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对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明确,并基于社会整体就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就业指导方法,以期提升艺术类毕业生未来实践竞争力,强化高职艺术类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關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38;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高职艺术类院校是其中关键一环,被称为“艺术类实用性技术人才摇篮”[1]。一直以来,对于高职教育及毕业生就业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及国家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始终难以跨越就业难题。
一、理论基础
一是职业兴趣理论。美国职业倡导专家John Holland在1959年首次提出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兴趣爱好与其所从事职业具有直接联系,个体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源自个人兴趣。一般情况下,人格可分为六大类型,研究型、社会型、现实型、企业型、艺术型、常规性,不同类型界限分明,相互之间呈对立关系。求职者可以自身人格类型为依据进行职业类型的选择,在提升求职成功率的同时,推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二是择业动机理论。择业动机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Victor.H.Vroom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新型概念,文中明确指出,效价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对员工个体行为动机强度有着直接影响,而职业效价、个体职业观、职业兴趣、职业声望等相互统一、相互联系[2]。
二、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调研
(一)调查样本
本研究采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自行设计的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表,详见表1。
(二)调查结果
第一,就业报告。在本次调研过程中详细查阅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报告。2017—2019年该院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 613人、1 654人、1 629人。
第二,就业考虑。一是薪酬因素。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更加注重职业的薪酬待遇,甚至容易产生额外的薪酬期望,在物质方面的要求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毕业生这种较高的就业期盼在面对实际薪酬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较大落差。造成这种心理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类毕业生在艺术专业上的投入量较大,部分学生初高中阶段便开始学习该专业,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方面,均超出普通专业。再加上艺考生需来往各院校,路费、考试费等成本投入巨大,出于对前期投入的考虑,毕业生期望在后期实践中得以相应的回报。但受社会经济局势的影响,市场人才竞争尤为激烈,毕业生无法通过就业获得理想的薪酬。二是就业前景。在当前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就业市场达到了一种高饱和状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尽管该院校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较为稳定,但就业满意度整体偏低,很多情况下毕业生所选择岗位与心中预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毕业生退出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转而退居于家乡二三线城市。三是就业地区。除薪酬和发展前景等因素之外,另一个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为地区。根据问卷访谈结果,有近75%的毕业生趋向于北上广、东部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选择中部或西部地区就业学生仅为19%和6%。
三、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灵活就业(含创业)比例逐年递增,但缺乏持久动力
2017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中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升学的占比分别为77.82%、0.06%、21.25%,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9.13%。2019年毕业生中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升学的占比分别为75.29%、0.25%、21.89%,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7.42%。
(二)短期就业比较普遍,频繁更换工作影响就业稳定
当前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存在大量非常规性就业,再加上艺术类毕业生在精神上追求自由、纯粹,难以忍受“朝九晚五”工作束缚,选择独立设计师、独立策展人、独立摄影师等自由职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比如,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美术、雕塑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多选择文化传媒以及艺术团体等工作单位。
(三)专业对口岗位严重不足,对学生就业造成压力
与普通类毕业生不同,艺术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行业领域,如室内艺术设计、游戏设计与制作、装饰艺术设计、应用艺术设计等。但各类毕业生在毕业后大多选择发达城市就业,导致发达城市存在严重的人才供大于求和所从事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等现象。
四、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法
(一)进一步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统筹管理
第一,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增强艺术类毕业生竞争力。目前,受就业机制影响,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要求应聘者需具备较高学历。在非发达地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也同样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起点,这一标准无形中增加了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程度。对此,相关政府机构需加快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法律层面的制约为毕业生营造规范化、秩序化、正规化的工作环境。同时,针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西部贫困山区的毕业生,给予政策上的鼓励,为其生活条件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二,加大就业服务体系,提高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艺术类院校需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就业条件,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起信息沟通桥梁;积极构建融合海量就业资源的数据共享和开设信息畅通的网络信息平台,由学校收集各类就业培训信息和招聘信息,在学校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跟踪关注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其提供持续性的就业咨询服务;不断提升其就业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围绕当前就业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形成就业服务一条龙[3]。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是树立多元就业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要求毕业生在专业对口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帮助毕业生缓解生活和就业压力,并在就业过程中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通过积累职场经验,增强个人竞争力。先升学后就业,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实践能力突出但知识储备不够,可以通过进一步深造拓宽自身就业渠道。二是树立终身教育观。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单一个体需在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方面不斷更新,并且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充电”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三)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创业,为其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
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影响,人们在就业态度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变。且随着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政策扶持,各地高校纷纷建立起相应的创业孵化基地,为毕业生未来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基础保障。通过将可行性创业项目转化为实际成果,让毕业生通过实践体会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艺术类毕业生参与创业活动的自信心。并且在校企合作战略模式下,由企业家作为毕业生的实践引导者,确保艺术类毕业生创业就业中对各类风险的有效规避。校企合作企业可通过企业助学金的设立,对成绩优异、在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毕业生给予奖励和表彰;与此同时,高职艺术类院校可采用弹性教学方法,如毕业生完成某一课程,并以创业形式获取相应的研究成果即可给予其学分认定,来激励毕业生参与创业活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高职艺术类院校整体生存水平和发展质量,且对国家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对此,高职艺术类院校需以政府为引导,通过各种策略的实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开拓各种就业渠道,为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文.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0):69-75.
[2]王墀.大学生就业观的再思考:现状、成因及对策[J].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46-49.
[3]吴尚家.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浙江高职艺术院校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3):117-122.
(责任编辑:张咏梅)
關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38;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高职艺术类院校是其中关键一环,被称为“艺术类实用性技术人才摇篮”[1]。一直以来,对于高职教育及毕业生就业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及国家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始终难以跨越就业难题。
一、理论基础
一是职业兴趣理论。美国职业倡导专家John Holland在1959年首次提出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兴趣爱好与其所从事职业具有直接联系,个体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源自个人兴趣。一般情况下,人格可分为六大类型,研究型、社会型、现实型、企业型、艺术型、常规性,不同类型界限分明,相互之间呈对立关系。求职者可以自身人格类型为依据进行职业类型的选择,在提升求职成功率的同时,推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二是择业动机理论。择业动机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Victor.H.Vroom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新型概念,文中明确指出,效价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对员工个体行为动机强度有着直接影响,而职业效价、个体职业观、职业兴趣、职业声望等相互统一、相互联系[2]。
二、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调研
(一)调查样本
本研究采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自行设计的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表,详见表1。
(二)调查结果
第一,就业报告。在本次调研过程中详细查阅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报告。2017—2019年该院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 613人、1 654人、1 629人。
第二,就业考虑。一是薪酬因素。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更加注重职业的薪酬待遇,甚至容易产生额外的薪酬期望,在物质方面的要求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毕业生这种较高的就业期盼在面对实际薪酬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较大落差。造成这种心理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类毕业生在艺术专业上的投入量较大,部分学生初高中阶段便开始学习该专业,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方面,均超出普通专业。再加上艺考生需来往各院校,路费、考试费等成本投入巨大,出于对前期投入的考虑,毕业生期望在后期实践中得以相应的回报。但受社会经济局势的影响,市场人才竞争尤为激烈,毕业生无法通过就业获得理想的薪酬。二是就业前景。在当前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就业市场达到了一种高饱和状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尽管该院校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较为稳定,但就业满意度整体偏低,很多情况下毕业生所选择岗位与心中预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毕业生退出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转而退居于家乡二三线城市。三是就业地区。除薪酬和发展前景等因素之外,另一个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为地区。根据问卷访谈结果,有近75%的毕业生趋向于北上广、东部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选择中部或西部地区就业学生仅为19%和6%。
三、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灵活就业(含创业)比例逐年递增,但缺乏持久动力
2017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中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升学的占比分别为77.82%、0.06%、21.25%,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9.13%。2019年毕业生中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升学的占比分别为75.29%、0.25%、21.89%,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7.42%。
(二)短期就业比较普遍,频繁更换工作影响就业稳定
当前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存在大量非常规性就业,再加上艺术类毕业生在精神上追求自由、纯粹,难以忍受“朝九晚五”工作束缚,选择独立设计师、独立策展人、独立摄影师等自由职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比如,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美术、雕塑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多选择文化传媒以及艺术团体等工作单位。
(三)专业对口岗位严重不足,对学生就业造成压力
与普通类毕业生不同,艺术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行业领域,如室内艺术设计、游戏设计与制作、装饰艺术设计、应用艺术设计等。但各类毕业生在毕业后大多选择发达城市就业,导致发达城市存在严重的人才供大于求和所从事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等现象。
四、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法
(一)进一步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统筹管理
第一,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增强艺术类毕业生竞争力。目前,受就业机制影响,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要求应聘者需具备较高学历。在非发达地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也同样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起点,这一标准无形中增加了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程度。对此,相关政府机构需加快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法律层面的制约为毕业生营造规范化、秩序化、正规化的工作环境。同时,针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西部贫困山区的毕业生,给予政策上的鼓励,为其生活条件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二,加大就业服务体系,提高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艺术类院校需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就业条件,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起信息沟通桥梁;积极构建融合海量就业资源的数据共享和开设信息畅通的网络信息平台,由学校收集各类就业培训信息和招聘信息,在学校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跟踪关注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其提供持续性的就业咨询服务;不断提升其就业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围绕当前就业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形成就业服务一条龙[3]。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是树立多元就业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要求毕业生在专业对口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帮助毕业生缓解生活和就业压力,并在就业过程中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通过积累职场经验,增强个人竞争力。先升学后就业,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实践能力突出但知识储备不够,可以通过进一步深造拓宽自身就业渠道。二是树立终身教育观。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单一个体需在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方面不斷更新,并且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充电”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三)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创业,为其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
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影响,人们在就业态度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变。且随着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政策扶持,各地高校纷纷建立起相应的创业孵化基地,为毕业生未来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基础保障。通过将可行性创业项目转化为实际成果,让毕业生通过实践体会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艺术类毕业生参与创业活动的自信心。并且在校企合作战略模式下,由企业家作为毕业生的实践引导者,确保艺术类毕业生创业就业中对各类风险的有效规避。校企合作企业可通过企业助学金的设立,对成绩优异、在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毕业生给予奖励和表彰;与此同时,高职艺术类院校可采用弹性教学方法,如毕业生完成某一课程,并以创业形式获取相应的研究成果即可给予其学分认定,来激励毕业生参与创业活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高职艺术类院校整体生存水平和发展质量,且对国家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对此,高职艺术类院校需以政府为引导,通过各种策略的实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开拓各种就业渠道,为高职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文.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0):69-75.
[2]王墀.大学生就业观的再思考:现状、成因及对策[J].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46-49.
[3]吴尚家.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浙江高职艺术院校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3):117-122.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