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养成良好品质的基础,对其一生的成长和作为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一年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抓好一年级这个关键期,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抓好学生行为训练,并积极激发学生习惯训练的兴趣,还应该以身教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 养成教育 重要性 措施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正式接受文化教育,这是每一位小学生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一转折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孩子们这个重要的开头,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抓好养成教育比文化教育更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西平所说:“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那么,該如何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和行为习惯培养,还有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养成良好品质的基础,对其一生的成长和作为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从一年级新生抓起,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具体内容主要有: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与人合作、自主读书、认真书写、自评互评、搜集资料、动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的习惯。
(二)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方面的习惯。
三、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在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老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像全职母亲。他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只有班主任老师最熟悉他的学生,也最津津乐道他的学生。
在学习上,班主任老师往往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他兄弟班级进行比较;他会在课前课后观察学生学习和完成作业情况;他会第一个洞察学生成绩下滑,并及时叫来学生询问情况,帮助分析退步原因,鼓励学生积极上进。他使丧气的学生重新扬起自信,他使涣散的班级重新团结一心。
在生活中,班主任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他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平时的观察,能够较全面立体地了解学生,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抓好一年级这个关键期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这是学生养成教育一个重要的关键期。如果小学生在这个时期养成了不良习惯,以后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所以,养成教育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期,注意研究孩子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会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玩性不减的孩子们就会因为新鲜的环境放纵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从点滴小事抓起,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要有规矩,要有约束,要自我控制。比如:要对孩子们反复强调:听见铃声进教室,端正坐姿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要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不要迟到,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等等,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三)持之以恒抓好学生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
(四)激发学生习惯训练的兴趣
在养成教育的训练中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在接受训练时往往会有逆反情绪,你越严我就越不按照你说的去做,所以在训练中还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比如,一年级新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还比如可以在训练中增加一定的游戏,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定期评选“班级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在集体中树立榜样。班主任老师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五)以身教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他们对老师的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老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所以,我们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为此,老师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特别重视言行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会在老师的言行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2.傅彩霞.数学教师如何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考试周刊,2016,(34).
3.陈涛.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科学咨询,2016,(09).
(作者单位:太原市五一路小学富力城校区)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 养成教育 重要性 措施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正式接受文化教育,这是每一位小学生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一转折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孩子们这个重要的开头,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抓好养成教育比文化教育更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西平所说:“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那么,該如何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和行为习惯培养,还有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养成良好品质的基础,对其一生的成长和作为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从一年级新生抓起,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具体内容主要有: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与人合作、自主读书、认真书写、自评互评、搜集资料、动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的习惯。
(二)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方面的习惯。
三、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在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老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像全职母亲。他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只有班主任老师最熟悉他的学生,也最津津乐道他的学生。
在学习上,班主任老师往往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他兄弟班级进行比较;他会在课前课后观察学生学习和完成作业情况;他会第一个洞察学生成绩下滑,并及时叫来学生询问情况,帮助分析退步原因,鼓励学生积极上进。他使丧气的学生重新扬起自信,他使涣散的班级重新团结一心。
在生活中,班主任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他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平时的观察,能够较全面立体地了解学生,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抓好一年级这个关键期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这是学生养成教育一个重要的关键期。如果小学生在这个时期养成了不良习惯,以后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所以,养成教育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期,注意研究孩子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会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玩性不减的孩子们就会因为新鲜的环境放纵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从点滴小事抓起,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要有规矩,要有约束,要自我控制。比如:要对孩子们反复强调:听见铃声进教室,端正坐姿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要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不要迟到,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等等,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三)持之以恒抓好学生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
(四)激发学生习惯训练的兴趣
在养成教育的训练中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在接受训练时往往会有逆反情绪,你越严我就越不按照你说的去做,所以在训练中还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比如,一年级新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还比如可以在训练中增加一定的游戏,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定期评选“班级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在集体中树立榜样。班主任老师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五)以身教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他们对老师的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老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所以,我们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为此,老师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特别重视言行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会在老师的言行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2.傅彩霞.数学教师如何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考试周刊,2016,(34).
3.陈涛.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科学咨询,2016,(09).
(作者单位:太原市五一路小学富力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