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曾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注:排满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口号和奋斗目标),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一个欣赏者,今天我们从中又能发现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等级思想
数千年来,儒家思想始终主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封建等级制度,已经深入影响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曹雪芹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自然也会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浸染。在《红楼梦》一书中,等级观念贯穿始终。大观园中,封建等级思想十分突出。例如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写宝玉梦游幻境,和警幻仙子的对话:“金陵极大,怎么就只有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子呢。”警幻仙子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儿厨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这里,作品把大观园中的女子分等级入册,首冠女子为正册,后为副册,再后为又副册,而庸常之辈则无录也;正册放在厨上,副册则放在下首二厨上;另外,“庸常之辈”、“紧要”等带有尊卑的词语尽是儒家思想跃然纸上。
二、仁爱思想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仁者爱人”,也就是把人当作人,关心人,尊重人,这便是仁。“仁爱”思想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红楼梦》中,对于女孩儿们的各种悲剧性命运,贾宝玉总是怀着深深地怜惜与悲悯之情。如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里写到,凤姐发现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打了平儿。李纨拉平儿入园,宝玉让平儿在怡红院理妆,并为平儿和黛玉伤感:“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尤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因见袭人等不在房内,尽力落了几点痛泪。”
三、孝道观念
何为“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就《红楼梦》来看,儒家的孝道思想贯穿了整部小说的始终,不管是元妃省亲,或是贾母在贾府的威严,都闪耀着孝的光芒。而最大的不孝事件则是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珮”中贾琏偷娶尤二姐一事。贾琏贪图尤二姐的美貌,将身上有服、停妻再娶种种不妥之处都抛之脑后,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导致后来被告“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罪。贾琏的行为,极大地违反了孝道,不仅让自己获罪,就连整个家族都会受牵连,贾家的列祖列宗也会因此而蒙羞。从整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四、个性解放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社会秩序,轻视个体价值,故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训诫,这是漠视个体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然而《红楼梦》一书,突破了中国轻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局限,含蓄地表达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怀,显示出时代的进步。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待宝黛爱情悲剧的态度。宝黛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纯洁和真挚的,他们大胆追求爱情,不甘受封建礼教束缚,这就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表现。然而他们的爱情却以悲剧而告终,这是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手中,个性解放和传统的观念相冲突。在那个时代,只能以牺牲个性解放为代价。但他们勇敢追求婚恋自主的勇气,敢于突破封建传统思想禁锢的行为,却如暗夜烛光,必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多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恰是个性解放的先驱。
个性解放的另一点表现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特别是贾宝玉的言行。在封建社会,博取功名,封妻荫子是大多数人的追求。然而对于宝玉来说,这些都如梦如烟,他不但厌弃功名富贵,而且公开表达对封建伦理秩序的不满,他喜欢厮混在脂粉堆里,是因为那些女孩子葆有生命本来的天真、善良和纯洁,还没有被社会环境毒化。每当这些弱小的女孩子和无形而庞大的社会伦理秩序发生冲突时,他总是站在这些弱小的女孩子一边。黛玉也如此,在那个明争暗斗,争风吃醋的大观园中,她能洁身自好,从来不懂得看风使舵、讨好贾府上下人等,以争取自己和贾宝玉婚姻的筹码,而是将把自己的自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这也体现出她不从众的个性心理。
五、批判思想
《红楼梦》一书,作者曹雪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背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穷奢极欲,宣告封建社会不可挽回衰败的命运,因而本书也具有极强的批判性。曹雪芹出生于一个百年望族,曾祖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曾做过康熙的保姆,极受康熙宠信,其父也曾担任江宁织造。然而雍正年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曹家先后遭遇了革职、抄家、下狱,从此一蹶不振。家庭由盛转衰,曹雪芹由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正是基于这种经历,他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整个作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封建势力的不满,故才会有借宝玉之身,表达对富贵功名的厌弃,才会将荣宁二府的假恶丑赤裸裸地和盘托出,对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显现出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光芒。也正是这种批判和揭露精神,让作品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个性?
2.《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谁?请简述能表现该人物这一特点的一个故事。
1.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思想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2.贾宝玉。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关爱女性到忘我的程度。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哪里还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责编:胡蕊
一、等级思想
数千年来,儒家思想始终主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封建等级制度,已经深入影响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曹雪芹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自然也会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浸染。在《红楼梦》一书中,等级观念贯穿始终。大观园中,封建等级思想十分突出。例如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写宝玉梦游幻境,和警幻仙子的对话:“金陵极大,怎么就只有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子呢。”警幻仙子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儿厨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这里,作品把大观园中的女子分等级入册,首冠女子为正册,后为副册,再后为又副册,而庸常之辈则无录也;正册放在厨上,副册则放在下首二厨上;另外,“庸常之辈”、“紧要”等带有尊卑的词语尽是儒家思想跃然纸上。
二、仁爱思想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仁者爱人”,也就是把人当作人,关心人,尊重人,这便是仁。“仁爱”思想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红楼梦》中,对于女孩儿们的各种悲剧性命运,贾宝玉总是怀着深深地怜惜与悲悯之情。如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里写到,凤姐发现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打了平儿。李纨拉平儿入园,宝玉让平儿在怡红院理妆,并为平儿和黛玉伤感:“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尤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因见袭人等不在房内,尽力落了几点痛泪。”
三、孝道观念
何为“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就《红楼梦》来看,儒家的孝道思想贯穿了整部小说的始终,不管是元妃省亲,或是贾母在贾府的威严,都闪耀着孝的光芒。而最大的不孝事件则是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珮”中贾琏偷娶尤二姐一事。贾琏贪图尤二姐的美貌,将身上有服、停妻再娶种种不妥之处都抛之脑后,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导致后来被告“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罪。贾琏的行为,极大地违反了孝道,不仅让自己获罪,就连整个家族都会受牵连,贾家的列祖列宗也会因此而蒙羞。从整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四、个性解放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社会秩序,轻视个体价值,故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训诫,这是漠视个体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然而《红楼梦》一书,突破了中国轻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局限,含蓄地表达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怀,显示出时代的进步。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待宝黛爱情悲剧的态度。宝黛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纯洁和真挚的,他们大胆追求爱情,不甘受封建礼教束缚,这就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表现。然而他们的爱情却以悲剧而告终,这是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手中,个性解放和传统的观念相冲突。在那个时代,只能以牺牲个性解放为代价。但他们勇敢追求婚恋自主的勇气,敢于突破封建传统思想禁锢的行为,却如暗夜烛光,必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多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恰是个性解放的先驱。
个性解放的另一点表现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特别是贾宝玉的言行。在封建社会,博取功名,封妻荫子是大多数人的追求。然而对于宝玉来说,这些都如梦如烟,他不但厌弃功名富贵,而且公开表达对封建伦理秩序的不满,他喜欢厮混在脂粉堆里,是因为那些女孩子葆有生命本来的天真、善良和纯洁,还没有被社会环境毒化。每当这些弱小的女孩子和无形而庞大的社会伦理秩序发生冲突时,他总是站在这些弱小的女孩子一边。黛玉也如此,在那个明争暗斗,争风吃醋的大观园中,她能洁身自好,从来不懂得看风使舵、讨好贾府上下人等,以争取自己和贾宝玉婚姻的筹码,而是将把自己的自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这也体现出她不从众的个性心理。
五、批判思想
《红楼梦》一书,作者曹雪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背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穷奢极欲,宣告封建社会不可挽回衰败的命运,因而本书也具有极强的批判性。曹雪芹出生于一个百年望族,曾祖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曾做过康熙的保姆,极受康熙宠信,其父也曾担任江宁织造。然而雍正年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曹家先后遭遇了革职、抄家、下狱,从此一蹶不振。家庭由盛转衰,曹雪芹由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正是基于这种经历,他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整个作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封建势力的不满,故才会有借宝玉之身,表达对富贵功名的厌弃,才会将荣宁二府的假恶丑赤裸裸地和盘托出,对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显现出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光芒。也正是这种批判和揭露精神,让作品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个性?
2.《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谁?请简述能表现该人物这一特点的一个故事。
1.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思想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2.贾宝玉。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关爱女性到忘我的程度。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哪里还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责编: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