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法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当前诗歌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面面俱到,导致诗歌朗读活动无法有序开展。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齐读一遍,等到教师将诗歌中的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再重新齐读一遍,导致诗歌朗读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功效。基于此,教师想要充分发挥诗歌教学中的语言魅力,就需要将诵读法落到实处,保障诗歌教学课堂质量。
   在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有关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教师在传统课堂诵读法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对该手段进行优化,积极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促使诵读法内涵不断更新[1]。从诵读法的字面意思来看,诵指代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在理解诗歌文本的基础上,凭借自身记忆对读过的文字进行回忆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够不断积累自身丰富的语文表达素材,还可以在回忆表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诗歌内容的记忆。读,指代的是学生将无声的书面语通过自己的表述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口、眼、耳等各个器官,使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见,诵读法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通过口诵眼觀等,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深刻内容,最终使其全面深入理解文本。
   诵读法作为常见的诗歌教学手段,对提高诗歌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诗歌诵读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随后将诵读与讲述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最后还要采取多种诵读方式,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短歌行》为例,探究了诵读法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一、明确《短歌行》诗体,把握诗歌诵读方法
   众所周知,不同诗歌有着不同类型的体裁,因此诵读技巧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应用诵读法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先对诗歌的体裁与诵读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认识,而后才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活动中把握诗歌[2]。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短歌行》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短歌行》是一篇以乐府旧题创作为基础的乐府诗。在正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短歌行》与《长歌行》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所谓的长短,并不是诗歌字数的长短。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短歌行》与《长歌行》曲调之间的不同,也就是两首诗歌唱的方式不同。那么,《短歌行》应该怎么唱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节奏、拖腔,这种题材有助于抒发忧愤之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短歌行》进行诵读,在此过程中要切记微吟不宜过长,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对《短歌行》进行精准把握。
   二、学生进行自主范读,体悟诗歌感情基调
   对于诗歌而言,所谓“情动而辞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时,应用诵读法的主要工作内容便是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个优秀学生进行范读,并且让其阐述这样读的原因,同学也可以对范读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与反复诵读过程中对诗歌内容进行探究。最终促使学生能够对《短歌行》这篇诗歌的内涵进行把握,体会到作者当时写《短歌行》的心情,学生在后期诵读过程中也会更加充满感情。在同学们朗读到《短歌行》中渴望贤能之人的相关语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进行探究,那便是贤能之人难求,使其体会到作者的那种忧思之情[3]。
   三、诵读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内涵
   在高中诗歌教学活动中,虽然诵读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注意教学手段多样化,不能忽视了其它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味的重讲,将会扼杀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如果一味的重诵读,将会导致学生无法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某一层面。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诗歌教学活动时,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与学生加强沟通,使其在师生互动当中可以掌握有关诗歌的相关内容[4]。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短歌行》这篇诗歌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很多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对于“心念旧恩”这一内容不能透彻理解,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要着重讲解。对这几句诗歌进行逐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象贤才越阡度陌的,不顾路途遥远奔向作者,相见恨晚的情景。也可以将这几句诗词理解为作者在宴会上对于投奔自己的贤才表示感激,对于还未投奔自己的有才之士进行拉拢。在为学生答疑解难之后,学生们才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对于作者情感才能更加精准的把握。
   四、采取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诗歌而言,诵读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教师或者学生对诗歌进行范读,又例如根据诗歌内容选择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各种朗读方式灵活运用,因此能够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诵读法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5]。对于《短歌行》这篇文章而言,一直以来作者的创作时间都饱受争议,创作时间不同意味着作者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心情有所不同,那么在诵读过程中语调也会因此变化。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或者相关文献,找到资源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这样一来,在学生相互讨论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两种创作时间诵读诗歌的语调,让其感受情感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对《短歌行》加强理解。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高中诗歌教学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讲授有关《短歌行》这篇诗歌时,可以采用诵读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对《短歌行》的体裁等进行认知,随后通过学生范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基调,最后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与讲授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飒.字字读来皆珠玑声声诵出真性情——以《渡荆门送别》的课堂实录为例浅谈诗歌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J].语文课内外,2020(003):112-113,91.
   [2]高曙燕.多向研习文本深度挖掘神韵——以《短歌行》为例谈古诗鉴赏路径[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05):33-34.
   [3]林娴.流行歌曲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以《诗经》教学为例[J].海峡科学,2016(011):104-106.
   [4]刘蓓.层次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以《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为例[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11):89-89.
   [5]梁明霞.古诗词诵读比赛培训策略探析——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J].中外交流,2019(011):59-59.
  金盛林,安徽省怀宁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要么侧重于认知,要么侧重于情感,又或者是认知与情感的综合,这实际上也对应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课程改革当中,曾经有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如今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區,回首20年前开始的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再思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笔者以为,在实际的教材分析或者文本解读过程中,固然没有必要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完全切割,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之下,偏重于某一方面还是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选入课本的每一篇经典课文的解读,通常都有着两个思路:传统的课文解读思路是紧扣课文,完全以课文作为解读的对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具备应有的深度。但是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解读的对象只是课文本身,因此不足以保证学生具有必要的广度。而对于教师而言,日复一日的对课文解读,容易让教师形成一种课文解读疲劳,并且容易让教师的课文解读视角变得狭窄。为了规避这些缺
文本特征,首先指它的文体特征。文体特征,是教学内容确立的重要因素。其次,与其相应的表情达意方式,也是文本特征的一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高中文言教学中,应基于文本特征和核心素养视域处理文本、设计教学,从而打造精美的课堂。   一、根据文本
最新的部编语文教材中,变化最大的无疑是自读课文。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加大了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凸显了自读课文的课型特点。并且在自读课文的体例编排上,新教材也做了精心的调整,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样式:①文章后面增加了阅读提示,给予学生链接材料和补充信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②文本中附带了贴心的“旁批注解”,把整篇文章的重点及时提示给学生,及时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③自读课文的两侧
《项链》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一个阶段里有简单化的倾向,认为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主人公追求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这种虚荣心导致了一场生活的变故,从而使主人公失去了十年的青春年华。这样概括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不太全面的,有简单化的倾向,不太符合作品的愿意。实际上《项链》所表现的思想是双重的——由主人公玛蒂尔德物质生活的虚荣心作祟,而导致她的一场变故,丢失了一挂贵重的项链,这个变故对一个小市民来说是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PISA阅读素养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反思和参与的能力”。重点测试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下提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五、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多
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的普遍的情感。肖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人钦敬的民族英雄,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土,怀念亲人,音乐成为表达他对家乡思念的媒介,也成为他召唤人民对敌斗争的武器。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肖邦诞生地波兰热那佐瓦沃拉的自然美景,介绍肖邦故居的历史与现状,追叙肖邦不平凡的一生,着重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
女性形象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人生苦短、儿女情长的核心基础上更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妇女受传统伦理思想和封建意识桎梏的影响,与西方女性的性格特征有着典型的差异,对其进行辩证分析,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也有助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英国)代表小说《简·爱》给世人带来了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简·爱,她的人生经历和典型性格鲜明突出,历
一、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的校外校内背景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是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8月2日发布的文件。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类文本的素材虽然远离学生的生活,但是又富有教育意义。对于这样一类文本的教学,如果只满足于间接经验的传递,那学生很难形成感性的认识,没有以感情的认识作为基础,理性认识也就很难形成;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又不可能形成与文本相关的直接经验,因此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教学是不可能发生的。面对这样的矛盾,如何做到既有效丰富学生的经验,同时又不影响学生文本解读的效率呢?笔者以为这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