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属于启蒙阶段,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核心教育目标不在于传授文化知识,而是各种能力素养、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幼儿成长的基础。区域活动是学前教育有效的方式,具有着独特的价值 与意义。区域活动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教育和发展,利用幼儿的资源、课程体系和幼儿的兴趣因素,将幼儿活动的范围设定在不同的区域内,并根据材料、目的等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点,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个性品德。
关键词:学前教育;区域活动;价值;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前教育中区域活动的价值分析
1.突显幼儿主体性,实现其个性化发展
传统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式教育模式,忽视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過分重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幼儿学习积极性下降,没有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区域活动形式的开展,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相关技能。另外,通过区域活动中各种形式的材料选择,孩子们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及认知水平来选择相适宜的活动素材。
2.搭建了合作探索平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区域活动是抛弃传统的授课方式,自由度较高的活动类型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主观意愿等开展相应的活动,如自行安排活动流程、选择参与的伙伴以及内容和实践等。在活动期间的素材摆放、动手探索,以及与同伴的探讨与分享都能增强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幼儿的社交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能力大幅提高。此外,在地方上,幼儿可以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游戏和项目,发展幼儿的社会行为[1]。
3.发挥教师的教辅作用,有效改进教学方法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和教师可以有效地交流。如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美术区域的材料选择及使用中,可以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和鼓励创造性强的幼儿,增进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同时通过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和掌握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兴趣程度,从而投“幼”所好,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幼儿在喜欢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1.科学投放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区域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材料的各异,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应用的材料应以多功能性、层次性、多变性的种类为主[2]。此类材料探索性强,易于操作,能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比如,搭建区域的积木由于玩法多样的搭接方式,符合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的需求,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美工区色彩鲜艳、颜色明亮的材料也可以吸引幼儿自主创作;玩偶之家的厨具可以帮助幼儿模拟实际的生活情景,体验实际的作用。
创造性加工区域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可变性,同时材料组合方式的不同也能发挥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毛线为例,将其投放科学区,可以作为分类材料;它位于角色区,可应用于娃娃的服装材料。这种功能多、结构简单的材料能有效地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外化,更能促进幼儿成长的是自主探究,而不仅仅是教师的知识传授和传授。操作性和直观性强,且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主动性。
2.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对未知界充分好奇,且活泼好动,同时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管理能力差等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故事、音乐、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园地活动的开展。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不断地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多创造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幼儿全方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可合理设计多元情境,如多媒体情境、游戏情境及生活体验情境等来丰富幼儿区域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区域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培养环保意识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垃圾分类"主题,开展区域活动。老师可利用一些垃圾分类小玩具,在园内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垃圾分类,并放入相应的垃圾箱,藉由游戏增进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老师也可组织幼儿担任“小小环卫工”,协助园内保洁阿姨做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识,从幼年起就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
3.融合教育主题,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要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既要使活动富有趣味性,又要起到寓教于乐的育人作用,即要把教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无痕融合,并把区域活动作为特定教学目标和主题的载体,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育人价值,并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为使幼儿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可围绕“劳动”这一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在进行课程游戏环节的设计时,引导幼儿体验劳动过程,促使其在心中根植“劳动光荣”的思想观念。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说教方式,可设计多样化的区域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劳动的理解。例如,教师可在角色区开展扮演活动,如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救死扶伤的医生,或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或建高层建筑的建筑工人等,通过模拟劳动者的工作,使孩子们了解劳动要付出辛苦和汗水,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树立起对劳动者最崇高的敬意。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各个岗位劳动者的工作过程,让幼儿通过观察,对劳动有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导他们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达到教育幼儿感恩父母的目的。
4.采用多维评价,关注幼儿参与过程
区域活动评价是指通过对活动现状的了解,加强对区域活动过程的评价。这既能优化区域活动教学,又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拥有懂得倾听幼儿的心声、欣赏幼儿的能力,引导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想法,培养幼儿积极的参与态度,从而提高幼儿活动成效。我们要关注幼儿参与过程,可对幼儿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具体如下。
(1)评价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学习品质是区域活动中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因为其实质是幼儿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个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动机和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早期学习品质进行评价。
(2)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与交际能力。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选择的角色,与同伴之间如何交流与沟通,如何与同伙配置活动资源,能否与同伴共同完成游戏活动和项目等。
(3)评价幼儿情感感受。幼儿的情感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活动结束后,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引导幼儿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例如,老师可以问孩子:"你感觉怎样?""你是怎么玩的?"等,也可以让幼儿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和分享自己的游戏,增进幼儿间的情感互动。同时还可以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进行同伴间的评价、幼儿自评、老师评价等。让孩子们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被肯定的成功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展现幼儿活动的亮点。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捕捉幼儿的亮点,提高幼儿的兴趣,体验成果。如有的幼儿的美术作品非常有个性,创意独特。教师可利用视频记录,充分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进而促进幼儿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3]。
总而言之,以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基础,可以为幼儿发展兴趣、发展潜能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基于多年执教经验,结合当前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现状,希望提出的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教育领域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蓝佩有. 论区域活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探讨[J]. 科学咨询, 2020, (30):173.
[2]唐琳琳. 学前教育区域游戏的价值与策略指导[J]. 神州, 2020(1):116-116.
[3]加央曲宗. 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策略探究[J]. 文学少年, 2021, (3):313.
关键词:学前教育;区域活动;价值;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前教育中区域活动的价值分析
1.突显幼儿主体性,实现其个性化发展
传统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式教育模式,忽视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過分重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幼儿学习积极性下降,没有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区域活动形式的开展,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相关技能。另外,通过区域活动中各种形式的材料选择,孩子们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及认知水平来选择相适宜的活动素材。
2.搭建了合作探索平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区域活动是抛弃传统的授课方式,自由度较高的活动类型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主观意愿等开展相应的活动,如自行安排活动流程、选择参与的伙伴以及内容和实践等。在活动期间的素材摆放、动手探索,以及与同伴的探讨与分享都能增强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幼儿的社交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能力大幅提高。此外,在地方上,幼儿可以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游戏和项目,发展幼儿的社会行为[1]。
3.发挥教师的教辅作用,有效改进教学方法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和教师可以有效地交流。如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美术区域的材料选择及使用中,可以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和鼓励创造性强的幼儿,增进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同时通过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和掌握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兴趣程度,从而投“幼”所好,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幼儿在喜欢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1.科学投放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区域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材料的各异,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应用的材料应以多功能性、层次性、多变性的种类为主[2]。此类材料探索性强,易于操作,能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比如,搭建区域的积木由于玩法多样的搭接方式,符合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的需求,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美工区色彩鲜艳、颜色明亮的材料也可以吸引幼儿自主创作;玩偶之家的厨具可以帮助幼儿模拟实际的生活情景,体验实际的作用。
创造性加工区域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可变性,同时材料组合方式的不同也能发挥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毛线为例,将其投放科学区,可以作为分类材料;它位于角色区,可应用于娃娃的服装材料。这种功能多、结构简单的材料能有效地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外化,更能促进幼儿成长的是自主探究,而不仅仅是教师的知识传授和传授。操作性和直观性强,且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主动性。
2.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对未知界充分好奇,且活泼好动,同时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管理能力差等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故事、音乐、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园地活动的开展。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不断地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多创造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幼儿全方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可合理设计多元情境,如多媒体情境、游戏情境及生活体验情境等来丰富幼儿区域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区域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培养环保意识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垃圾分类"主题,开展区域活动。老师可利用一些垃圾分类小玩具,在园内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垃圾分类,并放入相应的垃圾箱,藉由游戏增进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老师也可组织幼儿担任“小小环卫工”,协助园内保洁阿姨做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识,从幼年起就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
3.融合教育主题,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要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既要使活动富有趣味性,又要起到寓教于乐的育人作用,即要把教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无痕融合,并把区域活动作为特定教学目标和主题的载体,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育人价值,并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为使幼儿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可围绕“劳动”这一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在进行课程游戏环节的设计时,引导幼儿体验劳动过程,促使其在心中根植“劳动光荣”的思想观念。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说教方式,可设计多样化的区域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劳动的理解。例如,教师可在角色区开展扮演活动,如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救死扶伤的医生,或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或建高层建筑的建筑工人等,通过模拟劳动者的工作,使孩子们了解劳动要付出辛苦和汗水,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树立起对劳动者最崇高的敬意。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各个岗位劳动者的工作过程,让幼儿通过观察,对劳动有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导他们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达到教育幼儿感恩父母的目的。
4.采用多维评价,关注幼儿参与过程
区域活动评价是指通过对活动现状的了解,加强对区域活动过程的评价。这既能优化区域活动教学,又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拥有懂得倾听幼儿的心声、欣赏幼儿的能力,引导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想法,培养幼儿积极的参与态度,从而提高幼儿活动成效。我们要关注幼儿参与过程,可对幼儿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具体如下。
(1)评价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学习品质是区域活动中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因为其实质是幼儿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个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动机和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早期学习品质进行评价。
(2)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与交际能力。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选择的角色,与同伴之间如何交流与沟通,如何与同伙配置活动资源,能否与同伴共同完成游戏活动和项目等。
(3)评价幼儿情感感受。幼儿的情感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活动结束后,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引导幼儿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例如,老师可以问孩子:"你感觉怎样?""你是怎么玩的?"等,也可以让幼儿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和分享自己的游戏,增进幼儿间的情感互动。同时还可以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进行同伴间的评价、幼儿自评、老师评价等。让孩子们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被肯定的成功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展现幼儿活动的亮点。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捕捉幼儿的亮点,提高幼儿的兴趣,体验成果。如有的幼儿的美术作品非常有个性,创意独特。教师可利用视频记录,充分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进而促进幼儿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3]。
总而言之,以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基础,可以为幼儿发展兴趣、发展潜能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基于多年执教经验,结合当前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现状,希望提出的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教育领域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蓝佩有. 论区域活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探讨[J]. 科学咨询, 2020, (30):173.
[2]唐琳琳. 学前教育区域游戏的价值与策略指导[J]. 神州, 2020(1):116-116.
[3]加央曲宗. 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策略探究[J]. 文学少年, 2021, (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