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图书馆形成于人类社会的黄金时期,是早期文明的见证,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都是诞生图书馆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始终是记录知识、文献等人类文明形态的场所,具有人类文明宝库之称。而现代图书馆则被置于现代管理理念之下而接受着全新的改造。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探讨现代图书馆如何在保持图书馆固有职能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及发展。
[关键词]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3. 026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23- 0052- 02
图书馆从古代形成以來,其公共性就成为这一机构的基本属性,即以存储文献和图书为职能的图书馆是一种非营利性机构,其管理也是在这样的理念前提下。而进入现代社会,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化面前,必然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计算机、现代通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工作内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多元化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消费更加多样化、科技化和现代化。面对这样的变化,现代图书馆要获得相对自主的管理创新,就要在其内部管理以及对外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图书管理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从书本管理到人本管理
就图书管理而言,传统管理是一种以书本为管理对象的理念,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书本是记录人类思想的载体,而阅读是人类的独有行为,因此书本管理最终是要落到人本管理上来。因此人本管理是现代图书管理理念创新下的必然产物。图书人本管理,就是在图书馆管理中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更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把管理的一切行为都定位于人的行为和需求从而进行管理的模式。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考虑本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素质水平和各种需求等情况,挖掘人的潜能,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使图书馆的活力不断增强。
从读者角度来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读者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趋向“新、精、专、深”,且带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以“内阅外借”为主,处于“守书待读”的被动局面。相比之下,现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文献的借阅,而是日益迫切要求从图书馆得到各种更直接、更准确的信息和知识,这就需要根据读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再简单地通过提供各种书刊的方式来实现,而必须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转换、浓缩与创新等一系列的工作来实现。而从图书馆员角度来看,图书管理已经转变为信息服务,即通过有效收集和分析社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借助现代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基础结构和现代信息网络,从中汲取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紧密关联的发展性、适时性、功能性的知识信息,真正服务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这种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形式融电子化、科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于一体。
2从单纯图书管理到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
图书是记录思想的,而思想本身又是一种信息形式,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而信息的价值又在于及时获取性。社会发展和知识、信息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图书馆向情报化方向发展。电脑、激光、光导纤维等新技术的应用,储存知识和信息载体的密度越来越大,使收藏记录知识的载体形式越来越多。静止的知识输入计算机后,信息和知识传递更加迅速和更加准确,将获得新的活力。可以通过网络把各图书情报机构联成一片,这些又为现代图书情报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献藏库,而是开始具有一定且专业化的情报处理和检索职能。可以说,情报职能已经成为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区别特征之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图书情报人员,其基本任务是,如何使读者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以最迅捷的速度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最及时和准确的情报信息,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中心服务平台的搭建,图书馆、档案局和情报研究所就可以凭借网络平台超越各自部门的实体局限,实现资源合理共享。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还有利于图书情报工作技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如采用光学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实体的储存、传递缩微化;或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的输入、检索、组织、通讯、统计等工作自动化;还可采用声像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的利用视听化;利用网络化系统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服务自动化。
3从公共化图书管理到实体化图书管理
前已述,自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公共性就是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在现代管理体制下,出于应对全新的文化市场环境和文化政策的考虑,这种特征发生了变化,其公共性逐步变成了实体化。尤其是随着社会对图书需求的应用性加强,图书情报管理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图书机构从单纯的服务性机构开始向融服务与经营于一体的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服务的实体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机构向实体化的方向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中情报信息功能的强化和社会需求应用性的加强,使得图书管理事业日益成为新兴信息产业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图书情报事业作为社会公益性组织的特点日趋弱化,更加显露出产业化的特点。从而使得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并整合商业化的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全面革新了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自然也对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组织的实体化倾向,或者说是商业化的情报信息组织和事业化的图书管理组织的高度融合,将促进人们变革旧观念,并从利益机制上保证和促进图书管理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德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计划与读者管理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1).
[2]张楠.建立图书馆营销机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
[3]孟怀珍.论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服务[J].内江科技,2010(3).
[关键词]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3. 026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23- 0052- 02
图书馆从古代形成以來,其公共性就成为这一机构的基本属性,即以存储文献和图书为职能的图书馆是一种非营利性机构,其管理也是在这样的理念前提下。而进入现代社会,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化面前,必然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计算机、现代通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工作内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多元化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消费更加多样化、科技化和现代化。面对这样的变化,现代图书馆要获得相对自主的管理创新,就要在其内部管理以及对外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图书管理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从书本管理到人本管理
就图书管理而言,传统管理是一种以书本为管理对象的理念,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书本是记录人类思想的载体,而阅读是人类的独有行为,因此书本管理最终是要落到人本管理上来。因此人本管理是现代图书管理理念创新下的必然产物。图书人本管理,就是在图书馆管理中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更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把管理的一切行为都定位于人的行为和需求从而进行管理的模式。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考虑本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素质水平和各种需求等情况,挖掘人的潜能,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使图书馆的活力不断增强。
从读者角度来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读者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趋向“新、精、专、深”,且带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以“内阅外借”为主,处于“守书待读”的被动局面。相比之下,现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文献的借阅,而是日益迫切要求从图书馆得到各种更直接、更准确的信息和知识,这就需要根据读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再简单地通过提供各种书刊的方式来实现,而必须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转换、浓缩与创新等一系列的工作来实现。而从图书馆员角度来看,图书管理已经转变为信息服务,即通过有效收集和分析社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借助现代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基础结构和现代信息网络,从中汲取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紧密关联的发展性、适时性、功能性的知识信息,真正服务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这种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形式融电子化、科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于一体。
2从单纯图书管理到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
图书是记录思想的,而思想本身又是一种信息形式,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而信息的价值又在于及时获取性。社会发展和知识、信息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图书馆向情报化方向发展。电脑、激光、光导纤维等新技术的应用,储存知识和信息载体的密度越来越大,使收藏记录知识的载体形式越来越多。静止的知识输入计算机后,信息和知识传递更加迅速和更加准确,将获得新的活力。可以通过网络把各图书情报机构联成一片,这些又为现代图书情报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献藏库,而是开始具有一定且专业化的情报处理和检索职能。可以说,情报职能已经成为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区别特征之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图书情报人员,其基本任务是,如何使读者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以最迅捷的速度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最及时和准确的情报信息,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中心服务平台的搭建,图书馆、档案局和情报研究所就可以凭借网络平台超越各自部门的实体局限,实现资源合理共享。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还有利于图书情报工作技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如采用光学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实体的储存、传递缩微化;或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的输入、检索、组织、通讯、统计等工作自动化;还可采用声像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的利用视听化;利用网络化系统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服务自动化。
3从公共化图书管理到实体化图书管理
前已述,自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公共性就是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在现代管理体制下,出于应对全新的文化市场环境和文化政策的考虑,这种特征发生了变化,其公共性逐步变成了实体化。尤其是随着社会对图书需求的应用性加强,图书情报管理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图书机构从单纯的服务性机构开始向融服务与经营于一体的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服务的实体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机构向实体化的方向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中情报信息功能的强化和社会需求应用性的加强,使得图书管理事业日益成为新兴信息产业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图书情报事业作为社会公益性组织的特点日趋弱化,更加显露出产业化的特点。从而使得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并整合商业化的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全面革新了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自然也对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组织的实体化倾向,或者说是商业化的情报信息组织和事业化的图书管理组织的高度融合,将促进人们变革旧观念,并从利益机制上保证和促进图书管理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德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计划与读者管理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1).
[2]张楠.建立图书馆营销机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
[3]孟怀珍.论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服务[J].内江科技,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