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步走”策略培养质疑问难深究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担负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主体,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深究这一环节尤为重要。采用质疑问难的方法,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着重研究的课题。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思考深究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大体可分3步。
  
  第一步:启发诱导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着眼培养“敢问”。要学生敢问,不是十分困难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这种热情,哪怕在无意中,也不要给他们泼凉水,对于肯于动脑、积极问答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该认真地、善意地对待。
  第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太长,学生也容易通过,初步形成“问题意识”。一般学生都能够积极提问和发表意见,初步形成习惯,但仍很脆弱,如不继续培养训练,这种习惯会很快消失。
  
  第二步:培养提高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善问”。“敢问”不难,“善问”却是不大容易的,这与学生理解教材的深浅、知识的多少、思路的广狭、观察的精粗以及生活实践的差异有密切的关系。学生提不出什么“有分量”的问题时,教师要“设疑”,“设疑”是“生疑”的有效方法。从教育心理学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他们智力的教学艺术。设疑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
  设疑贵“巧”。首先,所设内容要巧。要“设在重、难点,生于无疑处”,将“疑”设在重、难点上,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把“疑”设在学生不以为疑的问题上,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子,激起一片涟漪,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但设置疑难要有度,使学生不仅需思,而且欲思、可思。疑而不难或疑而过难,都无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其次,设疑的时机要巧。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注意”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端,人的注意力有周期性的强弱变化,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听课时也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因此,什么时候设疑要根据讲课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准时机,巧设疑难。这一时期,教师要特别耐心地启发诱导,让他们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即提高思维水平。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发现他们思维的缺陷,逐步培养他们在思考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本质的东西,抓住事物的内容联系和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一阶段历时较长,但进步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课堂讨论气氛相当热烈,时有争辩。但发展还不平衡,独立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还显欠缺。
  
  第三步:开掘探索(深究)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善于培养深究、探索。这个时期要注意提问的深度、难度,有思考价值。有位教师给学生立了个“五不问”的规矩: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时不问;教科书或主要参考书没有看过不问;作业未经深入思考时不问;找不到自己矛盾所在时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时不问。这是颇有见地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探究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加大难度,设置困境,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增长,探究精神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在课堂上、实验中、活动中、生活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 化学教学;环境保护;污染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0-0046-02  Using Chemical Teaching to Train Student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wareness //Wa
考虑变黏度、密度的情况,建立多瓦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其热流体动力润滑(THD)模型,分别计算12块瓦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的最小油膜、压力分布和三维温度
摘 要 戴明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所在。将戴明理论应用到教育装备过程管理,可以提高教育装备的过程管理效益,提高教育装备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戴明理论的梳理,研究戴明“十四要点”和戴明环对教育装备过程管理从理论到操作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戴明理论;教育装备;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
1 前言    注重语文积累,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非常突出的一个要求,是课程标准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语文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其需要积累的量加在一起就是不可忽视的负荷。比如从字词的学习来说,初中6册语文书中有大量的要求。有些字词属常见常用的,比较容易记,但也有很多是日常生活中已经不用,却是考试范围的,就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字词的积累不能完成,绝不是考卷上扔掉几分的问题,而是从根底上和语文这个工
导出双口网络串联、并联、级联的参数与两串联、并联、级联的双口网络的参数之间的交换关系,并讨论双口网络串联、并联、级联的性质。若两双口网络是互易的,则不论二者以何种
随葬马守护着她的陵墓,丝绸装饰着她的遗体。2400年已经过去,她却被冻结在了时光里。她是一名祭司?还是一个无畏的女战士?现在,让我们来揭开“西伯利亚冰美人”的奥秘。
应用建模计算和性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介质环境下车辆传动装置密封环的接触特性进行研究。以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为基础,计及变黏度影响,模拟实际运行工况,运用有限差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