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各界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优秀人才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我国为使大学生专心学业,建立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体制,使有经济困扰的大学生十分受益。这种体制的实行虽然帮助了贫困生,但是却出现了学生对此事不予感恩的现象。贫困学生的意识淡漠给社会敲响了警钟,由此,高等院校对贫困生接受资助后的感恩教育需要强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感恩教育;模式探索
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我国开始实行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已初步取得了效果。资助政策以学生贷款、贫困助学金以及奖学金的方式帮助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学子,使有梦想有追求的贫困生得以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得到资助的学子们,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助,而且在心灵上也受到了冲击,感受到了国家的关爱和期望,应该以此为据,争做品学兼优的人才,不负国家、党和人民的期望。然而目前存在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不知感恩的现象,认为国家的资助政策是理所应当。作为高等院校的领导者,对这种现象应该深思,应该重视起贫困学子的感恩教育,这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式,使其拥有优良的品德和意识。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1.感恩教育的含义。所谓感恩教育,是指高等教育者通过改变教育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育,对贫困学子实施感恩教育,使学子们有感恩意识,对国家的资助政策知恩图报。感恩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其他教育可以从理论知识入手增加学生们的知识涵养,而感恩教育是要从情感的方向给予学生关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培养其内在涵养。学生的感恩情绪是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引发出来的。
2.感恩教育的作用。建设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主要源于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其良好的品德素养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执行势在必行。大学生的感恩情怀与其社会责任感息息相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具有较高的德育素质,有诚实守信的意识,这样有责任感的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可,可以快速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得到共事者的尊重,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等院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专业知识层面有所建树,更重要的是教育其优良的道德品质素养,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推动高校内的和谐发展。有感恩意识的同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会用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的关怀。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更有担当,更有实力去建设和谐社会。
二、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有许多不良因素,有许多崇尚物质的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好的作用,“拜金”的人通常比较现实,重视物质忽视心灵的收获,大学生接触到这样的社会现象,产生了同样的现实主义思想,完全忽视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缺乏感恩意识。
2.父母没有做好第一任教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关注,孩子的行为主要是学习父母的行为。现代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基本忽略孩子的品德修养,父母的功利心必然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孩子缺乏道德素养,进而缺乏感恩意识。
3.学生本身存在自卑心理。高等院校中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相同,而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都比较虚荣,存在攀比心理。贫困学生身在现实社会当中受到影响,自身存在自卑的心理,往往埋怨的情绪充斥在他们心里,导致其对外界的人和事都有抵触情绪,内心封闭,使其羞于表达。
三、高校针对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1.学校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关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应给予贫困生更多关怀和爱护,关注贫困生生活点滴,进而全面了解贫困生的现状,时刻鼓励他们,使其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高等院校中都有心理疏导部门和专业的教师,学校应该多组织心理疏导活动,让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贫困生调节自身的情绪,这样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使其逐渐打开封闭的内心,受到真情的感化,认识到情感的可贵。
2.定期开展感恩活动。高等院校可以借助社会中的潮流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定期开展感恩活动,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感恩环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从感恩父母开始,使其了解感恩并学会感恩。
3.转换资助形式。最初资助的模式从一定程度给学生造成压力,学生认为自己是几个有限贫困生中的一员,更加自卑,因此高校应该转换资助的形式。当前高校内“勤工助学”活动开展后成果颇丰,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这样可以提供给贫困生良好的机会。可以帮助贫困生养成积极乐观的观念,用劳动获取收益,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感恩学校无偿提供给他们的机会。
四、结束语
我国资助贫困学子工作开展的前提应该建立在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在帮助贫困生走出物质困境的同时强化其道德品质素养,唤醒其感恩意识,使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的进行要重视细节,从点滴入手,从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情怀,使高校的感恩教育得以全面开展,使感恩意识深入到贫困学子心中,让感恩教育得到良好的收效,使感恩教育伴随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獻:
[1]李荣江.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12):70-71.
[2]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7-118.
[3]左克锐.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园,2013(32):37-38.
[4]黄洁.论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感恩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103-105.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感恩教育;模式探索
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我国开始实行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已初步取得了效果。资助政策以学生贷款、贫困助学金以及奖学金的方式帮助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学子,使有梦想有追求的贫困生得以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得到资助的学子们,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助,而且在心灵上也受到了冲击,感受到了国家的关爱和期望,应该以此为据,争做品学兼优的人才,不负国家、党和人民的期望。然而目前存在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不知感恩的现象,认为国家的资助政策是理所应当。作为高等院校的领导者,对这种现象应该深思,应该重视起贫困学子的感恩教育,这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式,使其拥有优良的品德和意识。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1.感恩教育的含义。所谓感恩教育,是指高等教育者通过改变教育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育,对贫困学子实施感恩教育,使学子们有感恩意识,对国家的资助政策知恩图报。感恩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其他教育可以从理论知识入手增加学生们的知识涵养,而感恩教育是要从情感的方向给予学生关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培养其内在涵养。学生的感恩情绪是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引发出来的。
2.感恩教育的作用。建设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主要源于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其良好的品德素养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执行势在必行。大学生的感恩情怀与其社会责任感息息相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具有较高的德育素质,有诚实守信的意识,这样有责任感的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可,可以快速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得到共事者的尊重,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等院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专业知识层面有所建树,更重要的是教育其优良的道德品质素养,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推动高校内的和谐发展。有感恩意识的同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会用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的关怀。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更有担当,更有实力去建设和谐社会。
二、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有许多不良因素,有许多崇尚物质的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好的作用,“拜金”的人通常比较现实,重视物质忽视心灵的收获,大学生接触到这样的社会现象,产生了同样的现实主义思想,完全忽视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缺乏感恩意识。
2.父母没有做好第一任教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关注,孩子的行为主要是学习父母的行为。现代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基本忽略孩子的品德修养,父母的功利心必然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孩子缺乏道德素养,进而缺乏感恩意识。
3.学生本身存在自卑心理。高等院校中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相同,而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都比较虚荣,存在攀比心理。贫困学生身在现实社会当中受到影响,自身存在自卑的心理,往往埋怨的情绪充斥在他们心里,导致其对外界的人和事都有抵触情绪,内心封闭,使其羞于表达。
三、高校针对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1.学校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关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应给予贫困生更多关怀和爱护,关注贫困生生活点滴,进而全面了解贫困生的现状,时刻鼓励他们,使其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高等院校中都有心理疏导部门和专业的教师,学校应该多组织心理疏导活动,让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贫困生调节自身的情绪,这样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使其逐渐打开封闭的内心,受到真情的感化,认识到情感的可贵。
2.定期开展感恩活动。高等院校可以借助社会中的潮流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定期开展感恩活动,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感恩环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从感恩父母开始,使其了解感恩并学会感恩。
3.转换资助形式。最初资助的模式从一定程度给学生造成压力,学生认为自己是几个有限贫困生中的一员,更加自卑,因此高校应该转换资助的形式。当前高校内“勤工助学”活动开展后成果颇丰,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这样可以提供给贫困生良好的机会。可以帮助贫困生养成积极乐观的观念,用劳动获取收益,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感恩学校无偿提供给他们的机会。
四、结束语
我国资助贫困学子工作开展的前提应该建立在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在帮助贫困生走出物质困境的同时强化其道德品质素养,唤醒其感恩意识,使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的进行要重视细节,从点滴入手,从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情怀,使高校的感恩教育得以全面开展,使感恩意识深入到贫困学子心中,让感恩教育得到良好的收效,使感恩教育伴随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獻:
[1]李荣江.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12):70-71.
[2]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7-118.
[3]左克锐.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园,2013(32):37-38.
[4]黄洁.论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感恩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103-105.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