾压是关系到基层内在质量的关键工序,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碾压遵循先轻后重、由低位到高位、由边到中的原则,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值。另外,当实际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度才有保证,当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碾压时容易出现“弹簧”,当实际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度就会达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中气温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要现场及时检测,为了给压实度提供质量保证,自检组紧跟工作组后面,对形成的路面基层及时检测,包括厚度、宽度、压实度、含水量、平整度以及集料的级配等,需要调整时,立即通知工地负责人进行调整。压实后的基层表面应达到平整、无轮迹和隆起现象,压实度达到98%以上,碾压结束后按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接头处理。
  8.养生及交通管制。(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质量检查。并开始养生。(2)养生方法:或用复合土工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在 7d 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3)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小结:
  实践证明,在水泥稳定碎石的项目实施中,如果能够在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施工养护等诸关键点上进行了较好控制,就一定能建设出优质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管理工作探析[J].路桥建设资讯,2011(06)
  [2]王佳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交通工程,2011(04)
  [3] 严卫兵.抗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市政快速路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0(05)
  [4] 王承玖.谈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J].科技信息,2010(21)
  [5] 宋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J].公路交通技術,2004(04)
其他文献
摘要:强夯法在公路路基中的应用较早,早在1988年,有学者就介绍了强夯法加固机场跑道地基的试验研究,之后强夯施工在公路路基中应用逐渐展开。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强夯施工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强夯法,高速公路,路基,沉降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1991年的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
期刊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翠湖片区的历史与现状  1.1.历史文化背景  翠湖位于昆明市区五华山西麓,是城区的中心观光点。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翠湖,原称“菜海子”,因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翠湖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 
期刊
摘要:介绍了宏凯鞋业(惠州)有限公司综合楼的通风空调系统和热水系统工程概况和特点,以节能、舒适的角度出发,对空调与热水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及其研究,总结其空调、通风换热、排烟、热回收与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的优势,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综合节能设计情况,以便以后具有借鉴之意义。  关键词:宏凯鞋业;空调;供热系统;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宏凯鞋业(
期刊
摘要:根据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建筑特点和受力特点,基于结构规范对这一结构体系的设计要求,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进行探讨,提出其结构平面布置、立面布置、构造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更为合理和完善的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框架核心筒;受力分析;结构布置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框架核心筒是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称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其
期刊
摘 要:工程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能够反映出整体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影响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因素,讨论了进行企业工程建设管理研究与分析的必要性,并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工程管理、创新工程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切实措施,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企业;工程管理;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许多地铁所采用的刚性接触网T头螺栓定位装置存在的设计缺陷,然后以深圳地铁蛇口线首通段接触网设备为例,重点介绍了其所采用的整治方法和设计思路,其选择的方案具有以最小的成本最简单的流程治理最重要缺陷的优点,对其他采用相同设备的地铁单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刚性接触网;T头螺栓;解决方案;偏转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飞速前进,同时在建设中存在大量的软土地基需进行处理,为此本文结合工作中实践经验,龙江工业路分离式立交工程设计为例,针对采用水泥深层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及其研究,总结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其措施,为同类型软基路段的软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质量措施检验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项新兴的桩基础形式,近年来在沿海等一带地区广范应用。此种混凝土管桩生产规模大,施工方便,对临近建(构)筑物影响小,多采用液压机械施工,噪音小,无污染,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施工方法。今年在吉林凯赛项目施工中,采用此种桩基础施工。施工中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节约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这是一种新型的基桩,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各类房屋建筑工程与日俱增。虽然房屋建筑的增多给城市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景象,但是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也随之凸显,这与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减排要求产生严重矛盾。在房屋建筑中,电气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40~60%左右,属于耗能大户。为此,想要实现建筑节能就必须降低电气能耗。基于此点,本文就房屋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策略进行浅谈。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对于我国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而言,已经面临着失去对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承与破坏,因此,发展中式园林在小区中的作用是对传统园林设计蕴含的文化理念、自然理念及低于景观的延续,创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形成新中式园林的特色。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小区;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居住区对于城市居民而言非常的重要,居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