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而并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关键词:隐性采访;传播;受众
中国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124-001
现在隐性采访正成为新闻机构进行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手段之一,这不仅在于这一手段可以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发掘出有深度、有影响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手段对消极腐败等现象的揭露批评和监督,加大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而这一方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新闻工作者的困惑和思考,但是隐性采访对受众合法性问题也需要引起新闻从业者的重视。
1.从社会价值层面考察
隐性采访有助于社会现象的真实再现。新闻本身就应该是真实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新闻的异化,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在社会广为流行。在这种情势下,隐性采访就变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而许多社会的真实情况就是通过隐性采访得以反映的,所以受众特别欢迎隐性采访。媒体通过隐性采访的手段,可以获取其他采访手段难于获取的新闻事实,从而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新闻的社会功能之一,是追求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丑恶,批评性报道无疑是最为有力的抨击手段,而许多批评性报道的素材,正是通过隐性采访的手段获得的。
2.从新闻媒体层面考察
首先,隐性采访有助于道德理想的塑造。新闻媒体需要借助新闻传播活动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隐性采访的出现,也许不太容易为道德理想的建立产生许多正面的塑造作用,但必然可以为道德理想的建立产生警醒作用。而隐性采访在舆论监督中的有力运用,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其在道德理想塑造中的意义。其次,隐性采访有助于增强媒体竞争力。媒体竞争在经过了最初的外延竞争后,己主要地转向内涵的竞争,力争以内涵的高人一筹,取得外延竞争的最终胜利。在这个竞争中,“独家性”已成为每个媒体负责人高度重视的常胜经验。隐性采访,通常是获得“独家报道”最为主要的手段之一。最近几年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报纸多次组织记者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采写了大量有力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如《扬子晚报》专门推出一个“每周暗访”栏目。通过“暗访”获得大量独家新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发行量的上升。再者,隐性采访有助于市场利益的实现。隐性采访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现场感,有力地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隐性采访在塑造媒体形象、培养受众忠诚度、吸引更多受众方面,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新闻手段所难以企及的。而这些良好社会形象的确立,可以锁定受众的接收兴趣,从而带动和实现市场利益。
3.从新闻记者层面考察
从隐性采访自身来看,隐性采访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局限性。在隐性采访活动中,记者的安全乃至生命可能会处于危险的境地。首先,危险来自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冲突。由于隐性采访多为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抨击,肯定会令相关单位和个人利益受损,所以,被曝光抨击者总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反抗。他们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轻则加以拒绝,重则暴力相向甚至危及记者的人身安全。新闻记者在实施隐性采访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社会上少数不良分子的危险,也要面对地方保护主义者或明或暗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打着“保护地方政府形象”的旗号,不惜对记者进行暴力干预。其次,采访环境与采访过程存在危险。与一般的采访行为相比较,隐性采访往往会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譬如要对乱砍乱伐森林的行为进行隐性采访,新闻记者就必须翻山越岭,穿越自然的险阻才能到达目的地。
4.从受众层面考察
隐性采访能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突破显形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本身的隐蔽性,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本质。向受众展示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新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视性”或“可听性”。隐性采访不仅可以极大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也能够成为受众宣泄某种情绪的一个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采访手段,是利是弊,关键还在于运用它的人。所以想要把隐性采访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除了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媒介的道德自律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使人权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国,人的权利和权益意识刚刚苏醒,许多方面都有待加强。
关键词:隐性采访;传播;受众
中国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124-001
现在隐性采访正成为新闻机构进行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手段之一,这不仅在于这一手段可以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发掘出有深度、有影响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手段对消极腐败等现象的揭露批评和监督,加大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而这一方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新闻工作者的困惑和思考,但是隐性采访对受众合法性问题也需要引起新闻从业者的重视。
1.从社会价值层面考察
隐性采访有助于社会现象的真实再现。新闻本身就应该是真实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新闻的异化,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在社会广为流行。在这种情势下,隐性采访就变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而许多社会的真实情况就是通过隐性采访得以反映的,所以受众特别欢迎隐性采访。媒体通过隐性采访的手段,可以获取其他采访手段难于获取的新闻事实,从而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新闻的社会功能之一,是追求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丑恶,批评性报道无疑是最为有力的抨击手段,而许多批评性报道的素材,正是通过隐性采访的手段获得的。
2.从新闻媒体层面考察
首先,隐性采访有助于道德理想的塑造。新闻媒体需要借助新闻传播活动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隐性采访的出现,也许不太容易为道德理想的建立产生许多正面的塑造作用,但必然可以为道德理想的建立产生警醒作用。而隐性采访在舆论监督中的有力运用,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其在道德理想塑造中的意义。其次,隐性采访有助于增强媒体竞争力。媒体竞争在经过了最初的外延竞争后,己主要地转向内涵的竞争,力争以内涵的高人一筹,取得外延竞争的最终胜利。在这个竞争中,“独家性”已成为每个媒体负责人高度重视的常胜经验。隐性采访,通常是获得“独家报道”最为主要的手段之一。最近几年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报纸多次组织记者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采写了大量有力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如《扬子晚报》专门推出一个“每周暗访”栏目。通过“暗访”获得大量独家新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发行量的上升。再者,隐性采访有助于市场利益的实现。隐性采访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现场感,有力地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隐性采访在塑造媒体形象、培养受众忠诚度、吸引更多受众方面,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新闻手段所难以企及的。而这些良好社会形象的确立,可以锁定受众的接收兴趣,从而带动和实现市场利益。
3.从新闻记者层面考察
从隐性采访自身来看,隐性采访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局限性。在隐性采访活动中,记者的安全乃至生命可能会处于危险的境地。首先,危险来自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冲突。由于隐性采访多为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抨击,肯定会令相关单位和个人利益受损,所以,被曝光抨击者总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反抗。他们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轻则加以拒绝,重则暴力相向甚至危及记者的人身安全。新闻记者在实施隐性采访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社会上少数不良分子的危险,也要面对地方保护主义者或明或暗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打着“保护地方政府形象”的旗号,不惜对记者进行暴力干预。其次,采访环境与采访过程存在危险。与一般的采访行为相比较,隐性采访往往会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譬如要对乱砍乱伐森林的行为进行隐性采访,新闻记者就必须翻山越岭,穿越自然的险阻才能到达目的地。
4.从受众层面考察
隐性采访能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突破显形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本身的隐蔽性,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本质。向受众展示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新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视性”或“可听性”。隐性采访不仅可以极大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也能够成为受众宣泄某种情绪的一个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采访手段,是利是弊,关键还在于运用它的人。所以想要把隐性采访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除了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媒介的道德自律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使人权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国,人的权利和权益意识刚刚苏醒,许多方面都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