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级上学期的一天,我和年级组几位老教师在办公室谈论起了关于师生关系的话题。几位老师都有颇多感慨,谈到当今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尤其是顽劣的学生好像是变多了,师生关系也比较紧张。几位老教师特别提到作为年轻老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千万不可真正与学生平起平坐。
我倒有点不同的想法。我的教龄只有2年,相对于其他老师我和学生的年龄差距最小,在学生面前我从不摆“长者”的架子,倒也和学生和睦相处,学生对我也较尊敬,礼貌相向。我认为,教师真正的威信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它其实是一种爱的回报。我们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一定不能居高临下,而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那种源自内心的关爱。比如,课间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你充满真诚的回礼;放学时一声“按时回家,注意安全”的叮嘱;每学期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策划设计……当我把爱心自然而然献给学生的时候,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威信,更有朋友般的信任。
2012年寒假假期短,我给学生留的作业也较少,也就是6张左右的试卷。开学检查作业,竟然有三个学生没做。我感到很生气,想了很久,怎么办?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孩子都在 十一二岁。虽然年龄不是很小然而与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还有差距,更多体现出的还是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具有小学生的顽皮、好动,时不时地还要犯一些自己都知道错了的错误,哪怕老师多次地进行批评教育,过了一阵子后又一次地再犯。与小学生相比,他们有了更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更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己的思想空间,很多时候也会有去尝试做一些家长、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虽然与成熟的成年人相比存在较大的性格不稳定性,然而毕竟已有了一些成年人才拥有的思维方式,于是他们更重视自尊。每次与他们谈话时,都很注意他们的面子。他们需要老师与他们讲道理,如果还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地训斥,可能会抑制不住地与老师冲撞,中学生哪怕已达到了成年人的年龄,还是界于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一个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我和他们相处时,不能不考虑到他们特殊的性格。后来我将没完成作业的同学分别叫到了办公室,根据个人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谈话,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补完作业。他们主动写了保证,以后这种不按时完成作业现象基本上没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看来给“面子”的办法可行。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后,在与学生相处时我发现学生的心理及情绪有波动。如杨逍同学在一开学时,一心想转到普通班,根本不安心学习,原本基础都不怎么好,进入初一下学期了还是这种状态,怎么办?也许应了教育学上“抓反复,反复抓”的告诫,一个月来,我不断地和他谈心,反复抓心理教育,及时疏导他不稳定的心理。他在思想“活跃”了一个月后稳定下来了,学习进步很大,也比较认真。我再一次感受到,在与学生相处中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地做好每一次思想工作,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非常重要。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不纯粹是能力问题,而往往是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而我则认为,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不良学习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的学生,他的心是火热的,情绪是高的,他的信念是明确的,意志是坚强的。正确对待生活的人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到各个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学习,对待事物都会在有意无意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培养好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人生道路,而各种好习惯之首,我认为应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首先要求他们改变其生活习惯与态度,有了这个基础,才可再进一步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基础,才可与学生交流诸如“阅读自学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联系反思的习惯”等等与学习有关的好习惯。这正合了一句谚语所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播种了好的习惯,才有可能获得好的收成。
七年级上学期,班上就有四位同学:杨逍、雷雨飞、朱柯润、杨軻然,被有的老师戏称为“四大金刚”,很不被看好。因为按照老教师的经验,少年时不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到中学阶段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一直很有信心,一直努力地改变他们,一个学期下来了,我看“四大金刚”这个词已不适合其中的两个学生。许多事例已经证明,这四位原来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已发生了变化。很多违反校规的事情,这两位同学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起行动,比如不准时到校上课、做作业常常拖拉不完成等等。雷雨飞、杨轲然两位同学在学习成绩上还不够出色,甚至个别学科成绩还挺糟,但已让我感觉是今非昔比,在精神面貌方面,他们昂首向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获得了一定成功。他们在努力改变自己,他们在进步。
相比而言,杨逍、朱柯润落后于前两位同学,他们表现在进取心上的某种放弃。虽然学生给我常带来失望,但作为老师不能轻易放弃他们,学生的常规教育仍是我要做的基础工作。因为,我有责任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走上一条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轨道。
七年级一学期的时间一转眼就到了,考试的时间定在2012年1月,考所有的文化科目。这次考试学校采用的其他学校命制的试题,以测试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最后的结果有4名学生数学不及格,整体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考后我进行了总结,一是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学习不认真不扎实,课后不练习。从学生的考试成绩看,也说明我的工夫没下到。考完试后我第一时间在班上讲评试卷,对着试卷找问题和差距。采取什么办法,改变现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成立组内“兵帮兵”小组。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了一个学期后,我觉得效果很显著。班上的蔡祉祺、雷雨飞、杨瑞、杨轲然等学生在好生的帮助下进步很大,在七年级下学期五华区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分获五华区第三名、第四名的好成绩。看来同学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法有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感觉到无论是好生还是较差的学生都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肯定”是一种教学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可取。对成绩落后的同学,老师也不能一味否定,有时需要进行肯定,以使其信心不致丧失。如班上的朱柯润,肯定时要注意时机,一味肯定同样不足取。成绩优异的同学一味肯定有时会让其飘飘然,麻痹大意。如罗博宇, 在班里的教育教学中,我常使用“肯定”这一武器,有时有效,有时效果一般。下面介绍几个例子。朱轩邑同学上学期经过努力后,成绩进入了班级前三名,但本学期开学, 由于一些原因,学习成绩有所滑坡。于是我马上找他谈话,让他排除干扰,并重点对他可资挖掘的潜力予以肯定,要求他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这番话看来对他产生了触动,后来他果然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几次考试都取得了班级前三的好成绩。杨逍同学在初一时基本处于否定的状态中,从对学习反感抵触的情绪中就可以发现。但在学习上受到了老师不断的肯定,他的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虽然现在仍是班级的后面几名,但与前边同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情绪也越来越稳定健康。关于“肯定”这一手段的运用,还有许多值得我研究的地方,我相信只要善于运用“肯定”与“否定”的技巧,对教育工作将带来莫大的好处。
在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过程中,让我产生深刻体会的是构建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境界。一个自己思想贫乏、境界狭窄、知识浅陋的教师,是无法把人文精神引入课堂的。人文性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技能技巧性,它要求教师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知识底蕴,热爱教育教学事业。要求教师“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中耐得住寂寞。我将以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教学工作,争取把这届特色班带出成绩,为学校发展办出特色努力拼搏。
作者简介:
袁长林(1986.06—),男,汉族,单位:昆明市五华区云铜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
我倒有点不同的想法。我的教龄只有2年,相对于其他老师我和学生的年龄差距最小,在学生面前我从不摆“长者”的架子,倒也和学生和睦相处,学生对我也较尊敬,礼貌相向。我认为,教师真正的威信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它其实是一种爱的回报。我们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一定不能居高临下,而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那种源自内心的关爱。比如,课间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你充满真诚的回礼;放学时一声“按时回家,注意安全”的叮嘱;每学期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策划设计……当我把爱心自然而然献给学生的时候,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威信,更有朋友般的信任。
2012年寒假假期短,我给学生留的作业也较少,也就是6张左右的试卷。开学检查作业,竟然有三个学生没做。我感到很生气,想了很久,怎么办?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孩子都在 十一二岁。虽然年龄不是很小然而与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还有差距,更多体现出的还是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具有小学生的顽皮、好动,时不时地还要犯一些自己都知道错了的错误,哪怕老师多次地进行批评教育,过了一阵子后又一次地再犯。与小学生相比,他们有了更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更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己的思想空间,很多时候也会有去尝试做一些家长、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虽然与成熟的成年人相比存在较大的性格不稳定性,然而毕竟已有了一些成年人才拥有的思维方式,于是他们更重视自尊。每次与他们谈话时,都很注意他们的面子。他们需要老师与他们讲道理,如果还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地训斥,可能会抑制不住地与老师冲撞,中学生哪怕已达到了成年人的年龄,还是界于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一个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我和他们相处时,不能不考虑到他们特殊的性格。后来我将没完成作业的同学分别叫到了办公室,根据个人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谈话,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补完作业。他们主动写了保证,以后这种不按时完成作业现象基本上没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看来给“面子”的办法可行。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后,在与学生相处时我发现学生的心理及情绪有波动。如杨逍同学在一开学时,一心想转到普通班,根本不安心学习,原本基础都不怎么好,进入初一下学期了还是这种状态,怎么办?也许应了教育学上“抓反复,反复抓”的告诫,一个月来,我不断地和他谈心,反复抓心理教育,及时疏导他不稳定的心理。他在思想“活跃”了一个月后稳定下来了,学习进步很大,也比较认真。我再一次感受到,在与学生相处中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地做好每一次思想工作,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非常重要。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不纯粹是能力问题,而往往是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而我则认为,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不良学习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的学生,他的心是火热的,情绪是高的,他的信念是明确的,意志是坚强的。正确对待生活的人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到各个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学习,对待事物都会在有意无意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培养好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人生道路,而各种好习惯之首,我认为应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首先要求他们改变其生活习惯与态度,有了这个基础,才可再进一步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基础,才可与学生交流诸如“阅读自学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联系反思的习惯”等等与学习有关的好习惯。这正合了一句谚语所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播种了好的习惯,才有可能获得好的收成。
七年级上学期,班上就有四位同学:杨逍、雷雨飞、朱柯润、杨軻然,被有的老师戏称为“四大金刚”,很不被看好。因为按照老教师的经验,少年时不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到中学阶段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一直很有信心,一直努力地改变他们,一个学期下来了,我看“四大金刚”这个词已不适合其中的两个学生。许多事例已经证明,这四位原来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已发生了变化。很多违反校规的事情,这两位同学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起行动,比如不准时到校上课、做作业常常拖拉不完成等等。雷雨飞、杨轲然两位同学在学习成绩上还不够出色,甚至个别学科成绩还挺糟,但已让我感觉是今非昔比,在精神面貌方面,他们昂首向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获得了一定成功。他们在努力改变自己,他们在进步。
相比而言,杨逍、朱柯润落后于前两位同学,他们表现在进取心上的某种放弃。虽然学生给我常带来失望,但作为老师不能轻易放弃他们,学生的常规教育仍是我要做的基础工作。因为,我有责任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走上一条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轨道。
七年级一学期的时间一转眼就到了,考试的时间定在2012年1月,考所有的文化科目。这次考试学校采用的其他学校命制的试题,以测试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最后的结果有4名学生数学不及格,整体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考后我进行了总结,一是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学习不认真不扎实,课后不练习。从学生的考试成绩看,也说明我的工夫没下到。考完试后我第一时间在班上讲评试卷,对着试卷找问题和差距。采取什么办法,改变现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成立组内“兵帮兵”小组。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了一个学期后,我觉得效果很显著。班上的蔡祉祺、雷雨飞、杨瑞、杨轲然等学生在好生的帮助下进步很大,在七年级下学期五华区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分获五华区第三名、第四名的好成绩。看来同学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法有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感觉到无论是好生还是较差的学生都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肯定”是一种教学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可取。对成绩落后的同学,老师也不能一味否定,有时需要进行肯定,以使其信心不致丧失。如班上的朱柯润,肯定时要注意时机,一味肯定同样不足取。成绩优异的同学一味肯定有时会让其飘飘然,麻痹大意。如罗博宇, 在班里的教育教学中,我常使用“肯定”这一武器,有时有效,有时效果一般。下面介绍几个例子。朱轩邑同学上学期经过努力后,成绩进入了班级前三名,但本学期开学, 由于一些原因,学习成绩有所滑坡。于是我马上找他谈话,让他排除干扰,并重点对他可资挖掘的潜力予以肯定,要求他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这番话看来对他产生了触动,后来他果然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几次考试都取得了班级前三的好成绩。杨逍同学在初一时基本处于否定的状态中,从对学习反感抵触的情绪中就可以发现。但在学习上受到了老师不断的肯定,他的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虽然现在仍是班级的后面几名,但与前边同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情绪也越来越稳定健康。关于“肯定”这一手段的运用,还有许多值得我研究的地方,我相信只要善于运用“肯定”与“否定”的技巧,对教育工作将带来莫大的好处。
在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过程中,让我产生深刻体会的是构建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境界。一个自己思想贫乏、境界狭窄、知识浅陋的教师,是无法把人文精神引入课堂的。人文性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技能技巧性,它要求教师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知识底蕴,热爱教育教学事业。要求教师“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中耐得住寂寞。我将以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教学工作,争取把这届特色班带出成绩,为学校发展办出特色努力拼搏。
作者简介:
袁长林(1986.06—),男,汉族,单位:昆明市五华区云铜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