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急诊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9年8月共进行了小儿嵌顿性斜疝手法复位术96例,采用腹股沟管皮下环附近局麻药物封闭加手法复位嵌顿疝42例,复位成功40例,成功率97.6%,并与传统应用镇静剂下手法复位54例作比较,现就其体会介绍如下。
【机 构】
:
730400,甘肃省景泰县中医院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急诊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9年8月共进行了小儿嵌顿性斜疝手法复位术96例,采用腹股沟管皮下环附近局麻药物封闭加手法复位嵌顿疝42例,复位成功40例,成功率97.6%,并与传统应用镇静剂下手法复位54例作比较,现就其体会介绍如下。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故对此病进行临床研究,对加强防治、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大黄能清除胃肠道内的细菌及毒素,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肠黏膜,有效减轻阿托品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人参、麦冬具有益气固脱、滋阴生津、养心复脉之功效.重度有机磷中毒死亡率很高,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已迫在眉睫,我院ICU采用3种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显著,能降低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宫腔胚胎残留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宫腔胚胎残留进行宫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过期流产患者镜下见有陈旧胎盘组织,为暗红色机化组织,5例中孕引产胚胎残留,4例人流不全,4例药物流产.其中1例合并子宫不全纵隔,2例宫腔粘连,宫腔镜下行定位清宫和电切术.术后置镜检查,见残留组织完全清除,有活动性出血,术后给予球囊压迫6~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并探讨RBP4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例,另选择2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 血清RBP4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优势及缺点.方法 本组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入住我院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98例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经典方式手术.两组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体温恢复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快(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
目的 比较用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诱导的全身麻醉与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诱导的全身麻醉在小儿白内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30例择期白内障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入手术室时肌肉注射氯胺酮(A组)和入手术室时静脉滴注咪唑安定(B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的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和术毕拔管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诱导期间的HR快于B组(P<0.05),BP高于B组(P<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以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45例产后出血产妇为总结分析对象,把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视为产后出血,对产妇的一般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时间、产后出血原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5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其中宫缩乏力和胎盘粘连是主要因素.结论 产后出
目的 分析头位剖宫产娩头困难的原因、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剖宫产娩头困难者60例,从急诊剖宫产、择期剖宫产、腹部切口类型与娩头困难、子宫切口延长、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性.结果 急诊剖宫产胎头较低(先露S>+2)时、择期剖宫产胎头高浮时、腹部横切口较纵切口发生娩头困难几率高(P<0.01).结论 提高头盆不称识别能力,避免过度试产,胎头过低急诊剖宫产,选择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 对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技术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椎体成形术后1个月有效率为97.5%,椎体成形术后1年有效率为80%.结论 PVP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明显上升.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是继白血病、脑瘤后的第3位,约占20岁前青少年所有恶性疾病的15%[1].儿童恶性淋巴瘤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占60%[2],且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病理和临床特点上不同于成人,多有恶性程度高并有全身播散倾向的特点.本文就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