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学科性质独特,一周一节的信息课带给学生无限兴奋,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每次课堂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举手提问,只有几个人演示,课堂交流也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稍差的学生永远都是听众……针对此类情况,笔者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同学之间做到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组建团队,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小组合作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手段。教师为更好地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创设一种小组成员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了主体地位,“满堂灌”现象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小组合作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有了突破。
组建团体是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的基础。开学的第一节课就组建好每个班级的分组合作团队,组建小组要提前做好摸底调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有规划地分组。一个小组需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很重要,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加以引导,逐渐培养小组竞争意识。如:四年级《设计制作标志》一课,采用了小组合作方法,课堂内容改为设计小组标志,比设计班级标志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小组成员先确定自己小组的小组名、口号等基本内容,根据名称设计小组形象标志,并添加合适口号。每组最后通过讨论、修改、美化等步骤合作完成一份作业,打印出来作为今后小组的形象标志。从实践的班级与未实践的班级比较,有多次小组合作的班级课堂纪律、课堂常规、团队意识都比较强。再如:五年级有一课《采集生活点滴》,用小组合作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分工准备不同的采集工具,有同学拿了相机,有同学带了录音笔……采集工具他们都会想着办法带到课堂,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使用,正确地采集,正确地处理信息。在一种团队意识的指引下,学生学得更努力,因为他们总想让自己的团队更加强大。逐渐地,这种学习氛围会衍生在整个班集体中。
养成小组合作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爱好、学习方法等,教师不能以偏概全,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尽量让每个都发挥其最大的优点。在课堂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老师讲话或学生回答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目光都在显示器上。如果我们听语文、数学这一类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摆着标准的坐姿,有着良好的好习惯。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总是有学生随意的现象存在?针对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笔者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中倾听的方法 小组合作规则为:组员发言的时候只能听,不能插嘴;待组员发言完毕才能发言;不能重复组员说过的意见,节约时间。不论谁发言,目光注视他(她),学会尊重他人。小学高段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有学生不能遵守规则,在这一点上采用表格记录的方式,采取有进步就加分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地强化,收到了很好效果。
小组合作中表达的习惯 学生不仅要积极地思考,更要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还需要向别人发表个人的想法。观察学生间的合作,会存在优秀学生占主导,学习后进生极少参与的现象。为了在合作平台中给每个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与勇气,应该指导学生去表达。小组合作开始前,不能直接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要求学生先思考一段时间,再给他们时间进行交流。由于在合作小组里,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学习风格又各不相同,大家就同一问题自由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和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习。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社会里,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变得异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给大家提供了学习和锻炼机会。
增强小组竞争能力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思想,如何在大班教学环境中使小班化教学模式更有效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大家为小组争光的意识,努力提高小组的竞争能力。
例如: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让每组成员将交流结果汇总展示出来,看哪组的结果更好、更完美;留下课外作业,由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看哪组完成的更好、更准确;同时,还经常开展小组之间的基础知识抢答竞赛等活动,增强小组的合作和总体竞争实力。形式是多样的,目的是统一的,通过这些活动,调动每一位同学积极为自己的小组出力、争光,逐步提高小组的整体竞争能力。
结束语
通过分组学习,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逐步变成学生能极少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能主动向小组其他成员寻求解决方法,学生之间有了明显的合作意识,课堂也更有活力更有秩序,小班化课堂也因合作而变得越来越有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组建团队,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小组合作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手段。教师为更好地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创设一种小组成员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了主体地位,“满堂灌”现象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小组合作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有了突破。
组建团体是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的基础。开学的第一节课就组建好每个班级的分组合作团队,组建小组要提前做好摸底调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有规划地分组。一个小组需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很重要,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加以引导,逐渐培养小组竞争意识。如:四年级《设计制作标志》一课,采用了小组合作方法,课堂内容改为设计小组标志,比设计班级标志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小组成员先确定自己小组的小组名、口号等基本内容,根据名称设计小组形象标志,并添加合适口号。每组最后通过讨论、修改、美化等步骤合作完成一份作业,打印出来作为今后小组的形象标志。从实践的班级与未实践的班级比较,有多次小组合作的班级课堂纪律、课堂常规、团队意识都比较强。再如:五年级有一课《采集生活点滴》,用小组合作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分工准备不同的采集工具,有同学拿了相机,有同学带了录音笔……采集工具他们都会想着办法带到课堂,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使用,正确地采集,正确地处理信息。在一种团队意识的指引下,学生学得更努力,因为他们总想让自己的团队更加强大。逐渐地,这种学习氛围会衍生在整个班集体中。
养成小组合作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爱好、学习方法等,教师不能以偏概全,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尽量让每个都发挥其最大的优点。在课堂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老师讲话或学生回答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目光都在显示器上。如果我们听语文、数学这一类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摆着标准的坐姿,有着良好的好习惯。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总是有学生随意的现象存在?针对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笔者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中倾听的方法 小组合作规则为:组员发言的时候只能听,不能插嘴;待组员发言完毕才能发言;不能重复组员说过的意见,节约时间。不论谁发言,目光注视他(她),学会尊重他人。小学高段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有学生不能遵守规则,在这一点上采用表格记录的方式,采取有进步就加分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地强化,收到了很好效果。
小组合作中表达的习惯 学生不仅要积极地思考,更要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还需要向别人发表个人的想法。观察学生间的合作,会存在优秀学生占主导,学习后进生极少参与的现象。为了在合作平台中给每个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与勇气,应该指导学生去表达。小组合作开始前,不能直接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要求学生先思考一段时间,再给他们时间进行交流。由于在合作小组里,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学习风格又各不相同,大家就同一问题自由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和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习。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社会里,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变得异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给大家提供了学习和锻炼机会。
增强小组竞争能力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思想,如何在大班教学环境中使小班化教学模式更有效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大家为小组争光的意识,努力提高小组的竞争能力。
例如: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让每组成员将交流结果汇总展示出来,看哪组的结果更好、更完美;留下课外作业,由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看哪组完成的更好、更准确;同时,还经常开展小组之间的基础知识抢答竞赛等活动,增强小组的合作和总体竞争实力。形式是多样的,目的是统一的,通过这些活动,调动每一位同学积极为自己的小组出力、争光,逐步提高小组的整体竞争能力。
结束语
通过分组学习,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逐步变成学生能极少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能主动向小组其他成员寻求解决方法,学生之间有了明显的合作意识,课堂也更有活力更有秩序,小班化课堂也因合作而变得越来越有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