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潜力、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能力
一、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以升学或就业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人们在批评现行教学计划、教材和培养方式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教育者只是强调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人像上一代人那样思考、生活和工作。而素质教育是要改变教育上的“惰性”,它的目标是让下一代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世纪的发展速度将比以往整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快,教育给予人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在动态的环境下不致失掉种种发展的机会。现代人应该从知识范围、能力系统、心理状态方面超过前人,成为时代的成功者。所以,素质教育所确立的教学计划、教材和培训方式都是面向未来的。
2、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人的基本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它不是消除差异,而是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与约束的内在机制。素质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社会责任感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创新的
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以往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它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要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已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它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相信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变化。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它要求教师创造特殊的环境、用新颖的方法,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都是典型化、抽象化的一种说法。根据实践和教育家的理论总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表现为:
1、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出发点,片面强调考试成绩。
2、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所谓优等生或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应试教育只照顾少数尖子学生,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如考试成绩)。
3、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艰苦又是愉快的事情,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增强了自治、自立、自信的能力,获得成功者的体验,自觉排除心理挫折的压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才能的发挥,强调严格要求、大作业量,死记硬背,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压抑。
4、素质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有些是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性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入手。应试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只要坚持背诵、模仿、改错的做法,靠加班加点和不断地重复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5、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学行为,只要他们通过心理调节与控制,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应试教育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他们去学习。
三、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有了许多新变化:
1、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学生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回答问题和做作业是很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在推行专业教室或称电子教室,这种专业教室不同于传统教室,它为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与物质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2、要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鼓吹“自发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捷径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消除矛盾,要把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诊断等技术运用到学生身上,寻找他们的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或家庭、社会因素引起的学习障碍。
3、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在各种行为习惯中有正確的、有错误的,有效率高的、有效率低的,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引导。
4、要转变教学观念。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首要一点就是观念的转变。教师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行为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要注意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向课堂要效益,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达到增长知识和才干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能力
一、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以升学或就业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人们在批评现行教学计划、教材和培养方式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教育者只是强调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人像上一代人那样思考、生活和工作。而素质教育是要改变教育上的“惰性”,它的目标是让下一代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世纪的发展速度将比以往整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快,教育给予人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在动态的环境下不致失掉种种发展的机会。现代人应该从知识范围、能力系统、心理状态方面超过前人,成为时代的成功者。所以,素质教育所确立的教学计划、教材和培训方式都是面向未来的。
2、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人的基本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它不是消除差异,而是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与约束的内在机制。素质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社会责任感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创新的
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以往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它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要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已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它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相信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变化。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它要求教师创造特殊的环境、用新颖的方法,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都是典型化、抽象化的一种说法。根据实践和教育家的理论总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表现为:
1、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出发点,片面强调考试成绩。
2、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所谓优等生或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应试教育只照顾少数尖子学生,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如考试成绩)。
3、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艰苦又是愉快的事情,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增强了自治、自立、自信的能力,获得成功者的体验,自觉排除心理挫折的压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才能的发挥,强调严格要求、大作业量,死记硬背,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压抑。
4、素质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有些是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性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入手。应试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只要坚持背诵、模仿、改错的做法,靠加班加点和不断地重复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5、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学行为,只要他们通过心理调节与控制,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应试教育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他们去学习。
三、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有了许多新变化:
1、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学生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回答问题和做作业是很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在推行专业教室或称电子教室,这种专业教室不同于传统教室,它为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与物质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2、要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鼓吹“自发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捷径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消除矛盾,要把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诊断等技术运用到学生身上,寻找他们的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或家庭、社会因素引起的学习障碍。
3、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在各种行为习惯中有正確的、有错误的,有效率高的、有效率低的,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引导。
4、要转变教学观念。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首要一点就是观念的转变。教师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行为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要注意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向课堂要效益,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达到增长知识和才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