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世界摄影的发展轨迹类似,中国摄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沙龙摄影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郎静山、简庆福和陈复礼等在国际摄影沙龙中取得过杰出成就的中国摄影师仍然是广大摄影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偶像。而且他们的摄影风格、审美意趣和对摄影的主张与观点在当下仍然常见诸各类摄影活动和报道中,也激励着更多摄影师走上沙龙摄影之路。
在采访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和国际艺术摄影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时,他们都提到,中国摄影师成为当代摄影沙龙中越来越不可小觑的力量,获奖人和获奖作品逐年增多。虽然参加当下摄影沙龙活动的众多摄影师很难再有郎静山、简庆福和陈复礼等大家的名气,但就奖项数量而论,超过前辈们的人不在少数。
朱汉举就是这样一位。他自小在父亲的照相馆里接触摄影,耳濡目染,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一点基础的摄影技术知识,同时又有机会实践操作,从此爱上了摄影。1997年,他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学习,毕业后到在苏州吴江创办了一家婚纱影楼(1998年)。目前,他在苏州投资了两家专业婚纱影楼,兼做其他一些投资生意。
朱汉举现在的职业并非摄影师,但每年都会把很多时间用在摄影创作、参赛、领奖上,仅2017年他便在各种国际摄影沙龙赛事活动中荣获包括41项金牌奖、16项银牌奖、24项铜牌奖、国际荣誉勋带奖等的奖项102项。
从1999年开始,朱汉举参加的国际摄影沙龙赛事活动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获得各类奖项7000余个,主编出版3本摄影书,举办了4次个人人像摄影作品展。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加入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GPU国际摄影家联盟等协会组织。
朱汉举说自己选择了“一条商业养艺术的道路”,摄影是他骨子里的爱。这大概也是众多参加摄影沙龙的人共有的感受。每年,正是凭借这种热爱,在必须自己负担模特费、场地费、器材费、摄影团队费等费用情况下坚持摄影,而众多国际影展影赛的荣誉和随之发展的拍摄技能正是最大的回报。
以下,我们采访了朱汉举,请他分享自己近20年来积累的“打奖”攻略,希望能给意在收获摄影沙龙奖项的读者们以帮助,并有共鸣。
你什么时候开始参加国家摄影沙龙比赛和影展的?初衷是什么?开始面临过哪些困难?
朱汉举:我是从1999年5月参加国际摄影沙龙比赛的,首战告捷,在香港沙龙影友协会第32届国际摄影沙龙大赛中荣获美国摄影学会PSA金奖,这对当年的我激励非同寻常。当时一直参加国内摄影比赛,偶尔从一家摄影报纸上看见一则国际摄影沙龙征稿启事,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刚参赛时的困难,首先是信息渠道不畅,很多的国际赛事不知道怎么参加,语言沟通也有一些障碍。
你是RPS、PSA、GPU等国际摄影组织的会员,加入这些协会的初衷是什么?从中有哪些获益?
朱汉举:美国摄影学会(PSA)、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PS)、国际摄影师联盟(GPU)等几个协会是世界上权威的摄影组织。加入这些协会,首先要在其认可的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并具备相应的摄影协会会员资格。通过申请、缴纳会费后成为会员,可定期收到他们的会刊。PSA~HRPS有荣衔和星级体系,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国际赛事成绩进行申报获得相应的荣衔和星级荣誉,这份荣誉对于激发会员的摄影创作有着重要意义。加入国际摄影组织,我是希望了解更多的国际摄影资讯,使得自己的摄影作品内涵不断提升,有机会能在国际的摄影舞台上展示,从而鼓励自己在摄影的道路上成长。
你认为国际沙龙影赛和影展在这些年有什么变化?
朱汉举:从数量上看,国际摄影赛事逐年增加,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国际赛事已得到PSA、RPS、FIAP的认证而更具权威性。这也成就很多有名的赛事,譬如现在世界上最大艺术类赛事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简称奥赛),还有美国PSA国际摄影展、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德国DVF国际摄影三地巡回展等。当然国际赛事也离不开中国的摄影人支持,现在中国不论是体制内的协会还是民间摄影组织都相对活跃,他们每年都在组织人员参加国际赛事或国际摄影节展览,影响也越来越大,有的地方摄影甚至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名片,摄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也在影响着生活。
以你的经验来看,国际沙龙影赛和影展入选和获奖作品的特点有什么?对于摄影师来说有哪些具体要求?
朱汉举:独、特、新、奇是国际影赛中对摄影作品必不可少的要求,作品一定要给读者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须具有思想内涵。一幅成功的作品要想得到评委的青睐必须是要全方位的,不会是凭借单独的某一个点。
对于摄影师来说,首先要研究好参赛作品的要求,譬如参赛主题、文件大小、投稿张数、核实自己的作品是否与征稿主题相吻合。同时,给作品取名也非常重要,一幅作品有一个好的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大多数影赛对数码修片要求很高,如果是纸质照片参赛,对相纸要求是精益求精,同时邮寄时要包装好,不能有折痕,否则前功尽弃。
参赛者可以从相关资料中查询主办方的评委是什么样的工作背景。在国际赛事中中国评委和国际评委有着不同审美观点,国内评委可能对一些视觉冲击力大的作品感兴趣,国外评委可能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感兴趣,譬如长城、藏区、少数民族、东方文化等。
参赛者还要对主办国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要有所了解,有一些国家对于保护动物特别重视,如遇民族祭祀题材的拍摄作品,不能太过于血腥,類似这样的作品得不到评委的好感。还有一些中东阿拉伯国家,女性衣着相对比较保守,作品表现不能过于暴露女性身体,否则会让评委觉得不够尊重他们的国家风俗文化。如果作品中有肖像权必须得到被摄者的授权,以免产生法律纠纷。总之有的放矢,才可能成功。
我的经验还有:印度对人体摄影作品也有一定的限制;东南亚国家相对比较喜欢精致唯美的画意作品;欧美国家更注重作品的创新意识甚至前卫风格。现在国内有很多平台做代理机构,譬如尚图坊、PSAChina、上邦国际等。
你获得过很多国际影展和赛事的荣誉和奖项,从你的观察来看,中国摄影师获得奖项和荣誉的数量在这几年有什么变化?
朱汉举:截至目前,我在国际摄影比赛中入选获奖已达几千次。付出才有收获,现在中国摄影师获得的国际赛事奖项越来越多,份量也越来越重,这和中国摄影人努力是分不开的,很多人喜欢唱衰中国文化,也包括摄影,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就是要走出国门,亮出我们自己创作的作品,和世界各国摄影人同台竞技、沟通交流,并通过摄影作品更加了解如今的中国,我们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掌声。
以你的自身体会,国际摄影沙龙赛事和影展目前在国内摄影人群中影响力如何?国内获奖摄影师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与渠道多么?
朱汉举: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有了更多追求,所以摄影人群不断扩大,有很多中国的摄影人已不满足在中国的影赛中角逐,开始关注国际摄影比赛。因此在国际摄影的舞台上经常看见中国摄影人的身影,这种现象不足为奇了!譬如世界上最大的摄影沙龙赛事“奥赛”特意成立中国组。如果中国的摄影师荣获奥赛中国组冠军还有机会被邀请成为下一届赛事评委,并在隆重颁奖典礼现场接受奥赛主席的采访,这种交流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你认为好照片的标准是什么?
朱汉举:我喜欢有思想、有内涵、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好作品必须具备有精神和生命的美,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风格、有情感和故事,方能打动人心。就摄影作品本身而言,首先感动的往往是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很多时候我在想,人的想象是没有空间限制的,是无限的,我们并不是拍不出好作品,而是缺少想象,缺少发现,所谓万物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该沿着自己的想象和行为往美好的方向发展。
获奖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觉得怎么才能更接近成功?
朱汉举:谈起获奖,我始终有一种感受,获奖并不是唯一衡量摄影人的标准,但是可以通过参加摄影比赛,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摄影审美要求,完善自己的作品内涵。我的一次次获奖,就像点燃了一盏盏烛光,温暖照亮了我在摄影的道路上永远前行。
2013年7月,我在肯尼亚马赛马拉目睹了成千上万只角马和斑马迁徙过河的场面,并不宽阔的河中密密麻麻挤满了角马和斑马,其中很多过河后迅速爬上岸,有的老弱病残的角马被河水冲走,有的在上岸时因上岸口太狭窄被活活挤死,有的被踩踏致死。整个场面惨烈而壮观。但由于当时相机电池没电了,我需要重新换好电池,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摄影机会。它让我明白,对于摄影人来说,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的朋友们,坚持付出才会离成功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