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把他们的机密想法展示给微软之前应该三思。”1991年,Go公司创始人之一杰瑞·卡普兰这样说。
卡普兰的说法引起了盖茨的不满,他给卡普兰打电话时恶语相向。
卡普兰起初想起诉微软,但他认为美国的公司法是为大公司制定的,它只保护那些财力雄厚能够打法律持久战的人,与微软相比,“Go公司几乎付不起到法庭的车费”。
创意来自飞行途中的假寐
“我经常是一觉醒来就有了创意。不是我拥有创意,而是创意拥有我,这我可控制不了。”曾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员的卡普兰这样说,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上世纪80年代初,莲花公司的创始人米切尔·卡普尔找到了他。卡普尔想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管理个人信息,比如处理日历、日记、办事清单和手机短信等,他与卡普兰一拍即合。
1987年2月,卡普兰与卡普尔一起乘坐后者的私人飞机,从波士顿飞往旧金山。机舱里只有他们两人,他们围绕公司业务、技术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交谈中,卡普尔拿出一台康柏286笔记本电脑,这是当时具有台式机功能的第一代笔记本电脑。他打开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然后以让卡普兰眼花缭乱的速度,从外套、衬衣和裤子的口袋中拿出了五花八门的便笺,上面记着卡普尔随手记下的各种信息,包括公司业务、个人事务,卡普尔将它们录入到自己的电脑中。
看着卡普兰目瞪口呆的样子,卡普尔自嘲地笑了一下,从衣兜里又摸出了一张,这次是一张写了几行字的餐巾纸。卡普尔无奈地对卡普兰说:“你知道,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它让我在整理信息上事倍功半。我真希望能有种办法,让我不必使用这些便笺,而直接把这些信息录进电脑。”
卡普尔的问题引发了卡普兰的思考,在随后的半小时里,卡普兰缄默不语,沉浸在畅想中。当时,笔记本电脑刚面世不久,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康柏286笔记本电脑只能叫做移动式电脑,根本不方便携带。让其变得轻盈便携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键盘可以压缩的空间有限,就是说,如果未来电脑只能用键盘输入的方式的话,其体积缩小程度有限。要像便笺纸那样轻便,就不能采用键盘,而自100多年前肖尔斯打字机诞生以来,键盘输入方式就是西方世界最流行的输入方式。
最早的个人电脑牛郎星采用的是开关输入法,开关输入法很快被乔布斯和沃兹的采用键盘输入法的苹果电脑所取代。其实,根据英文字母排列方式而命名的肖尔斯QWERTY键盘布局并不合理,但由于100多年前的打字机技术不支持快速录入,肖尔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键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间距尽可能排列远一些,延长手指移动的过程。这种键盘格局随后成为打字机乃至电脑键盘的通用方式,比尔·盖茨曾用这种键盘来说明什么叫“事实上”的标准:“英语打字机和计算机键盘上排字母的顺序是QWERTY,没有一条法律说它们必须这样排列。但这样排列行之有效,大多数用户会执着于这种标准。”
因此新一代电脑输入方式如果要挑战这种西方世界流行了100多年的标准,其失败的概率会很大。
百思不得其解的卡普尔和卡普兰休息了一下去吃饭。饭后,卡普兰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小憩一会儿。此次飞行历程比较顺利,途中没有大的颠簸,卡普兰随后睡着了。有人说,大脑潜能巨大,人休息时,大脑的某个部分会继续思考主人未解的难题,并找到答案。所以有时候不要急于寻找问题答案,让问题先在脑海中挂个号。
睡醒的卡普兰有了答案,他对还在录入便笺信息的卡普尔说:“试想一下用手写笔而不是键盘进行录入如何?”
技术先驱分道扬镳
“什么东西应当出现?对我来说,这是个可以想象的最令人激动的问题。在我们没有的东西当中,我们需要有什么?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潜力?”这是微软创始人之一、盖茨的创业伙伴保罗·艾伦说过的一段很有哲理的话。
2002年11月7日,盖茨曾回忆:“当保罗·艾伦和我讨论开办微软公司时,讨论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从大公司使用回归到个人使用的本质时,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将个人电脑软件的功能延伸到人们阅读和书写领域的问题。”
但在1987年前后,把这个问题思考得比较清楚的技术先驱名单中没有盖茨,名单中有卡普尔和卡普兰,还有让·路易·嘉塞和史蒂夫·山口曼,当然还有一批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为什么提这几位的名字?因为卡普尔和卡普兰是本文的主人公,而让·路易·嘉塞和史蒂夫·山口曼则是未来影响苹果iPad走向的人物。
1987年的一天,卡普尔和卡普兰这对组合加上卡普尔的一位同事,与让·路易·嘉塞和史蒂夫·山口曼组合会面。当时是个冬天,户外寒风刺骨,室内则温暖如春,一是因为壁炉烧得很旺,二是因为笔输入和手写市场火红的前景点燃了他们胸中的激情。他们全穿着统一的夏威夷风情衬衣,以示志同道合。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准备成立一个新公司。问题随后产生了,除了史蒂夫·山口曼以外,其余4个人都想成为这个新公司的总裁。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史蒂夫·山口曼对这种争论很反感,他表示自己对此很烦,因为他参与这个“项目”是想从苹果的公司政治中解脱出来,他可不想再深陷漩涡。山口曼随后退出这个小联盟,让·路易·嘉塞也退出,他们回到苹果公司,将讨论中的创意用到了苹果公司的项目中。后来,山口曼成为苹果公司牛顿掌上电脑的项目启动人,嘉塞则在其分管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上实践着某些探讨中的理念。不过不幸的是,嘉塞为苹果开发的第一代笔记本电脑遭遇滑铁卢,山口曼启动的牛顿掌上电脑后来也失败。但他们为苹果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为乔布斯后来的iPad成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卡普尔和卡普兰随后成立了Go公司,开始研发手写输入设备,也就是掌上电脑的前身,卡普尔投资并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卡普兰负责研发。
Go公司的理念深受投资界人士的欢迎,风险投资人士认为投资Go公司可以打出一记“全垒打”,获得20倍以上回报。
可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Go公司的理念超前时代20年,因此在CPU、显示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上面临着数不清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大笔的资金。起初,风险投资商被它的理念所吸引,找来了数千万美元的资金,Go公司因此疯狂烧钱。曾任Go高管的米奇·卡伯尔后来感慨:“最有趣的是,如果它能比较谨慎地花钱,这家公司很可能活到现在,并找到一条实在的出路。”
在寻找资金投入的过程中,Go公司接触到了微软的比尔·盖茨。
底牌亮给微软看
1989年,卡普兰见到了盖茨,谈及了自己公司的蓝图,希望微软投资。听完卡普兰的陈述,盖茨表示微软公司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与Go公司合作,要么等它成功了后再拼命追赶。
不过盖茨不打算投资Go公司,但他表示要和卡普兰合作。他让公司软件项目组的杰夫·莱克斯与卡普兰联系,杰夫·莱克斯召集研发人员评估为Go公司产品开发应用软件的可能性。卡普兰后来在他的书《Start up》中这样描述:“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他要提供人力研究我们的技术并且评估微软的机会,我们要给他们培训并且提供技术支持。文件写道:‘各方同意以推进这个联合项目的目的使用对方的机密信息。参与联合设计和实施工作的微软和Go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能代表自己公司,从对方拥有的商业秘密中谋取利益或占有之。’”
当时,Go公司的笔输入操作系统与微软的操作系统项目组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但微软的应用软件研发项目组希望为Go公司开发产品。卡普兰担心会产生泄密问题。
莱克斯向卡普兰重申了微软内部的技术防火墙政策,即微软内部不同的研发小组在为合作伙伴开发应用软件时,会彼此进行严格的隔离保密,譬如,微软曾经同时为处于竞争状态的苹果和IBM开发应用软件,分别由不同的小组完成,二者之间绝不通气。
随后,微软派出自己的工程师参与到Go公司的项目中,这位工程师深入Go公司,详细地记录了一切。不久,Go公司派出一位主管为微软应用软件部门开了一个基本情况介绍会。这位主管在会上闻到了一丝不祥的味道,他回来告诉卡普兰:“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攻击我,向我解释我们为什么必须使用Windows(操作笔输入电脑)。”微软还暗示如果Go公司不用Windows,微软可能会自己开发笔输入及手写技术。
在后来任微软笔输入项目主管的马林·埃勒看来:“Go打算从零开始发展他们的软件,这意味着它不能与包括Windows应用软件在内的市场上原有的任何软件兼容。让微软为一个还没有操作系统的硬件开发新版的Word 和Excel,这种想法是荒谬的。”
双方不欢而散。但是微软摸清了Go公司的底牌,起初微软将Go看做一个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的硬件公司,但了解到其在操作系统上重起炉灶的决心后,立刻将Go公司列入“格杀勿论”的名单中。因为对于微软来说,操作系统是别的厂商不能动的禁脔,这是它的核心资产,是微软起家和生存之本。而且Go公司见人就说它的手写输入操作系统灵巧、新颖,可以取代微软的Windows,这让微软很恼火。
当时包括IBM、英特尔、AT
卡普兰的说法引起了盖茨的不满,他给卡普兰打电话时恶语相向。
卡普兰起初想起诉微软,但他认为美国的公司法是为大公司制定的,它只保护那些财力雄厚能够打法律持久战的人,与微软相比,“Go公司几乎付不起到法庭的车费”。
创意来自飞行途中的假寐
“我经常是一觉醒来就有了创意。不是我拥有创意,而是创意拥有我,这我可控制不了。”曾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员的卡普兰这样说,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上世纪80年代初,莲花公司的创始人米切尔·卡普尔找到了他。卡普尔想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管理个人信息,比如处理日历、日记、办事清单和手机短信等,他与卡普兰一拍即合。
1987年2月,卡普兰与卡普尔一起乘坐后者的私人飞机,从波士顿飞往旧金山。机舱里只有他们两人,他们围绕公司业务、技术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交谈中,卡普尔拿出一台康柏286笔记本电脑,这是当时具有台式机功能的第一代笔记本电脑。他打开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然后以让卡普兰眼花缭乱的速度,从外套、衬衣和裤子的口袋中拿出了五花八门的便笺,上面记着卡普尔随手记下的各种信息,包括公司业务、个人事务,卡普尔将它们录入到自己的电脑中。
看着卡普兰目瞪口呆的样子,卡普尔自嘲地笑了一下,从衣兜里又摸出了一张,这次是一张写了几行字的餐巾纸。卡普尔无奈地对卡普兰说:“你知道,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它让我在整理信息上事倍功半。我真希望能有种办法,让我不必使用这些便笺,而直接把这些信息录进电脑。”
卡普尔的问题引发了卡普兰的思考,在随后的半小时里,卡普兰缄默不语,沉浸在畅想中。当时,笔记本电脑刚面世不久,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康柏286笔记本电脑只能叫做移动式电脑,根本不方便携带。让其变得轻盈便携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键盘可以压缩的空间有限,就是说,如果未来电脑只能用键盘输入的方式的话,其体积缩小程度有限。要像便笺纸那样轻便,就不能采用键盘,而自100多年前肖尔斯打字机诞生以来,键盘输入方式就是西方世界最流行的输入方式。
最早的个人电脑牛郎星采用的是开关输入法,开关输入法很快被乔布斯和沃兹的采用键盘输入法的苹果电脑所取代。其实,根据英文字母排列方式而命名的肖尔斯QWERTY键盘布局并不合理,但由于100多年前的打字机技术不支持快速录入,肖尔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键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间距尽可能排列远一些,延长手指移动的过程。这种键盘格局随后成为打字机乃至电脑键盘的通用方式,比尔·盖茨曾用这种键盘来说明什么叫“事实上”的标准:“英语打字机和计算机键盘上排字母的顺序是QWERTY,没有一条法律说它们必须这样排列。但这样排列行之有效,大多数用户会执着于这种标准。”
因此新一代电脑输入方式如果要挑战这种西方世界流行了100多年的标准,其失败的概率会很大。
百思不得其解的卡普尔和卡普兰休息了一下去吃饭。饭后,卡普兰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小憩一会儿。此次飞行历程比较顺利,途中没有大的颠簸,卡普兰随后睡着了。有人说,大脑潜能巨大,人休息时,大脑的某个部分会继续思考主人未解的难题,并找到答案。所以有时候不要急于寻找问题答案,让问题先在脑海中挂个号。
睡醒的卡普兰有了答案,他对还在录入便笺信息的卡普尔说:“试想一下用手写笔而不是键盘进行录入如何?”
技术先驱分道扬镳
“什么东西应当出现?对我来说,这是个可以想象的最令人激动的问题。在我们没有的东西当中,我们需要有什么?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潜力?”这是微软创始人之一、盖茨的创业伙伴保罗·艾伦说过的一段很有哲理的话。
2002年11月7日,盖茨曾回忆:“当保罗·艾伦和我讨论开办微软公司时,讨论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从大公司使用回归到个人使用的本质时,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将个人电脑软件的功能延伸到人们阅读和书写领域的问题。”
但在1987年前后,把这个问题思考得比较清楚的技术先驱名单中没有盖茨,名单中有卡普尔和卡普兰,还有让·路易·嘉塞和史蒂夫·山口曼,当然还有一批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为什么提这几位的名字?因为卡普尔和卡普兰是本文的主人公,而让·路易·嘉塞和史蒂夫·山口曼则是未来影响苹果iPad走向的人物。
1987年的一天,卡普尔和卡普兰这对组合加上卡普尔的一位同事,与让·路易·嘉塞和史蒂夫·山口曼组合会面。当时是个冬天,户外寒风刺骨,室内则温暖如春,一是因为壁炉烧得很旺,二是因为笔输入和手写市场火红的前景点燃了他们胸中的激情。他们全穿着统一的夏威夷风情衬衣,以示志同道合。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准备成立一个新公司。问题随后产生了,除了史蒂夫·山口曼以外,其余4个人都想成为这个新公司的总裁。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史蒂夫·山口曼对这种争论很反感,他表示自己对此很烦,因为他参与这个“项目”是想从苹果的公司政治中解脱出来,他可不想再深陷漩涡。山口曼随后退出这个小联盟,让·路易·嘉塞也退出,他们回到苹果公司,将讨论中的创意用到了苹果公司的项目中。后来,山口曼成为苹果公司牛顿掌上电脑的项目启动人,嘉塞则在其分管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上实践着某些探讨中的理念。不过不幸的是,嘉塞为苹果开发的第一代笔记本电脑遭遇滑铁卢,山口曼启动的牛顿掌上电脑后来也失败。但他们为苹果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为乔布斯后来的iPad成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卡普尔和卡普兰随后成立了Go公司,开始研发手写输入设备,也就是掌上电脑的前身,卡普尔投资并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卡普兰负责研发。
Go公司的理念深受投资界人士的欢迎,风险投资人士认为投资Go公司可以打出一记“全垒打”,获得20倍以上回报。
可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Go公司的理念超前时代20年,因此在CPU、显示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上面临着数不清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大笔的资金。起初,风险投资商被它的理念所吸引,找来了数千万美元的资金,Go公司因此疯狂烧钱。曾任Go高管的米奇·卡伯尔后来感慨:“最有趣的是,如果它能比较谨慎地花钱,这家公司很可能活到现在,并找到一条实在的出路。”
在寻找资金投入的过程中,Go公司接触到了微软的比尔·盖茨。
底牌亮给微软看
1989年,卡普兰见到了盖茨,谈及了自己公司的蓝图,希望微软投资。听完卡普兰的陈述,盖茨表示微软公司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与Go公司合作,要么等它成功了后再拼命追赶。
不过盖茨不打算投资Go公司,但他表示要和卡普兰合作。他让公司软件项目组的杰夫·莱克斯与卡普兰联系,杰夫·莱克斯召集研发人员评估为Go公司产品开发应用软件的可能性。卡普兰后来在他的书《Start up》中这样描述:“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他要提供人力研究我们的技术并且评估微软的机会,我们要给他们培训并且提供技术支持。文件写道:‘各方同意以推进这个联合项目的目的使用对方的机密信息。参与联合设计和实施工作的微软和Go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能代表自己公司,从对方拥有的商业秘密中谋取利益或占有之。’”
当时,Go公司的笔输入操作系统与微软的操作系统项目组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但微软的应用软件研发项目组希望为Go公司开发产品。卡普兰担心会产生泄密问题。
莱克斯向卡普兰重申了微软内部的技术防火墙政策,即微软内部不同的研发小组在为合作伙伴开发应用软件时,会彼此进行严格的隔离保密,譬如,微软曾经同时为处于竞争状态的苹果和IBM开发应用软件,分别由不同的小组完成,二者之间绝不通气。
随后,微软派出自己的工程师参与到Go公司的项目中,这位工程师深入Go公司,详细地记录了一切。不久,Go公司派出一位主管为微软应用软件部门开了一个基本情况介绍会。这位主管在会上闻到了一丝不祥的味道,他回来告诉卡普兰:“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攻击我,向我解释我们为什么必须使用Windows(操作笔输入电脑)。”微软还暗示如果Go公司不用Windows,微软可能会自己开发笔输入及手写技术。
在后来任微软笔输入项目主管的马林·埃勒看来:“Go打算从零开始发展他们的软件,这意味着它不能与包括Windows应用软件在内的市场上原有的任何软件兼容。让微软为一个还没有操作系统的硬件开发新版的Word 和Excel,这种想法是荒谬的。”
双方不欢而散。但是微软摸清了Go公司的底牌,起初微软将Go看做一个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的硬件公司,但了解到其在操作系统上重起炉灶的决心后,立刻将Go公司列入“格杀勿论”的名单中。因为对于微软来说,操作系统是别的厂商不能动的禁脔,这是它的核心资产,是微软起家和生存之本。而且Go公司见人就说它的手写输入操作系统灵巧、新颖,可以取代微软的Windows,这让微软很恼火。
当时包括IBM、英特尔、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