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初中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能训练,让学生们有一副好身体,也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学生们也应当重视体能训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保证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策略
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内容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每当哪一科教师感觉教学进度不够理想,就会与体育老师协商,占用体育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且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体育教师虽不愿相让,但奈何校领导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事不闻不问,甚至偏帮其他教师占用体育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摒弃传统思想,重视对初中生的体能训练,重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素质,以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一、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兴趣是引导我们将一件事情进行下去的一大动力,要想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能训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为学生的身体健康考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整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当的体能训练,以保证学生们的身體健康为主,以完成教学目标为辅。同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给他们讲一些奥运健儿的故事,在运动会赛场上取得的成绩;或是给学生们讲解身体的肌肉组成,告知学生们体能训练对于肌肉耐力的提升,对身体机能的改善和强化作用等等。只有让学生们不抵触,才能让体能训练起到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当讲解到某个训练动作时,仔细为学生们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学生们这样训练的好处,在学生们听得正高兴的时候,为学生们定下每周训练几次的目标。尤其是在进行跑步训练的时候,教师要着重为学生们讲解跑步的呼吸要领和正确的迈步方法,以口头奖励的形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减轻学生们对跑步训练的压力。
二、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体能训练并不是只要吃的苦多、训练量大就能取得效果的,正相反,超负荷的运动会对学生们的身体产生负担,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造成学生受伤,更容易引发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特点,为学生们设计专业性、针对性的训练,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但又不能影响学生们正常学习生活。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几个方面,教师务必要做到让学生们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能训练之前,要进行适当的柔韧训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运动前准备活动,提高训练效果,同时又保证学生们的身体不容易受伤。
力量素质包括腕力训练、上肢训练、腰腹部训练和下肢训练,在考试方面主要表现为握力、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长短跑等。手腕是比较脆弱的地方,所以训练强度不能过大,可以做诸如抓举实心球、单杠悬垂等动作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到手腕;上下肢属于耐受肌肉,可以进行一些相对高强度的训练,诸如引体向上、俯卧撑、蛙跳和高抬腿等动作,并进行反复练习;腰腹是人体的核心,且在训练过程中会涉及全身肌肉的运动,要作为训练重点。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在力量素质的练习中就能一并练习,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需要教师督促和引导。
三、落实合理训练教学
体能训练种类繁多,每种训练起到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往往需要多种训练配合才能起到应有的训练效果。而且体能训练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产生卓越的效果,但体育课毕竟每周只有两节,要想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就保证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锻炼,而且要保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起到锻炼效果。要让学生们保证做到课外训练,主要还是看教师能不能激发学生们对锻炼的正确认识,能不能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起他们锻炼的兴趣。
初中生还是小孩子,还保留着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比如把枯燥无味的训练举办成比赛、游戏,让学生们在乐趣中提高自身素质。此外,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中宿舍、绿化等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们做有氧运动,激发学生们的训练兴趣和训练热情,保质保量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例如,在乒乓球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组,让几组同组分别训练,或者对手训练。在期末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选出最佳小组,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训练激情。
初中体育课堂是对学生们体能进行系统训练的起点,教师应重视体能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们设计适量训练,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们以好的身体和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同时,教师应注意教学手段,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等教学资源,分析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保证体能训练的长期进行,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主动参与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关键词】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策略
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内容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每当哪一科教师感觉教学进度不够理想,就会与体育老师协商,占用体育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且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体育教师虽不愿相让,但奈何校领导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事不闻不问,甚至偏帮其他教师占用体育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摒弃传统思想,重视对初中生的体能训练,重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素质,以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一、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兴趣是引导我们将一件事情进行下去的一大动力,要想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能训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为学生的身体健康考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整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当的体能训练,以保证学生们的身體健康为主,以完成教学目标为辅。同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给他们讲一些奥运健儿的故事,在运动会赛场上取得的成绩;或是给学生们讲解身体的肌肉组成,告知学生们体能训练对于肌肉耐力的提升,对身体机能的改善和强化作用等等。只有让学生们不抵触,才能让体能训练起到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当讲解到某个训练动作时,仔细为学生们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学生们这样训练的好处,在学生们听得正高兴的时候,为学生们定下每周训练几次的目标。尤其是在进行跑步训练的时候,教师要着重为学生们讲解跑步的呼吸要领和正确的迈步方法,以口头奖励的形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减轻学生们对跑步训练的压力。
二、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体能训练并不是只要吃的苦多、训练量大就能取得效果的,正相反,超负荷的运动会对学生们的身体产生负担,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造成学生受伤,更容易引发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特点,为学生们设计专业性、针对性的训练,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但又不能影响学生们正常学习生活。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几个方面,教师务必要做到让学生们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能训练之前,要进行适当的柔韧训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运动前准备活动,提高训练效果,同时又保证学生们的身体不容易受伤。
力量素质包括腕力训练、上肢训练、腰腹部训练和下肢训练,在考试方面主要表现为握力、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长短跑等。手腕是比较脆弱的地方,所以训练强度不能过大,可以做诸如抓举实心球、单杠悬垂等动作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到手腕;上下肢属于耐受肌肉,可以进行一些相对高强度的训练,诸如引体向上、俯卧撑、蛙跳和高抬腿等动作,并进行反复练习;腰腹是人体的核心,且在训练过程中会涉及全身肌肉的运动,要作为训练重点。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在力量素质的练习中就能一并练习,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需要教师督促和引导。
三、落实合理训练教学
体能训练种类繁多,每种训练起到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往往需要多种训练配合才能起到应有的训练效果。而且体能训练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产生卓越的效果,但体育课毕竟每周只有两节,要想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就保证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锻炼,而且要保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起到锻炼效果。要让学生们保证做到课外训练,主要还是看教师能不能激发学生们对锻炼的正确认识,能不能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起他们锻炼的兴趣。
初中生还是小孩子,还保留着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比如把枯燥无味的训练举办成比赛、游戏,让学生们在乐趣中提高自身素质。此外,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中宿舍、绿化等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们做有氧运动,激发学生们的训练兴趣和训练热情,保质保量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例如,在乒乓球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组,让几组同组分别训练,或者对手训练。在期末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选出最佳小组,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训练激情。
初中体育课堂是对学生们体能进行系统训练的起点,教师应重视体能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们设计适量训练,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们以好的身体和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同时,教师应注意教学手段,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等教学资源,分析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保证体能训练的长期进行,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主动参与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