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些因素中,诵读国学经典成了各校的流行教学潮流,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时,应遵循积极鼓励、精读精说、尊重差异等原则,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内容,借助历史故事激发诵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国学经典;实践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处于发展之中。“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圣先贤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而成的文化遗产。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促进良好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因此,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应遵循的原则
(一)积极鼓励
在对国学经典的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避免批评学生的言行。目前学生的诵读还不能很快、很流畅,教师应在这段时间给予足够的鼓励,使学生对国学诵读有信心、有动力,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精读精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和精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精说,使学生对国学典籍中的道理或观念都有较好的了解与把握,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巨大作用。
(三)尊重差异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个体,在个性、兴趣、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等方面各有不同,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与理解能力也有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和信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
(一)加强范读教学,深入把握诵读节奏
国学经典属于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文言文,与现代文读有很大区别。然而,小學生的阅读能力尚不够强,如果直接自主阅读会有很大困难,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兴趣的培养。这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引导学生学习诵读方法,注意掌握诵读节奏,读出韵律,朗朗上口。从而更能使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例如,《孟子》中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尽管这个句子有标点符号,学生也知道诵读时在哪里停下来,但是对于重读的节奏和情绪的把握还是很难做到准确。因此老师要注重加强范读的引导,让学生也能灵活把握节奏,读出其中的韵味。当然,为了保证范读引导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汲取文学经典的营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博学儒雅的形象,学生将会去争相仿效,以示示范。
(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面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
诵读是学习国学经典最基本的方法。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导地位,只有使学生自觉地反复诵读国学经典,才能大致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读懂其韵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国学经典,每周可开设一节特别诵读课,平时可借助于晨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进行诵读学习。从而使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让学生在读国学经典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例如,《三字经》就是小学阶段必读的国学名著,这部名著内容较为通俗易懂,蕴涵着很深的道理,教育启示意义很大。老师稍作介绍之后,就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进行反复阅读,试图了解其中所讲的内容,达到洗涤心灵的好效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劝告学生们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人生成长打好基础,否则会后悔一辈子。
(三)融入历史故事,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还很小,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那些直观有趣的东西会有更高的兴趣,这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的一大特点。但是国学经典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抽象、复杂,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丧失兴趣和热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优化教学方式方法,遵循学生的心理需要,运用更具趣味的教学手段,能融入有趣的历史故事等。这能减少诵读过程中的枯燥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诵读国学经典《幼学琼林》的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春节来临时的热闹气氛,可以用“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来给同学们讲讲年兽的故事,静静地听故事时,也能体会到年岁的来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在读书时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到了更多的节日习俗。
(四)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学生天性好动、有趣,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相应的游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国学经典的实际诵读中,学生对相关内容、诵读方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组织和指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充分掌握其中的人物行为和语言,开展相应性游戏教学,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深切理解,体会其意义。教师还可开展国学诵读积分活动,获得积分多的同学可得到奖励和表扬,并可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
结束语:
国学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教育价值,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作为学生接受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堰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6)
[2]杨明兰.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德育相融合[J].学周刊,2017(34)
[3]朱云沁.?走近國学感悟国学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小学生(下旬刊),2017(0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国学经典;实践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处于发展之中。“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圣先贤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而成的文化遗产。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促进良好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因此,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应遵循的原则
(一)积极鼓励
在对国学经典的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避免批评学生的言行。目前学生的诵读还不能很快、很流畅,教师应在这段时间给予足够的鼓励,使学生对国学诵读有信心、有动力,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精读精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和精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精说,使学生对国学典籍中的道理或观念都有较好的了解与把握,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巨大作用。
(三)尊重差异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个体,在个性、兴趣、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等方面各有不同,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与理解能力也有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和信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
(一)加强范读教学,深入把握诵读节奏
国学经典属于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文言文,与现代文读有很大区别。然而,小學生的阅读能力尚不够强,如果直接自主阅读会有很大困难,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兴趣的培养。这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引导学生学习诵读方法,注意掌握诵读节奏,读出韵律,朗朗上口。从而更能使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例如,《孟子》中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尽管这个句子有标点符号,学生也知道诵读时在哪里停下来,但是对于重读的节奏和情绪的把握还是很难做到准确。因此老师要注重加强范读的引导,让学生也能灵活把握节奏,读出其中的韵味。当然,为了保证范读引导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汲取文学经典的营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博学儒雅的形象,学生将会去争相仿效,以示示范。
(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面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
诵读是学习国学经典最基本的方法。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导地位,只有使学生自觉地反复诵读国学经典,才能大致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读懂其韵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国学经典,每周可开设一节特别诵读课,平时可借助于晨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进行诵读学习。从而使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让学生在读国学经典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例如,《三字经》就是小学阶段必读的国学名著,这部名著内容较为通俗易懂,蕴涵着很深的道理,教育启示意义很大。老师稍作介绍之后,就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进行反复阅读,试图了解其中所讲的内容,达到洗涤心灵的好效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劝告学生们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人生成长打好基础,否则会后悔一辈子。
(三)融入历史故事,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还很小,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那些直观有趣的东西会有更高的兴趣,这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的一大特点。但是国学经典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抽象、复杂,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丧失兴趣和热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优化教学方式方法,遵循学生的心理需要,运用更具趣味的教学手段,能融入有趣的历史故事等。这能减少诵读过程中的枯燥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诵读国学经典《幼学琼林》的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春节来临时的热闹气氛,可以用“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来给同学们讲讲年兽的故事,静静地听故事时,也能体会到年岁的来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在读书时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到了更多的节日习俗。
(四)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学生天性好动、有趣,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相应的游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国学经典的实际诵读中,学生对相关内容、诵读方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组织和指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充分掌握其中的人物行为和语言,开展相应性游戏教学,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深切理解,体会其意义。教师还可开展国学诵读积分活动,获得积分多的同学可得到奖励和表扬,并可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
结束语:
国学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教育价值,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作为学生接受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堰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6)
[2]杨明兰.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德育相融合[J].学周刊,2017(34)
[3]朱云沁.?走近國学感悟国学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小学生(下旬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